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中的家庭溫馨檔案

一個特殊的變故,衍生了一段特殊的日子。在爸爸媽媽們的關注中,孩子們獲得了難忘的經歷,並匯聚成寶貴的家庭溫馨檔案。

突發,逆境,卻遇到了有心者。作為檔案人,河北省檔案館婦委會把同事中的年輕媽媽們聚攏在一起,大家別出心裁,各表一枝,終於成型了這冊“五顏六色”的珍貴家庭檔案合集。

在2020年初始,一切都是未曾見過的。因為疫情,大家都不得不宅在家中,和往日生活模樣暫別。說起前後的差別,數小朋友的“損失”最大。不僅春節的種種待遇無法兌現,整整一個寒假也泡湯了。

按照原計劃,早就開學了。可是至今小朋友們依然在家“按兵不動”。這種情形,孩子、家長都是頭回碰到。當然,宅家的孩子並非沒有收穫,而且,收穫頗豐。這都得從一個新詞彙——“停課不停學”說起。

“疫境”中的家庭溫馨檔案

凝神於功課的張嘉蘊小朋友(8歲)已經兩耳不聞身邊事

難忘的“停課不停學”

兩個月來,每天不斷地刷屏,直至最近,才看到疫情的指數開始有了迴轉。窗外,還是那個令人有些忌憚的空間。室內,孩子在伏案學習。這是家長的一塊欣慰:在疫情的不明瞭中,因為“停課不停學”,新的學習如期進行了。

“停課不停學”,畢竟是不常見的授課方式。孩子偶然納入其軌道,不適應有之,焦慮有之。但既然是權宜之計,教育部門對學生安全健康擔憂初衷是顯而易見的。這一點,也是充分契合了家長的心思。因此,以“停課不停學”來替代開學的延遲,其中首先體現出來的人文關懷是絕對要點讚的。

“疫境”中的家庭溫馨檔案

崔潤麟小朋友(7歲)在媽媽輔導下完成了手工大作——《名畫也戴上口罩》,真可謂應時應景

難忘的“經歷”

細看在家中“開學”的孩子,面對屏幕中的黑板,端坐投入,面對網絡上傳來的要求,自律執行;面對微信群裡佈置的作業,孩子用一筆一畫顯示著超出以往的認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體育鍛煉,可能是盼望著早日迴歸往日藍天闊地的爽快,在斗室裡的運動絲毫不打折扣……在這樣情形中,一幅幅家庭檔案活頁就逐漸開始成冊了。

“疫境”中的家庭溫馨檔案

張瀟然小朋友(8歲)和媽媽的球操練習

“疫境”中的家庭溫馨檔案

蘇梓碩小朋友(7歲)的遊戲《我要把那城市造》,他是開始設計“疫情”之後防疫清潔的新家園吧

“疫境”中的家庭溫馨檔案

馬浩桐小朋友(9歲)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戰疫”心情

“疫境”中的家庭溫馨檔案

劉洛禕小朋友(4歲半)親子手工圖,不能太美哦

“疫境”中的家庭溫馨檔案

趙蘇晴小朋友(4歲)朗誦《新型冠狀病毒預防兒歌》像個小小指揮家

“疫境”中的家庭溫馨檔案

自古少年出英雄,閆逸帆小朋友(9歲)在示範跆拳道

如此的家庭檔案,對每一個孩子和家庭而言,都是新穎的,蘊含著許多餘味。“停課不停學”開始不久,就聽到了網傳:“小學生們辛苦了,據說你們雲上課的聽眾標配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形容老師的“我一個一線重點的老師,成了天天憂心直播間不活躍的‘十八線女主播’。”這些吐槽,應該是對“停課不停學”這個新事物的時尚點贊,也是人們對時下疫情的一種幽默從容吧。看來,一場疫情,經過了手足無措,到沉下心來,再到理性的應對,社會在趨向穩定中體現著進步。這裡面既有成年人,也包括大人眼裡的孩子。

難忘的“檔案”記載

在“停課不停學”中,爸爸媽媽們率先示範,在注視中也感受到了孩子的變化和成長。在孩子的懵懂中,他們意識到在學習中,還必須要面對社會生活的課堂。他們今天的“停課不停學”,是疫情和逆境中的一本新教材。他們似乎已經開始開始思考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能夠做的,哪些是通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事情和可以做到最好的。很多家長也都在事實中去相信,在這個特殊的過程中,孩子萌芽階段的堅忍不拔、從容不迫,已開始萌生了。

“疫境”中的家庭溫馨檔案

在成長——張嘉蘊小朋友(8歲)在參與網上的《特殊的開學禮》

說到這裡,真的更加珍惜“停課不停學”的時光。我們也將和孩子一起,在這樣的日子裡,充分讓孩子去了解、體會,變成財富,豐盛孩子的人生。

以上所有的情形描述,都或多或少地發生在每一個家庭裡。那些溫馨、難忘的瞬間,被凝固下來,形成了檔案。相信這些檔案,會在日後被無數次地打開、端詳,即所謂:學而時習之。

這就是檔案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