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7歲外甥共浴,被稱日本版馬蓉,她一番言論讓網友節操碎一地

觀社會百態,聊人間喜樂,關注我,一起解讀人性、看那風花雪月。

01

之前看到日本早安少女的前成員後藤真希的一番言論,令人唏噓不已。

一眾網友們也表示太無法接受了,這麼噁心的畫面難以想象。

她說,自己相當溺愛外甥,倆人經常親親抱抱,還一起洗澡,直到外甥17歲才停止。

後藤真希還說:

"在洗澡時,會以長輩的身份,觀察外甥的身體成長變化……"

……

一番言辭,義正言辭得讓人不敢多想。

和17歲外甥共浴,被稱日本版馬蓉,她一番言論讓網友節操碎一地

熟悉日本娛樂圈的都會知道,後藤真希這個人作風不正,堪稱"日本版馬蓉",在婚內出軌前男友。

她自己的生活作風本身就有問題,所以她這一番言論出來,不得不讓人懷疑她的動機和初衷或許並不那麼單純。

不過,在日本,的確一直有個備受爭議的習俗,那就是:【親子共浴】。

演員加藤紀子也曾經在節目中公開表示,她21歲以前一直和父親共浴。

和17歲外甥共浴,被稱日本版馬蓉,她一番言論讓網友節操碎一地

這一番言論更是在我們國內掀起軒然大波,引起廣泛的討論。

雖說是親生父親,父母和子女天然的血緣關係,面對異性洗澡的場面,即便毫無雜念,可是這樣的親子共浴,真的合理嗎?

可是不少父母和孩子都並沒有覺得不妥。

有的父母甚至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覺得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的身體也是自己的,一起洗澡或者當面換衣服什麼的並無不妥。

可是,21歲,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不是個小孩子了。

既然是成年人對成年人,那麼就必須要學會迴避。

不論父母和孩子感情有多好,在一些私密的事情上面,都需要擁有一種界限意識。

尊重孩子的意願,尊重異性生理發展的特點,給予孩子足夠的私人空間。

02

去年,一個新聞也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16歲的張帆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從小和爸爸一起長大,平時爸爸對她也特別的寵愛。

可以說兩人是相依為命,建立起了非常親密的關係,時間一長張小姐就開始依賴父親。

有一天洗澡的時候,她竟然讓爸爸為自己搓背。

可是,即便身處青春期,懵懂少女的女兒不懂,父親卻是懂事的,他直接拒絕了女兒,並把她教訓了一遍。

和17歲外甥共浴,被稱日本版馬蓉,她一番言論讓網友節操碎一地

在美國,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曾經,有一位美國父親因為幫10歲的女兒洗澡,結果就是被人給告發了,最後這名父親也蹲了幾個月的監獄,最嚴重的就是終生剝奪監護人的權利。

孩子還小不懂事,他們的界限感需要靠家長逐步引導的,如果家長不去引導,反而形成一種錯誤示範,那麼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長大後沒有性別意識,不知道男女授受不親,也不懂得拒絕異性的一些過分身體接觸,會錯誤地把異性的一些隨便觸碰當做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就很吃虧,尤其是女孩子。

其實,只要家長用心引導,孩子是很快能夠學習到這種性別意識和界限感的。

比如我曾經看過的這樣一段甚是可愛的視頻:

一個一歲左右的外國小寶寶正在洗澡,爸爸突然闖了進來,小傢伙瞬間驚恐萬分。

和17歲外甥共浴,被稱日本版馬蓉,她一番言論讓網友節操碎一地

視頻中,小寶寶從浴盆中站起來,用毛巾遮住了隱私部位,然後用萌萌的眼神看著爸爸。

爆笑之餘,不得不為這對父母的教育方式點贊。

才一歲,那麼小就開始在父母的訓練下有了自我意識和界限感,知道了自己的身體不允許別人隨便看光。

當然,也沒必要那麼早,從1歲就開始培養寶寶建立性別意識。

我前幾天帶孩子去游泳館游泳,有一個五歲小男孩,洗澡的時候,看到對面的我走過來,他的小手就慢慢地挪動著,接著,用自己的兩隻手遮擋著自己的身體。

我當時心裡就有點想笑,不過還是為小男孩點贊,也為他的父母點贊。

雖然是男孩子,但也有必要教他建立起一種性別界限的意識。

和17歲外甥共浴,被稱日本版馬蓉,她一番言論讓網友節操碎一地

03

通常情況下,按照專家的建議:孩子從3歲以後,就儘量不要跟異性一起洗澡,可以讓他們跟同性家長一起洗澡。

如果條件不允許,父母在給異性孩子洗澡時,儘量不要採取「共浴」的方式,且要提前教孩子練習自己洗澡。

以身作則,杜絕身體越界傷害。

和17歲外甥共浴,被稱日本版馬蓉,她一番言論讓網友節操碎一地

0—3歲,是一個建立身體隱私概念的最佳時期。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對孩子講太多大道理,只是需要家長們在平時換衣服、洗澡、上廁所的時候循序漸進地去引導他,讓他意識到身體的哪個部位是隱私部位。

告訴孩子,哪些重點部位,是不可以允許外人看的,那幾個身體部位是屬於隱私,不能隨便暴露於人前,更不能隨便允許別人去觸碰,要建立起一種警戒意識和紅線意識。

孩子再小,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身體和思想。

今天你幫助孩子迴避家長自己的過度接觸,那麼未來就是幫助孩子逃避陌生異性的過度觸碰。

和17歲外甥共浴,被稱日本版馬蓉,她一番言論讓網友節操碎一地

公益講座《為孩子立界限》中提到了一個「界限圓環」的概念:

"成人成為自己,活出界限感,讓孩子生活在界限之中。於是,他便成為了有界限的人,同時,也成為了自己。"

教會孩子尊重親子間的界限感,是進行性啟蒙教育的第一步。

界限感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也不是孩子一方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去努力地完成。


關子陌,多平臺原創作者,完美主義的文字愛好者,左手生活右手夢想的斜槓青年,能柔能剛能至善,有情有義有才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