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1:彭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39位


彭姓是中國姓氏,百家姓排名47,殷商時諸侯國大彭,即今天的江蘇徐州銅山境內是彭姓的發源地,其後彭姓的繁衍播遷,均是出自此支。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1:彭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39位


起源


源流一:源於風姓包羲伏羲氏《元和姓纂》《帝系譜》載:包羲太昊伏羲氏娶少典為妃,生黃帝。其子孫顓頊帝曾孫吳回之子陸終的兒子籛鏗的封地大彭,屬於以國名為氏。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1:彭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39位


源流二: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熊彭名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源流三:源於子姓,出自有商,老彭,即師摯,為商巫師。


源流四: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公子牙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源流五:由他族改姓而來,據《姓氏考略》所載,有胡、西羌、南蠻,清時滿、蒙、回、苗、白、瑤、土家、苦聰、彝、拉祜等民族有彭姓。


源流六:源於官位,出自戰國時期軍制官吏彭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源流七:於西羌族,出自魏、晉時期西羌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源流八:源於西戎,出自春秋時期西戎彭戲氏部族,屬於以部落名稱為氏。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1:彭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39位


始祖


彭祖。彭姓出自顓頊帝的後裔,上古時代,顓頊帝有一曾孫名吳回,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用火的官)。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為妻,陸終之妻懷孕三年後都未能產下一子,萬般無奈的陸終只好用利刃剖開妻子左肋下方,產下三子,剖開右肋下方,又產下三子。六個兒子中的第三子名鏗,《唐書》載:風姓。後來被封在大彭,為商朝時的諸侯國之一,彭鏗是個有名的長壽者,據說他一生活了八百多歲,經歷了夏、商兩代,所以又稱他為彭祖。他的子孫就按照當時習慣,以國命姓,稱為彭姓,他們尊彭祖為彭姓的得姓始祖。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1:彭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39位


郡望


隴西郡: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


淮陽郡:西漢漢高祖劉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陽國,為同姓九國之一,都城在陳州(今河南淮陽),漢惠帝后改為郡,其時仍為國,至漢成帝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淮陽市、鹿邑縣、太康縣、柘城縣、扶溝縣一帶地區。東漢朝章和二年乙酉(公元88年)改為陳國。隋朝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及唐天寶、至德年間(公元742~758年)又曾多次改陳州為淮陽郡。


彭城郡:彭城郡原為西漢時期的楚國所置。漢宣帝地節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國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縣(今江蘇徐州),西漢朝黃龍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複名楚國,東漢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為彭城國。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復為彭城郡。隋開皇時期(公元581~600年)廢郡,隋朝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為徐州,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復為徐州。歷史上的彭城郡,其統轄範圍大致包括今山東省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沛縣東南部及邳縣西北部,安徽灘溪縣東部及山東微山縣一帶。彭城郡與沛郡在地域範圍上有部分重疊。


玄菟郡:歷史上的玄菟郡有兩處,一稱北玄菟郡,一稱南玄菟郡。北玄菟郡在秦、漢時期位於東遼地區東北部,是古北燕國遺民夫餘族的境地。在漢武帝劉徹征服朝鮮半島的過程中,建“漢四郡”,夫餘之地歸屬於其中的玄菟郡管轄。玄菟郡境地在今朝鮮咸鏡南道、咸鏡北道以及中國遼寧、吉林省西部一帶,郡治在咸鏡南道境內。漢始元五年(己亥,公元前82年),漢武帝將真番、臨屯二郡撤銷,並將玄菟郡遷至今吉林地區。到了東漢時期,玄菟郡西移至遼東地區,之後為高句麗所吞滅。南玄菟郡亦稱南粵郡,即今兩廣(廣東、廣西)之地,治所在番禺(今廣東番禺)。東漢時期兼指南越、閩越。秦末南海龍川(今廣東龍川)令趙佗兼併桂林、南海、象三郡地(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地),自立為南越武王。漢初南越雖對漢稱臣,實為一割據政權。趙佗死後,三傳至其五世孫趙興為王,漢武帝想直接統治南越地區,於西漢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派遣使者安國少季、終軍等去招撫趙及其母王太后樛氏入朝。南越王趙興及王太后都同意歸附內屬,但丞相呂嘉堅決反對,起兵殺死了南越王、王太后和漢使。漢武帝於西漢朝元鼎五年(己巳,公元前112年)秋髮兵十萬攻南越,於次年(公元前111年)冬俘獲呂嘉,平定南越全境。漢武帝曾封閩越貴族餘善為東越王,南越呂嘉反漢,餘善曾與通謀,西漢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6年)秋,又起兵殺漢三校尉,於是漢兵往討,至西漢朝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東越貴族殺餘善請降,事平。此後南越國消,為南越郡。彭氏郡望中的玄菟郡屬於北玄菟郡。


宜春縣:西漢時期置宜春縣。晉朝時期改名為宜陽。隋朝時期設袁州,改宜陽為宜春,治所便在宜春(今江西宜春),其時轄地在在今江西省宜春市一帶地區。元朝時期為路。明、清兩朝均為袁州府。民國時期廢府改縣,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縣。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1:彭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39位


堂號


隴西堂:以望立堂。


淮陽堂:以望立堂。


玄菟堂:以望立堂。


宜春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北宋末年原籍江西吉安的彭延年告老辭官後定居於揭陽,是彭氏進入廣東的始祖。其子孫除留居揭陽外,先後遷居梅州市梅縣區、豐順、大埔、興寧、五華等地。遷居豐順縣人數最多,有“彭半縣”之稱。


可祖堂:都是說的彭鏗(即彭祖)的故事。彭鏗封於彭邑,人稱彭祖。彭祖活了八百歲,商朝末年他就當了守藏史,到了周朝又當柱下史,所以又叫長壽堂。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1:彭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39位


祠聯


源自高陽;望出宜春。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彭姓的源流和郡望。


疏陳十策;名列三奇。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饒州鄱陽人彭汝礪,字器資,治平初年狀元,官監察御史裡行,首次上書,便陳述“正己、任人、守令、理財、養民、賑救、興事、變法、青苗、鹽事”等十件事,指陳利害,多是當時朝中大臣所不便說的。後歷官中書舍人、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因被人彈劾,降為江州知府。他為官處世,言行必合於大義;與人結交,則盡誠盡敬,當時人稱他有“古人風”。著有《易義》、《鄱陽集》。下聯典指宋代宜豐人彭淵材,喜愛遊歷,通曉大樂,曾向朝中獻樂書,官協律郎。當時,洪覺範奇於詩,鄒元佐奇於命(五行陰陽),彭淵材奇於樂,號稱“新昌三奇”。


武原二仲;新昌三奇。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清代詩畫粗彭孫貽,字仲謀,號羿仁,海鹽人。天性孝友,善詩工墨蘭。與同邑吳仲木同為名流推重,時稱武原二仲。下聯典出宋代學者彭淵材,宜豐人。曾出入京兆貴人之門十餘年,及歸上有李廷珪墨一丸,文與可竹一枝,歐陽公五代史稿一巨編而已。善曉大樂,嘗獻樂書,珍重協律郎。為“新昌三奇”之一。


吳中三老;鴻博第一。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明代貢生彭行先,字務敏,長洲人。崇禎時授知縣不就,隱居教授,年九十二卒。與金俊明、鄭敷教稱“吳中三老”。下聯典出明代進士彭孫遹,字駿孫,海鹽人。工詩,有文才,與王士禎齊名,時號彭王。康熙中舉鴻博第一,授編修,歷官吏部右侍郎。


作柱下史;封長平侯。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上古時彭祖,自堯時舉用,作柱下史。下聯典指東漢·彭宣,哀帝時封長平侯。


宜春世澤;漁陽家聲。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彭姓望出宜春。下聯典指東漢·彭弘,哀帝時為漁陽太守。


采女問道;小姑嫁郎。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彭祖善養生術,有采女乘車向其問道。下聯典指江西省彭澤有小孤山在江水中,江側有彭浪磯,後人戲稱小孤為“小姑”,彭浪為“彭郎”。


十策家聲遠;三奇世澤長。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宿松縣陳田村彭氏宗祠聯。上聯典出清代詩畫粗彭孫貽。下聯典指宋代宜豐人彭淵材。


畫梅留剛直;懸竹志春暉。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彭玉麟,擅畫梅,卒諡“剛直”。下聯典指清彭啟豐,於園中植花竹,朝廷賜額曰:“懸竹春暉”。


福隨如願至;壽比老彭增。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上古彭姓始祖彭祖。


采女乘軿問道;小姑得仙嫁郎。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彭祖善養生術,有采女乘車向其問道。下聯典指江西省彭澤有小孤山在江水中,江側有彭浪磯,後人戲稱小孤為“小姑”,彭浪為“彭郎”。


懸竹志春暉之瑞;畫梅留剛直之型。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江蘇省長洲人彭啟豐,字翰文,號芝庭,自號香山老人,雍正年間狀元,官翰林院修撰,乾隆年間歷官侍講、左僉都御史、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兵部尚書。為官四十年,以謹慎著稱。為了奉養母親,曾請求辭官,在家中壁園亭,植花竹,乾隆皇帝曾賜匾額“慈竹春暉”。工於書法,善於繪畫,又能詩文,著有《芝庭詩文集》。下聯典指清末湘軍將領彭玉麟,字雪琴,湖南省衡陽人。咸豐年間,隨曾國藩創辦湘軍水師,購買洋炮,建造大船。曾在湘潭、嶽州等地與太平軍作戰,率水師封鎖長江,圍攻九江、天京、官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光緒年間官兵部尚書,因病辭去,奉命赴廣東辦防務,死後諡剛直。擅長寫詩,下筆立就,尤其善於畫梅花。


一室名師,專治易書義理;四朝元老,博通今古精微。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漢代大司空彭宣,字子佩,陽夏人。事禹受易經,禹受易於施讎,由是施家有張彭之學。哀帝時官至大司空,封長平侯。下聯典出上古彭祖,相傳自堯時舉用,歷夏至殷。本姓錢名鏗,封於彭城,故稱彭祖。


政治精明,卓爾循良龜鑑;學識正大,粹然性理鴻儒。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宋代進士彭俞,字濟川,宜春人。少隱集雲峰,學邃於易,自號連山子。紹聖年間進士,官終朝散郎。有《君子傳》、《循吏龜鑑》、《貫通篇》、《時議》等傳世。下聯典出宋代乾道進士彭龜年,字子壽,清江人。乾道年間進士,曾與朱熹、張栻交遊,學業益進,累官秘郎、吏商侍郎、寶謨閣待制。他學識正大,議論直切,嚴於辨析善惡、是非。著有《止堂集》。


盛德大功,四世國家元老;孤忠峻節,百年天地一人。

——龐尚鵬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莆田縣的新度鎮港利村彭氏宗祠聯。全聯典指明·彭韶,港利村人。天順元年進士。為政簡靜明法,決疑獄,督糧儲;仗義執言,彈劾權奸,曾兩度被陷下獄。他任刑部尚書時,安遠侯柳景總戎兩廣,貪贓鉅萬。韶依法褫 其爵。柳仗權貴之力,希望以八百兩捐公脫罪,韶堅持不準。因他不畏權貴,批鱗逆諫、得罪於巨室。他就辭官回裡。著有《名臣錄》等書。


七百歲、八百年流沙記身世;四十妻、五十子獨臥妙權衡。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古代長壽彭祖(鏗)傳說事典。


掌東魯文衡,數十生徒,盡是皇家之客;傳西陵望族,兩三兄弟,因為工佐之臣。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北省麻城市彭家寨彭氏宗祠聯。


肇派自吳西,宋元明清,雁塔鷹揚開甲第;解纓遷楚北,祖孫父子,鹿鳴瓊晏蔭箕裘。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北省麻城市彭家寨彭氏宗祠聯。


漢司空德業、宋御史勳猷,溯從前忠孝傳家,淵源有自;六百年宗坊、廿餘代族姓,欣此日馨香根本,典型維新。

——彭笏臣撰彭姓宗祠通用聯

此為湖南省桂陽縣青蘭鄉彭氏宗祠聯


李綱罷相,累及外家,憶先世闢地西江,六七族椒衍瓜綿,若汪若黃,禍我翻成福我;至正肇修,迄茲民國,仰前徽發跡南宋,十二次梨災棗火,即彭即蔡,宗同不必姓同。

——蔡飛陸撰彭姓宗祠通用聯(32+32=64字)

此聯為江西省奉新縣彭氏宗祠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