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心理疾病越來越多,有哪些常見的優秀的緩解方法呢?

行勝於言66966


  • 試想一下,如果你說“我病了,我的病該如何治療?我要怎麼樣才能擺脫病魔?”那應對的方式一定是去看病。

  • 如果你說“我病了,是因為我不夠健康。因為我沒有追求那些讓我健康的東西,沒有做到我該做的。”那你要做的就是加強鍛鍊,注意健康。
  • 疾病模式注重的是針對病痛來尋找方法,而健康模式注重的是建立一個強大的心理免疫系統。不生病不代表健康,擺脫抑鬱並不意味著快樂。擺脫消極和變得積極不是一回事。
  • 痛苦的是我們人生的底色,所以我們追求的,不是避免痛苦,而是在痛苦的底色上增加更多的快樂。 
  • 有時候人特別喜歡鑽牛角尖,我一定要想明白這件事,想通這件事,否則我永遠跨不過這道坎。但我們都知道,想明白了這件事,還會有“那件事“,擔心完了這一出,還有下一茬。抑鬱等負面情緒,如病毒般存在於我們的體內,它和我們是共生的關係。免疫強,病毒over,免疫弱,病毒肆虐。與其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面對病毒,不如換一個角度,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 心理免疫系統再強也不代表不再得病,而是意味著我們更有抵抗力,即使得病也能很快的恢復。快樂的人和不快樂的人的區別不在於是否會傷心難過,他們都會,只是快樂的人能更快地從悲傷中解脫和恢復。
  • 所以,優秀的緩解方法就是把更多的注意放到好的事情上,不過多的糾結在消極的方面;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破人破事,你看得見他就一直在你眼前,你看不見他的存在與你無關。
  • 關注自己多過於關注他人。

Amelia戒


  抑鬱、焦慮、強迫等心理問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並不是一兩天突然出現的。與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觀念以及思維模式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含有大量的負面想法和歪曲認知。這背後的原因是複雜的,而且因人而異。

  首先從心理出發,讓患者瞭解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心理疾病的本質,出現的原因,如何去避免和預防疾病的出現,只有加深對疾病的認識,日常多瞭解這些心理疾病的應對方式,改變不好的生活方式都能對病情起到緩解的作用。

  很多患上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心理疾病,是由於出現認知上的錯誤,把事情的壞結果和負面和自己聯繫起來,這也是造成很多心理疾病患者病情復發重要的一個原因,所以,對自身疾病要有全面的瞭解,可以通過心理評估和臨床科學的診斷來改變自己認知的錯誤和思維邏輯錯誤。

  出現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心理疾病往往也有身體上的病變,比如出現肌肉緊張、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心血管系統與消化系統症狀。此時就應該通過正規的治療改善身體狀況,並花時間去探索和了解心理問題背後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做出努力和改變,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擺脫痛苦。


腦康心理諮詢


現代社會,因抑鬱症導致人生悲劇的案例越來越多,沒發生在自己身上,永遠不能感同身受,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心理疾病本質上都屬於負能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心理疾病恢復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及心理建設,目前有哪些顯而有效的緩解或治療方法呢?

心理疾病產生的原因

產生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壓力得不到釋放;感情與家庭的變故容易造成情緒低落;對網絡的依賴心理;生活貧困加重心理壓力;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學習任務過於繁重 ;過分溺愛獨生子女;投資受損後無法承受;難以適應社會發展;老年人缺乏精神關愛。

如何緩解?

1.消除不良心理疾病誘因:對於網絡攻擊的情況,儘量關閉網絡或卸載APP一週,在一週內仔細建設正向的心理狀態。對於家庭變故造成的情緒低落,需要及時與現有的親朋好友溝通交流,或找朋友幫忙疏解。對於學習造成的壓力可適當減負。

2.參加戶外運動,接觸大自然:大自然能使我們心情放鬆,暫時淡忘負能量,使大腦保持清醒,心情愉悅,從而緩解不良的心理狀態。

3. 學會自我總結分析:在不良心理狀態有所緩解之時,試著辨明是何原因導致的這些不良心理疾病,接著認真分析,找到解決的突破口,從而消除心理疾病的誘因,慢慢緩解。

4. 積極鍛鍊身體:傍晚或者早晨之時,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不可運動過於劇烈,以免加重大腦負荷,使自己心情變得緊張。

5.藥物輔助治療:必要時諮詢心理醫生,藥物輔助治療,一般選擇抗抑鬱、抗焦慮的藥物,或一些對症的中藥。

藥物輔助治療的同時,還可以練太極、毛筆字等寧心靜氣的緩解方式,使大腦保持清醒狀態,逐漸恢復不良因素造成的心理疾病,與此同時,還要定期找心理醫生複診,評估心理狀態。


男科王傳航教授


每個人產生的心理疾病各種原因,通常是由壓力引起的,太急攻近利,太想要快速看到成果,想的太多,總是不能好好休息,要緩解方法就是放下,放慢腳步,活在當下,可以用正念減壓法。

放下你的慾望

太貪,要的太多是其中原因之一,因為你想要升職,你想要成就,你想要收入多點,要有錢還要有權,但目前能力不行,為了趕上別人,你要付出比別人更多,別人休息睡覺,你還在忙碌,熬夜,沒時間好好睡覺,沒時間好好吃飯,身體不如以前,年輕人早早過勞而死,沒死也因為壓力得了各種疾病,其中心理疾病最為常見。

我想要的得不到,努力付出那麼多還是沒有看到成果,多次失敗後,人受不了打擊,承受不了挫敗,情緒低落,長期不能走出來就會抑鬱,總是悲觀的思想。

看著別人賺錢了,買房買車了,生活一天天好起來,自己還是原樣,在不斷對比中,自己又沒有行動去改變,越來越焦慮,明明不想做的事情,為了自己的目標,達成成果,總是要強迫自己做一些,從而狀態開始下降。

有一個來訪者說自己以前是一個工作狂,每天早上4點起床,忙到晚上12點,自從結婚後要照顧孩子,總是睡眠不足,4點再也起不來,工作時總是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很是焦慮,於是就強迫自己4點起床,然後出去跑步,但還是發現很難做到,不僅如此,還總是拖拉,讓自己覺得很沒用,越強迫自己做越做不好,導致晚上睡不好覺,吃不好飯,身體也差了很多。

我們說30歲身體不能和20歲的身體比,否則越比越焦慮,越焦慮越睡不好覺,記憶就會下降,注意力也無法集中,工作效率當然是差的。

俗話說:有多大的胃,吃多少的飯

。活在當下,放下你的種種慾望,靜下心慢慢體會生活,根據自己當下的情況,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做不了就放下他,不強迫,不對比,也就不焦慮,不抑鬱。

正念減壓法

正念減壓就是指讓我們關注當下,不去評價,專注一件事,專心做好一件事。比如你吃飯的時候,你不能一會兒眼看手機,耳聽別人說話,嘴巴忙吃飯。有很多正念練習法,包括教你如何好好當下吃飯。做好當下的事,你就不會焦慮未來的擔憂,做好當下事,你就不會因為挫折而過度抑鬱。讓我們全身心處在放鬆中,不是不停忙碌中,不是想東想西,就是四處奔波。

很多問題,只要你活在當下,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他是一種看似慢生活,卻是一種高效率。推薦一行禪師的正念書籍都不錯。


心理師錢飛君


最最根本且直接有效的方法:放下手機,至少嚴格控制刷手機的時間。

手機和心理問題的看起來沒有關係,實際上關係很大。我們來簡單看看手機是如何影響人的正常生活的:


(1)手機讓熬夜成了年輕人的標配,規律作息成了奢談。如果做個調查的話,相信身邊40歲以下的人,能夠每天11點之前睡覺的寥寥無幾,每個人都抱著手機刷呀刷、看呀看,也不知道看了些啥,反正就是不願意睡覺。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良好的睡眠、規律作息可以幫助恢復很多的慢性疾病。當一個人連基本的睡眠都保證不了時,就會首先引起身體的不適,失眠、無精打采、乏力……當有了這些軀體症狀後,心理問題也會伴隨出現。

(2)時間被大面積碎化,自律自控變得越來越難。現在的人,不管幹什麼都捧著個手機,在虛擬網絡裡哭哭笑笑,對身邊的人、事則漠不關心。


沒有手機時,大家都在現實的工作、生活中用力,關愛家人也聯絡朋友。現在可倒好,回到家沙發上一躺就開始刷手機,對著網絡裡的人世哭哭笑笑,老婆讓他陪孩子玩兒會他不樂意,朋友跟他聊個天他嫌煩。


上班的也是時不時就得拿出手機來刷一下,本該做的工作做不完,本該有的靈感出不來,腦子裡碎片化的信息太多了,根本不成體系。


當一個人的時間被切割的特別瑣碎時,是幹不成什麼囫圇個的事兒的,更不用提專注和集中。但是反過來一想,有哪件事做成是不需要付出時間精力系統深入來做的?

(3)信息刺激太多,讓人失去辨別力和判斷力。智能手機的出現,是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信息氾濫也讓很多人失去了辨別力。


說個最簡單的事情,關於原生家庭這個問題。這本來是一個概念,或者說是影響一個人性格養成的因素,跟社會文化、教育一樣。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知道怎麼的就被人傳播的特別負面,甚至有專門的“父母皆禍害”小組,大量控訴父母、控訴原生家庭的文章和言論出現。但是大部分人沒有學過心理學,再加上可能生活不順壓力大,就跟著把責任全推到了父母身上。


我一個很好的朋友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最討厭那些動不動就原生家庭,動不動就把什麼都歸到父母身上的人,你父母給了你生命把你養育大還欠了你的?”不可否認,有一小部分人原生家庭是挺糟糕的,需要去做療愈。但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是在合理範圍內的,父母身上的那些缺點跟我們身上的缺點一樣,不是誰賦予誰的,也不是可以完全消滅的。沒有完美的父母,誠如沒有完美的子女一樣,我們不能一邊埋怨著原生家庭,指責著父母,一邊自己以類似的方式去傷害身邊的人。

不止是原生家庭這個問題,手機未經篩選的大量信息,裡面有很多偏頗和極端的言論,年輕人沒有建立起完整的價值觀,再加上辨別力、判斷力差一點,就會被這些言論帶著跑。


曾經有一個朋友跟她男朋友談戀愛好幾年,本來兩人覺得挺好的,安安穩穩的工作生活,準備著結婚,但是那段時間有個大型情感節目熱播,嘉賓言詞犀利,看起來正義凜然,情感故事當事人都是些奇葩事,看得她越來越覺得自己男朋友不好,各種缺點都出來了,關係一度很不好。後來她果斷不看了,哎,兩人又好好的了,現在早就結婚了。


生活其實是個不斷平衡和逐步前進的過程,每個人處的階段不一樣,心理感受也不一樣,怎麼能夠以一兩句話,一兩種觀點就能斷定一段關係好不好呢?更不能憑一件事一種行為舊給一個人的一生蓋棺定論,人都是變化的,可以提高發展的。


少關注點那些極端的情感言論和煽動情緒動不動就你的同齡人年入百萬之類的引發焦慮的信息,多關心點身邊人,關係就不會太差了。如果整天跟著這些片面化信息跑,你可不就抑鬱、焦慮、恐懼嗎。

所謂大道至簡,適當的放下手機,多關注真實的生活,多關心身邊的人,你就會比很多人健康快樂。現在很流行的正念、冥想、讀佛唸經之類的方式,說實話本質就是迴歸自然迴歸自我。你放下手機就可以解決的事兒,非得再花幾萬幾十萬聽別人講課,圖的啥?


這十幾年我學過很多技術和方法,也接觸過各種科學的不科學的治療方式,根源上來說如果你自己心念不變,不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來,多半效果不好。反正我現在晚上睡覺必關手機,白天也基本處於靜音狀態,絲毫不影響工作,還有更多的時間去靜心愛護自己關照自己。


不用去找各種繁瑣的、看起來高大上的方法,能做到放下手機,就會極大的緩解很多身體和心理問題。祝福每個人都能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快樂,生活的有意思。


心驛社


有多少世紀偉人胸若環宇,有多少文人墨客貫看秋春,可遇到嘈激事,都會有抑鬱、焦慮、恐懼和強迫這些負面情緒產生,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就更不用說了。

人的生命要延續,就會追逐需要。今天想要這個,明天想得那個,要來要去,慾望,成了我們奔波的日曆。

然而,人不可能事事如願,必有不如意之時。此時,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負面情緒就會冒出來打擊你。

有慾望就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是慾望的反作用力,如果負面情緒沒有了,慾望也就不存在了,生命也就終結了。所以,對於負面情緒,不可寄希望以其無,只能靠己之力以解。

■知進退

人生奮鬥,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擅長於爬坡過坎、懂得迂迴的人,才有可能到達理想的境界。

砍柴的刀用得時間長了會鈍,需要磨鋒利了才好用,磨刀不誤砍柴功;當人生走到一定的路段,發現前方此路不通,就必須選擇迂迴前行。

勇往直前只是個精神狀態,看到目標有勇氣前往是一種狀態,直前是不可能的。前進的道路愈太直了,遇到的麻煩就會愈多。事物都是螺旋式發展的,一路順風只是人們美好的願望。

人要永遠進取是主流,前進當中,針對客觀情況和自己的條件,暫時休息一下,暫時退幾步,是為了更好地進取。

■不攀比

受社會地位、經濟實力及個人素質條件等方面的影響,人與人產生了差距。社會地位高的,獲得的尊重就多一些;經濟實力強的,起步的力量就大一點;個人素質條件的,做事就順很多。這些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當力圖與別人一較高下時,你是否瞭解對方在臺後做了多少功課?不能僅拿臺上的一分鐘去比,要在臺下的十年功上努力。

人與人沒有絕對的平等。雖說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實際細節也會有差異。

可以倡導人人平等,不可以拿人人平等去衡量事情。否則,人人平等就會變成懲罰自己的信條。

■求現實

人的大腦很天真,除了晚上做夢,白天有時也做夢,美好的願景永駐在富於想像的大腦。

可是,大腦並不是現實,夢做了,現實如夢嗎?當然不可能。做夢,是人的本能,但能夠強迫自己回到現實,卻是人的智慧。

居家的日子,手機和電腦代替了社交朋友,負面情緒一定會有,但這就是現實。可是,當你到書架前走走,眼前那麼書,有讀過的,有沒讀過的。信手拿一本,翻翻看看,細細想想,到也心怡。放下書本,打開音樂,找一個曲子聽聽,在網上查一查該曲子的意境,回頭再聽聽,你會有非常的獲得和滿足。

■多自省

木匠幹活,把手裡的零件翻過來、調過去反覆斟酌,是研究不同角度的合理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一件事,你覺得別人不應該,可換成對方的角度看這件事,答案也許就變了。

我們發生過很多不該發生的事情,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太強調客觀了,太強調別人不應該了,這是因為我們有維護自身安全的本能、有自己情感、尊嚴和自我實現需要的驅使。如果換做別人,他們也會有同樣的本能和心理作用。

多多檢討自己,看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情緒方面的,有哪些不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的。儘量把自己的大腦與客觀實際融合起來,別讓大腦總給自己使“私”勁,讓它多使那些符合客觀需要的“實”勁,那你想不優秀都不行。


2019東子


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心理疾病肯定比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的心理障礙嚴重,心理從症狀的萌芽發展到障礙階段是一個過程,從障礙到疾病的發展又是一個過程。

如果旅遊,社會課程,心理專家諮詢〈不是陪聊的心理諮詢師〉,可以高效的影響人們疏導抑鬱,焦慮,恐懼,強迫障礙,是最好的,畢競,這些現象的根源在於思維模式急需矯正,這是普通心理學領域博士才會的,切記,思維模式矯正不是打針吃藥一樣簡單,它是利用心理學原理,調整大腦結構裡分工的細胞反應能力,即調整大腦這個主板的步線與建立新模式而鏈接!!!!!


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我們在矯正成宿成宿睡不著覺嚴重失眠一的妄想症的人,在家人配合下,崑崙博士4次即可矯正好,而不需要一年,半年,每週一次。



診斷思維模式也是崑崙博士的專長,瞭解自己的思維模式,尤為重要!現在有一種現象就是有意識到自己有心理障礙的人,覺得自己病的很重,而有嚴重心理疾病的人,卻覺得沒事,也不是病。常讓人舉例:喝醉酒的人,總說,我沒醉,我沒醉,哥們,咱再走一個!


開屏的世界


朋友你好。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老友手札,很高興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假如現在的我感冒了,經朋友介紹,我去醫院看了某醫生。醫生問了我的症狀後,給我開了花花綠綠的一些藥。我吃藥吃了幾天,感覺效果不是特別大,就又換了醫生,這位醫生也給我開了一些藥,不過這些藥與之前的不怎麼相同。

這時候我們看到了:

1、簡單的感冒,也需要多種藥物搭配才能起到效果;

2、藥物並不是百分之百起效果的,所以也需要更換;

3、對某些人有效,不代表對每個人都有效。


那麼放在朋友你提到的這個問題上,就是:

1、抑鬱、焦慮、強迫等多種問題,每一種都對應了很多“可能有用的方法”;

2、對應的“可用方法”中,並不存在“通用有效”;

3、因為導致產生問題的原因不同,所以對某個人有效的方法,未必適用於其他人。

所以如果你正遭遇心理問題的侵擾,請一定要謹慎選擇,不要盲從。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情況究竟是什麼”。

我經常會遇到一些朋友,他們自稱自己有抑鬱症、焦慮症什麼的,但細細問來,他們既沒有做診斷,也沒有去和醫生、心理工作者有過接觸,僅僅憑著“我覺得像”而認為“我就有”。

這是一種並不好的狀況。因為“像”和“有”是兩碼事。

同時呢,當自己給自己貼的標籤多起來了,可能真的給自己“貼出問題”。

所以,如果你還沒有確診,那請先確診,再去搜一些可能有用的方法。


那麼,可能起到緩解作用的方法是:

1、注意力始終放在當下;

2、保證自己的生活能夠繼續;

3、去做一些運動;

4、去讓自己成長;

5、一些放鬆(深呼吸、冥想、漸進肌肉);

6、寫日記、傾訴等。

看起來很沒有營養吧?


通用的確實沒有多少營養。所以如果真想解決問題,還是與專業認識聯繫的好。因為這些只是緩解,而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協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祝好。


老友手札


抑鬱、焦慮、恐懼強迫這些心理問題一般都是源於壓力。

可能是步步緊逼的房貸車貸;可能是品nao味zi獨you到shi的甲方;可能是看不順眼的領導或同事;可能是內心對未來的迷茫,這些壓力可能是內在的也可能是外在的,當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無法撐起這些壓力時,這些個心理問題就開始出現。

如果壓力不被解決,這些問題就會逐漸嚴重,讓人苦不堪言,甚至,最後讓人崩潰。

發洩法

通過發洩將體內的壓力釋放出來,就像將一個快裝滿水的杯子清空,雖然治標不治本,但也可以緩解。

發洩法適合愛運動的人士,打球,健身,跑步等等,讓肉體筋疲力盡,精神上的憂慮相對會減少點。

逃避法

逃避法的核心就是轉移注意力,暫時不去想那些東西。一樣治標不治本,適合喜靜的人士。

比如打遊戲、看劇、看小說,練書法、彈鋼琴等,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讓自己放鬆

直面挫折法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直面淋漓的鮮血。

比如,被領導罵了,感覺難受,委屈,就一直回想為何被罵,哪裡做的不好,下次如何改進,等想明白了這些,基本壓力就不攻自破。

再比如房貸壓身,就想辦法找副業,賺錢。即便賺不到,但你行動的過程也會讓自己好受些,就比如我現在。

如果你啥也不想做,還感覺心理有問題,我覺得你這可能是閒出來的。。。


正常人類觀察站


禮義廉恥,他值得擁有。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幫忙複製粘貼,轉發。中華復興有你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