良渚玉器上的神人獸面紋,神祕莫測,有大巫師、國徽、圖騰等種種說法,您認為是什麼?

玩古賞今


個人比較贊成圖騰說,這也比較符合史前文化的共性。最近還看到了一種比較新的觀點,認為神徽與戰鬥也有關。這個觀點的靈感是來自東南亞達雅克人跳【戰鬥舞】時的一種裝束。


  • 東南亞達雅克人跳【戰鬥舞】時的裝束


良渚的神徽與這張圖的構圖實在太像了。當然,說像不是說良渚文化的神徽與此有關,而是可以嘗試按照這個思路來探討良渚神徽的內涵。


  • 構圖比較



大家可以就兩張圖比較一下。良渚的神人獸面紋是半人半獸的組合,其中神人頭部戴的羽冠、束髮帶、護甲,恰好與東南亞達雅克人跳【戰鬥舞】時的裝束類似。


而看神人獸面紋中神人似乎是騎跨在獸的身上,有【人馭獸】的感覺,若是在戰鬥時,身為部族或是國家領袖,騎跨在猛獸的身上,確實是很有威懾力的。但這主要是說此圖形形成的根源。對於神人獸面紋,應該還是屬於圖騰。神人應該就是首領一類的人物,很可能還兼有巫師的角色。




此外,在良渚帶有神人獸面紋的玉器上可以看到,在神人獸面紋這一紋飾的表達手法上,格外突出了神人的羽冠及獸的大眼。獸的眼部比例格外的大,而其它部分則用了【陰刻】的手法,這樣的結果就是,神徽整體一眼望去,會更有威懾力。


史前的很多文化都有半人半獸的圖案,如仰韶文化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山海經》中也多有人面獸身、人面蛇身、人面鳥身的記載,後世流傳下來的女媧像也多為人首蛇身。顯然,良渚文化也遵從了這一規律。一種圖案,若是像良渚這樣大規模的出現在一種器物上,不論這種圖案的來源、發展、內涵是什麼,我覺得最有可能的就是它是這個部族的圖騰,所以才會廣泛的刻在玉器上,是這個部族的標誌,也有強化權利的作用。


我是阿斗,喜歡閱讀,喜歡逛博物館。歡迎父老鄉親捧場關注!


文物考古聊歷史


承蒙邀請,不甚感謝。

良渚文化,是公元前5300至4500年前的以良渚為代表的長江流域的人們生活發展的文化史實,其文化中心是在浙江省杭州市餘姚地區的良渚遺址,特別是玉文化具中國歷史之最。


以國之王者為例,談談本作者的拙見,與各位朋友共同商榷。

此王者,頭戴發冠,雙目圓睜,鼻孔挺擴,嘴巴大張,呲牙爆唇,雙手插腰,兩腿盤膝而坐,不怒自威。雖然,身著盔甲,扎腰束帶,仍然遮不住雙乳爆突,甚至乳頭乳暈都隱約可見。盔甲精美無比,肘、膝、肩、臂、胘,背、腹、頭、臀、腿,各關節銜接自然,結構合理,各個單元件之間用絲蠅穿系,技術嫻熟,繩穿流暢,穿著合體,盔甲上,大都刻有蝌蚪紋,也叫著祥雲圖案。

經過以分析來看,此國之王者是位己身著戰甲的已婚女性,從她的氣質氣勢和威儀表現的都比較強勢霸凌,嚴然是一個部落首領,作為母系氏族社會的重要領導,為自己的部落努力拼搏的形象,被表現的活靈活現,生動無比。


既然是部落頭領,也是部落的權力、經融、文化、軍事的象徵和標杆,更是被神話、崇拜、象徵圖騰的徽標,因為,她是領導核心。


笛蕩晚霞



慕容寒星


良渚神徽是龍首人面像,代表的是真龍化身成的雷神,指的就是龍,另一方面也指伏羲是龍的化身,是真龍天子,龍的傳人,神徽就是伏羲的龍圖騰。

關於良渚的神徽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我覺得都不對,他們都沒有看清楚和研究清楚。良渚神徽上神獸的眼睛是突出的,雕刻就突出,從另一方面的細節也可以證明這一點,這個細節是設計者設計好的,神徽上面神人的右手四個手指頭放在了右眼的前面,左手四個手指頭放在了左眼的後面,這充分說明了神獸的眼睛是突出的,甚至很突出,有一種說法龍具有蝦的眼睛,所以神獸就是龍,其它獸、鳥禽都不是。再來看看神獸的嘴,龍的很多圖片都是有獠牙的,所以良渚的龍有獠牙很正常,這樣有些獸、鳥禽可以排除了。最後再說說爪,龍和鳥禽都像,但上面兩點已經排除了鳥禽,所以只有龍才是。綜上所述,良渚神徽上的獸就是龍,良渚古城的神徽應該叫龍首人面像。

遠古時期華胥國有一個姑娘叫華胥,有一次她在雷澤湖遊玩,雷澤裡面有雷神,在湖邊留下一個巨大腳印,華胥看到後覺得好奇,就在大腳印上踩了一下,身體有了感應,然後就懷了孕,十二年後生下了伏羲。《山海經》曰:雷澤有雷神,龍首人頰,鼓其腹則雷。龍首人頰就是龍首人面,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像良渚的神徽,是的,就是良渚的神徽,良渚的神徽很直觀,一看就是龍首人面,所以良渚的神徽應該叫龍首人面像,它代表的是雷神,龍的化身,就是真龍,子孫後代都是龍的傳人,伏羲就是第一位龍的傳人,是真龍天子,良渚的神徽同時也說明歷屆的帝王都是龍的化身,是真龍天子。平時我們所說的龍的傳人中的龍就是化身成雷神的龍,神徽可能是伏羲所設計的,神人就是以自己為藍本的,良渚古國是伏羲或者伏羲部族所創立的,良渚文化是伏羲文化。



天下探索


良渚玉琮上的駕龍神人是方臉,符合古書上“句芒方臉、駕兩龍”的記載,而且該神人戴著芒刺編成的帽子,這些都符合該神人是句芒的條件。句芒就是良渚國王,帶領族人北遷山東後與當地大汶口文化的太皞族群融合形成山東龍山文化(其蛋殼黑陶技術來自良渚文化,其玉琮也成為後代王朝的禮器),古書記載:“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奠定了華夏族的基礎。句芒到達連雲港後建胊國。


周乙探史


這種紋飾的寓意是快速把王者的靈魂送上天。

1.雙臂撐起,就代表是天體,如同兩面下卷的玉劍璏。

2.天體上外圍,我認為是頂,同裡面的鼻子,寓意帶動升起。

而這個頂又正好戴在頭上,如同古代帝王所戴的冕。說明非帝王莫屬。上下條紋代表飛行快所形成的阻力。

3.天體下,圓形的雙眼代表轉動升起的速度很快,原因是周身所形成的迴旋紋飾。下面帶表上支的力度很大。

由於心情原因只是糊里糊塗表示一下自己的心得

古人對級別劃分非常清楚:凡是破天的器物都是帝王所擁有的,剛頂天的屬於王級的,其它……


天地間的小生靈


良渚神像是以松樹為原型的地母神。也就是後來的社神。中間是地母神的乳房而不是眼睛。具體參看這篇:http://www.donglaiyun.com/newsshow-3-165.html

順便說說社字。社的本字是土。而土也是肚的本字,本義是孕婦肚子,引申為地母神的肚子,才有土地之土義。再說示補,示的本義就是地母神,是用樹幹來表示地母神,與良渚人的觀念是一致的。良渚最重要的祭祀物玉琮就是用來祭祀地母神的,玉琮是天圓地方的形象。琮字的主體宗,也來自示字。


棹雪而來92754


良渚玉器來自於良渚文化,它們屬於新石器後期,大概是在五千多年和四千多年之間,位於夏商周之前,那時候應該還沒有形成文字。一些玉器上雕刻的圖案應該跟他們當時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有關。神人獸面只是眾多圖案的一種,也有其它動物的。

這些圖案有不少應該是當時存在的動物,還有就是他們信仰祭祀的東西,這跟當時的文化習慣有關。這個的圖案上的人周圍都被類似鎧甲的東西裹住,應該是一位強大的守護神,整體上看這個圖案又像一個人的面孔,其中的意義我們很難理解。個人認為這個臉的主人是比守護神更高的神明,穿著鎧甲的守護神只是他派來的神將而已。


帝子周


很清楚,就是大酋去控御白虎。

當時中華人分五部族:朱雀部.玄武部.大本營部.青龍部.白虎部。

現考古已證:

朱雀部內一分支在四川金沙灘,只不過由三玄鳥的太陽芒金箔,及金杖刻的魚鳧標示罷了。

玄武部的一分支由玉龜體現。只不過玉龜上下甲間夾的令箭芒的九宮異形圖案。

大本宮就是中央居者。後世稱為中塬.中廓.中州.河洛.中原。

青龍部是C型玉龍體現的。

白虎部除賀蘭山岩畫的多虎刻畫外,就是玉琮上微雕。

微雕上的羽冠人是大酋長,現北美洲印第安人仍如此裝飾的,而雙手夾獸頭的重視頭,現中國輔首仍如此,商朝出土的鼎上有人頭,南美洲印伽文字都由頭配其它為定型的,且其圖案旁配飾僅中國青銅器飾紋與玉器紋刻相類,而中國戲劇王及帥將都保留頭戴雉雞翎的造形,孫悟空回花果山成王也戴翎冠的。

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中間我,是傳沿幾萬年的中國人的常用口訣。

其中:

朱雀,朱為紅色,表示醒目,代表公開公明,雀為飛鳥,代表高飛,從而意為公開偵察。

玄武,玄為黑色,表示隱藏,玄為蛇武為龜,蛇龜善守,但食時動作快如閃電,意守護。

青龍,青為草木色彩,表示隱身於環境裡不易見,龍大時翻雲布雨倒江翻江,小時如泥鰍鑽行於泥塘底,用為保護。

白虎,白顯彰無可遁形,虎最大捕食者,意公開出擊取獲。

中央大本營收集四方訊息及發佈詣令處。

這五項是遷徒者陣列:

.......口 口 口

...口口口 口

.......口 口 口

前一個是前進隊形,後一個是駐宿隊形。

..........玄武 後或北

白虎 中央 青龍 右或西 中間 左或東

..........朱雀 前或南

圖案是其人群職司圖標。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你講的有一定道理,但是稱為國徽是不正確的。可以真正稱的上國家這個概念只能從秦開始,以前只能稱為加盟共和國。

由於未留下文字記載與相關的歷史傳說,對所有的圖案命名都屬於後人臆造的。因為古代所有的文化都有其根脈,在後來的文化裡,未發現相關的傳承,那怎麼能斷定其名稱對否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