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之一:幸福是什麼?

認識清老師是在一個筆友群裡,當時並不知她的真實身份,只覺她極具親和力感召力,讓人忍不住想親近。

聽了她分享的一個演講,有一段講到父親去世時演講者的反應以及後來老師對她所做的事,引起我強烈的共鳴,喚醒了我的覺知,知道我應該整理一下自己了。

進了幸福共修營,聽了清KayIin教練的開營講話,沉醉在她如夏日和風般的聲音裡,想加她,點開一看,己是好友,仔細一看頭像,才與筆友群裡的清聯繫起來。大大地驚喜了一把。

也許有緣註定會相遇相識吧。

今晚聽了她講的第一課,刷新了對幸福的認知。我似乎什麼都得到了,為什麼我還是不幸福?究竟什麼是幸福?

我們平時多注重的的是自己的想法,而沒有真正內觀自己的感受,常混淆了二者,丟失了對自己感受的傾聽與尊重。

清KayIin教練說:幸福就是一種感受,只有具有感受的能力,才知道幸不幸福,快不快樂,才能知道怎樣讓自己更快樂更幸福。

幸福不是現在,不在未來,是面向未來的每一個現在的感受,即當下的感受。


「幸福的方法」之一:幸福是什麼?

丹菡筆記


1)回顧過去和現在的生活,你是屬於四種幸福模式的哪一種?這樣的模式給你的幸福感造成什麼影響?


「幸福的方法」之一:幸福是什麼?

丹菡筆記

我應該是屬於忙碌奔波型,帶一點點感悟幸福型。很多年了,我會給自己訂個目標,然後對自己說,如果目標完成,就去做一件什麼事(想做喜歡做而一直沒有做的事),然而因為這個目標有時間或者別的什麼限制,達成需假以時日,因而總不成行。

所幸我比較善於苦中作樂,喜歡從平凡小事中去尋找快樂和美好的源泉,這樣的模式讓我在困境中更堅強,基本上能用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

然而我疑惑的是這些是我的想法還是我的感受?

2)記錄下今天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一是感恩清KayIin教練的推薦,讓我有機會進入幸福共修營;

二是感恩友友們的關心關懷和支持幫助;

三是感恩兒子和毛孩子們的陪伴;

四是感恩我的後天親人比如夢姐及紅梅妹妹的關心。

……

一寫感恩,三個根本不夠,留待以後慢慢寫吧。


「幸福的方法」之一:幸福是什麼?

清KayIin教練馬上回答了我的問題:

你是問樂觀心態對待生活是感受還是想法嗎?這是想法和感受兼而有之的一個選擇。

我接著問:

其實有時會有痛苦掙扎矛盾糾結,但最後我會樂觀對待,請問是否前面是感受,後面是想法?

清KayIin教練:

痛苦掙扎矛盾糾結這些是感受,但這些感受後面可能有想法經驗信念,樂觀對待是一種選擇或者說決定,它也會包含想法和感受。

不必過於糾結這一點。想法就是所有我們平時所說的理性思維,講邏輯,解釋為什麼。

感受僅僅是我們感覺到的,是情感。

我們所有的決定都由情感和理性共同作出。

以前我從沒想過想法與感受的區別,教練的話,讓我內觀,期待明天的共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