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一人飲酒,全家無疫”


在本次疫情發生之後,網上闢謠的內容之一就包括“飲酒可以殺死病毒”之說。科學無容置疑。但是,本次防疫普遍採用75%的酒精外用消毒防疫也是消殺規程之一。喝酒消毒殺菌這種說法到底從何而來?華夏酒報記者獨家採訪了中醫學者、煙臺大學碩士生導師孫波教授。而千年前,藥王孫思邈對酒“一人飲,全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的評價亦被孫波教授重新提及。

孫思邈“一人飲酒,全家無疫”


“喝酒殺病毒”?科學規範防疫才對

喝酒能不能滅病毒、喝多少度的酒、喝什麼樣的酒、喝多少量可以在體內滅菌殺毒?華夏酒報記者就此問題與孫波教授溝通時,他表示,現在還沒有人做這樣的臨床試驗,拿不出一個科學的數據,所以,在疫情時期,闢了“喝酒殺病毒”這個謠,科學規範地防疫是對的。

但是飲酒避疫是人類的生活經驗之一,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中外歷史上,關於飲酒避疫,有史可證。

孫波教授隨手在本子上寫下兩個字,一個是簡體的“醫”字,一個繁體的“醫”。

在解釋這個“醫”字時,孫波教授直截了當地說,漢字“醫”(繁體字寫作“醫”),“醫”本作“醫”,從“醫”,從“殳”,從“酉”。其中的酉,本義就是酒。可見,古人關於“醫”的認識與“酒”是一體共生的。

喝酒避疫是中國人人體實驗的結果

孫波教授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喝酒避疫是中國人人體實驗的結果,並傳承為族群的生活經驗乃至形成文化習俗。《詩經》中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之說。在傳說成書於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便有關於酒用於醫療的記載,書中指出,作“湯液醪醴”(酒),其醫療作用是“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顯然,酒的作用不言而喻。孫波教授進一步向華夏酒報記者舉例佐證。他說,古人過春節有喝“屠蘇酒”(在一種稱作屠蘇的房子裡釀造的藥酒)的風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至今延續了近千年仍被中國人用作新春對聯的、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的《元日》詩,記錄下中國人的這種傳統習俗。而據現代學者研究,這種藥酒有“避除疫癘”的功效。

此外,中國古人還有在端午節飲艾葉酒、重陽節飲菊花酒以避瘟疫的習俗。

孫思邈的“一人飲,全家無疫”論

古往今來,酒在中國人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與醫結緣,以酒避疫,無可爭論。

孫波教授向華夏酒報記者提到一個人,他就是被後世譽為“藥王”的唐代偉大醫藥學家孫思邈。

從書櫃上取下《備急千金要方》,孫波教授說,這本孫思邈的著作中,就有以酒避疫的重要作用。

值得引起酒界再度關注的是,早在千年前,孫思邈就將酒評價為:“一人飲,全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

歷代中醫認為,“酒為百藥之長”,對其本身的藥用價值、以及以其製備藥酒而使藥力大增的作用倍加推崇。

中國古人在釀酒的過程中即使單用糧食釀酒,也充分考慮到營養價值的豐富均衡。孫波教授以茅臺和五糧液為例,他說,比如,茅臺酒以特殊水質、微生物、特殊的酒窖菌群而釀出獨一無二的對人體有綜合營養的佳釀;五糧液對五穀雜糧中的營養成分科學量化配比,釀造出的酒是五糧黃金比例所帶來的營養豐富的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

而據史書記載,古代歐洲人在瘟疫肆虐的時候,直接用飲酒來取代飲水。鮮為人知的是,現代科學證明,75%的酒精與細菌的滲透壓相近,可以在細菌表面蛋白未變性前逐漸不斷地向菌體內部滲入,使細菌所有蛋白脫水、變性凝固,最終殺死細菌。這是指外用。

喝酒到底對人體有什麼作用?

愛喝酒的人士比比皆是,但能說出酒有何作用的人卻少之又少。那麼,喝酒到底對人體有什麼作用?

孫波教授的看法是,飲酒量是界定酒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的關鍵,是分水嶺。多則有害,古今無數事實也早已驗證。

但適量飲酒有益人體,也是數千年人體實驗證明了的生活經驗。至於其用於醫療領域的價值,孫波教授認為,不能離開飲酒“量”和酒的成分、單獨拿乙醇來“說事”。而且,對酒的藥用評價應該從中醫哲學的視角即人體的整體性、系統性與酒的互動來思考,來研究,而不是緊盯住一點,作出非此即彼的結論。

當然,如果能以實驗數據得出完整的科學結論是最理想的結果。孫波教授向華夏酒報記者建議,中國的酒業界應該共同發起一個專項基金,委託各科研機構對“酒與人體健康”展開系統化研究,畢竟酒產業是一項傳統的大產業。在科技發達的時代,也應該給曾承載著人類健康保健使命的“酒”一個公正、科學的“名分”,而不僅僅是助興的“酒精飲料”。

“一旦有了‘名分’”,對中國酒產業的意義將是巨大的!”孫波教授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