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時,為啥有的孕婦疼得要命時間長,有的卻時間短很輕鬆?

都說“女人生孩子猶如在鬼門關走了一遭”,事實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小時候看古裝片,每次看到生孩子的情節都特別害怕,一盆一盆的血水,還有撕心裂肺的哭喊聲,讓我對生孩子產生了恐懼,心想長大後堅決不能生孩子。後來大了一些,身邊很多姐姐都結婚生孩子了,看到她們幸福的樣子,又想著估計電視上都是騙人的,要是生孩子那麼恐怖,姐姐們啥要一個接一個生呢?

分娩時,為啥有的孕婦疼得要命時間長,有的卻時間短很輕鬆?


後來才知道,並不是生孩子不恐怖,而是每個孕婦的體質不同,生孩子花費的時間,遭受的疼痛感是不同的。印象最深的是叮麻的一位同事,二胎跟我一胎時間差不多,叮麻疼了兩天一夜,撕心裂肺,哭的力氣都沒有,廢了半條命才把孩子生出來。結果第二天,這位同事也生了,跟叮麻不同的是她生得特別順利,從規律宮縮到分娩花了不到4個小時,沒怎麼疼孩子就出來了,而且據說她一胎也非常順利,總共花了不到8個小時,跟叮麻的兩天一夜真的是“天壤之別”!

那麼,分娩時,為什麼有的產婦疼得要命時間長,有的卻時間短很輕鬆呢?

分娩時,為啥有的孕婦疼得要命時間長,有的卻時間短很輕鬆?


對此,很多朋友非常好奇,同樣是順產,為啥有的生得快,有的生得慢?其實分娩的快慢主要跟孕婦的體質以及胎次有關,分娩被分為三個產程:第一個產程是規律宮縮到宮口全開的階段;第二個產程是宮口全開到胎兒娩出的階段;第三個階段是胎盤娩出的階段。

分娩時,為啥有的孕婦疼得要命時間長,有的卻時間短很輕鬆?


第一產程:宮口全開

第一個產程花費的時間最多,可能需要十幾個小時,不過孕婦的體質不同,宮口打開的速度是不同的,有的孕婦四五個小時宮口就全開了,有的孕媽卻需要經歷十幾二十個小時,還得在藥物的作用下,才能把宮口打開。

至於宮口打開快慢,主要跟孕婦的情緒,宮縮力,體質,以及遺傳因素有關。一般來說,如果孕婦的情緒比較穩定,能夠沉著冷靜地面對宮縮陣痛,宮口打開的會快一些;如果孕婦宮縮力比較好,在良好的宮縮作用下,宮口打開的也會更快一些,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孕婦需要打宮縮針促進宮口打開的原因了;如果孕婦的體質好,孕期經常運動,她們的宮縮力也會好一些,宮口打開快一些;還有一個是遺傳因素,如果母親分娩比較快,那麼孕婦也可能會遺傳這種體質,宮口開得快,分娩更輕鬆一些。

分娩時,為啥有的孕婦疼得要命時間長,有的卻時間短很輕鬆?


第二個產程:胎兒娩出

第二個產程一般需要1-2個小時,主要受孕婦的產力,情緒,配合度,以及胎兒大小影響。胎兒的大小非常重要,必須跟骨盆“頭盆相稱”,畢竟胎兒是從產道娩出的,如果比較大,很難順利娩出,可能還會遇到難產;分娩時,醫生會在一邊指揮孕婦怎麼呼吸,怎麼用力,如果孕婦太緊張,太害怕,無法配合醫生,按照醫生的指揮用力,產力再大,也無法讓胎兒順利娩出,可能還會讓自己受傷。

所以說,想要分娩的更輕鬆更順利,不僅需要胎兒大小合適,還需要孕婦有一個好體質,好情緒,能夠冷靜地配合醫生,按照醫生的指揮分娩。

分娩時,為啥有的孕婦疼得要命時間長,有的卻時間短很輕鬆?


第三個產程:胎盤娩出

第三個產程花費時間更短一些,一般需要10-30分鐘就可以了。不過也有很多孕婦不太順利,胎盤無法自然娩出,或者只有部分娩出,需要手動剝離,疼痛感非常強烈。

子宮不能自動娩出的原因比較多,可能是子宮收縮乏力,有些孕婦第二產程不太順利,導致產程延長,產婦比較疲憊,子宮收縮乏力不能排出胎盤,需要打宮縮針或者手動剝離,幫助胎盤早點排出;可能是胎盤植入,有些孕婦多次流產,子宮內膜受傷,導致胎盤植入,胎兒娩出後胎盤無法自然娩出,只能手動剝離;也可能是胎盤粘連,孕婦平時不注意衛生,或者流產導致子宮有炎症,出現胎盤粘連,跟胎盤植入一樣,只能手動剝離。

從上面三個產程的影響因素可以看出,如果孕婦孕期經常運動,身體健康,體質好,有一個穩定的情緒,不會太緊張害怕,能夠配合醫生的指揮用力,而且胎兒大小合適,孕媽子宮健康,沒有胎盤粘連、植入等異常情況,那麼這位孕婦分娩會比較順利,一般會時間短很輕鬆;相反,則會時間長疼得要命!這也是“同樣是順產,為啥有的生的快,有的生得慢”的原因了

分娩時,為啥有的孕婦疼得要命時間長,有的卻時間短很輕鬆?


那麼,孕期怎麼做才會讓分娩時間短很輕鬆呢?

建議孕婦從孕期開始,按照醫生的要求健康飲食,控制飲食攝入,不要暴飲暴食,讓胎兒健康發育,大小合適;同時還需要適量運動,既可以增強體質,讓身體更健康,還可以增加產力,幫助後期的分娩順利進行。

同時,還得按照醫生的要求定期產檢,不僅可以密切觀察胎兒的發育,避免胎兒過大過小,還能夠關注胎兒的胎位是否正常,一旦胎位不正能夠及時調整,做到“頭盆相稱”。

除此之外,建議臨產前試試下面幾個方法,能夠讓宮口快點打開,讓分娩更順利!

1.上下蹲運動:臨近分娩,只要孕婦沒有破水,都可以做適量的運動促進宮口打開。個人感覺上下蹲的效果不錯。孕婦扶著床欄或者椅子,做上下蹲的運動,蹲一會,站起來,然後再蹲,再站起來,速度慢一些,注意安全,這個運動能夠促進宮口快點打開。

2.間歇走動:宮縮規律後去醫院待產,但是宮口開得特別慢,很久才開了兩三指,而且還一陣陣的疼痛,此時可以在家屬的陪同下,在走廊適當走動,疼的時候歇會,不疼的時候接著走,注意不要太累。也可以在家屬的攙扶下爬一會兒樓梯,不過爬樓梯的危險性偏高,要注意安全。

3.深呼吸:臨產前,孕婦可以試試深呼吸。慢慢用鼻子吸一口氣,然後再緩緩用口吐出來,維持體內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平衡。一定要將注意力都集中在對自己的呼吸控制上。這個方法可以轉移疼痛,適度的放鬆肌肉,緩解緊張的情緒,促進宮口快點打開。

4.打催產針:還有些孕婦,發動以後宮口遲遲不開,可以醫生的指導下,合理地使用催產針。叮麻當初就是打了催產針以後宮口才全開的,不過叮麻對催產針不太敏感,同產房的孕婦打催產針不到一小時宮口就全開了,叮麻足足折騰了四五個小時才全開。

分娩時,為啥有的孕婦疼得要命時間長,有的卻時間短很輕鬆?


綜上所述,每個孕婦的體質不同,分娩時遇到的問題不同,分娩的時間與疼痛感也不一樣,不過如果孕婦能夠從孕期開始,健康飲食,適量運動,定期產檢,然後臨產前調整情緒,按照醫生的要求運動,呼吸,用力,一定讓分娩更輕鬆更順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