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被稱為“龍的傳人”?

簡十一讀文史


在黃帝沒有統一華夏之前,中國是以眾多部落為組織單位的,那時各部落王國都崇拜猛獸,以各種猛獸為自己部落的旗幟,作為部落崇拜的圖騰。

後來黃帝戰勝蚩尤,統一華夏,就汲取各個部落圖騰中的精華,創造了華夏民族崇拜的圖騰,取名為龍。華夏民族在以龍為圖騰的旗幟下,創造、發展、壯大、富強。出於對自己所崇拜圖騰的敬仰,慢慢就形成了一種信仰,稱華夏民族為龍的傳人。

粗淺了一些,望批評!



百荷書房


龍為聖靈,也是聖父(佛)聖子(基督)三位一體而降世,與福(紫微出東方)道教所有信仰為一個神,龍為黃帝軒轅氏轉世八月三十日降臨世間。福龍已降人世間。龍的傳人此為證也。



美食達人田志廣


龍是一個神聖又至高無上的象徵,我國曆史上下五千年,名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龍的傳人,為此我感到驕傲與自豪,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流傳下來,作為禮儀之邦,學習做人的傳統美德,從點滴生活中挖掘其深刻內涵。

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比如愛護環境,尊老愛幼等等,我相信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有聽說過,孔融一個小孩,從小懂得謙讓,孝順老人的道理,他是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還有雷鋒的故事我們應該都知道,這也是婦孺皆知的事情,做人要像雷鋒一樣,滿滿的正能量。



作為一名學生,做到關愛生活也很不錯,持之以恆的去學習,學好知識貢獻祖國,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傳統美德凝聚而成的民族精神,繼承和弘揚優良傳統,繼承和弘揚美德讓生活更加美好,弘揚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行動起來。

龍在傳統文化中是已有的概念,通過對龍的傳說,可以看出龍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對完美的嚮往和追求,培養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文化指路人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

它的名字就叫中國。

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

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有這麼一個故事,外國人發問:“你們中國人為什麼對龍這麼情有獨鍾還自稱龍的傳人?”經典的回答是:“十二生肖裡,其他十一種動物都是上帝創造的,只有龍是中國人自己想象創造的,所以我們無愧於龍的傳人這個稱號!”

那麼我們中國人為何自豪的稱謂“龍的傳人”?這於我們祖先對龍的圖騰崇拜有關。上古傳說:黃帝聯合炎帝戰勝蚩尤統一中原後,為了安撫眾多歸附加入的部落,放棄了原來的“熊”圖騰,使用了一種新圖騰,這種新圖騰就是“龍”,它是融合各部落各自原有的圖騰,綜合體現了許多種動物的特徵:如熊首,蛇身,鷹爪,魚尾。合而成意。實際“龍”的圖騰是當時眾部落各種圖騰的形象結合,迎合了每個部落的心理接受。龍這一奇特形象的形成,反映著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和各民族融合。



遠古時期,這一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龍”的形象開始出現於各種圖案之中,並逐漸定形。人們從殷商出土的古老的甲骨文中可檢索到“龍”字,從出土的遠古時代的陶器碎片上可找到“龍”的圖案。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遼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鎮查海村西南2.5公里扇面臺地上,考古出土一處8000年前先民生息繁衍的文化遺址。
專家發現了一條距今8000年的用紅褐色礫岩擺成的堆塑龍。這條龍長19.7米,寬1.8~2米,龍頭、龍頸、龍體、龍鱗、龍爪、龍尾等擺放分明,石塊排列有序。龍的前身寬大,石塊較多、較厚,身體前部下方用石塊堆砌出像足又像雲霧的襯托物。由頭、身體向尾部逐漸變薄、變少,尾部更加鬆散細小。頭朝西南,尾向東北,昂首、張嘴、屈身、弓背,尾部若隱若現,給人一種騰雲駕霧之感。經考證,這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的形象,為遼河流域龍的起源、龍文化形成增添了新的佐證,為中華民族“龍的傳人”找到了新的源頭。龍”成了中華民族始祖的圖騰,中華民族也就和“龍”聯繫在一起了。於是,圍繞“龍”誕生了許多“感天而生”的上古傳說,如: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動上天的神龍而生。黃帝是附寶感動“北斗”而生,堯是慶都感動“赤龍”而生。既然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是上天“龍”的傳身,那麼,中華民族的子孫當然就都是龍的傳人了。


清瘦客


這種提法也應該是近代才流傳起來的。歷史上,並無類似提法。準確說,我們是信仰龍圖騰的先民的後代子孫。成為龍的傳人,這很好聽,我們也就是神了。因為龍是上古圖騰。

古代有龍生九子各不同的傳說,並有幾種說法。這九個兒子的名字,一般人認不全。囚牛、睚眥(yá zì)、嘲風、蒲牢、狻猊(suān ní)、贔屓(bì xì)、狴犴(bì àn)、負屓(fù xì)、螭吻(chī wěn)等。古代九是虛數,不一定就九個兒子,而是很多的意思。當然,無論當它哪個多少代兒孫,我都沒意見,哈哈。

龍這個生物是否真正存在,一直眾說紛紜。

考古學家認為的龍,是多種動物形象的組合,也就是多個部落在統一之後,綜合自己部落的圖騰形成了龍這個統一的圖騰。這是古人的偉大智慧。伏羲被表達為蛇身,也就是龍的主要身體部分,可能是當時最大的部落。

解放前有“墜龍”事件的報道,上過當時的報紙,這可是當時的頭條大新聞。據說還有骸骨證據,但是由於戰亂,證據軼失。

龍這個圖騰在上古產生之後,又被後世多次衍生。也就產生不同的龍。如黃帝大戰蚩尤的時候,應龍幫忙。再後世,龍被天子專用,天子成為龍的兒子。所謂奉天承運。《史記》中劉邦為大白蟒所生,也是取這個意思。

待到產生《西遊記》時期,儒釋道三家已經融合,龍的唯一圖騰意義被弱化,被安排到水利部門,負責管天下的水了,雲啊、雨啊、海啊、潭啊、江河等。偶爾也管火。陰陽相生相剋嘛。

在中國,龍是神、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崇拜,是善良、正義、勇猛的化身。

龍這個字在國外曾經被翻譯為dragon,這容易導致誤解。基於愛國情懷,這導致了愛國華僑的不滿,近代幾經鬥爭,現在,華僑使用loong以區別西方的dragon。dragon是恐龍、惡龍、邪惡的龍的意思,是基督教文化中的邪惡化身。這明顯與中國的龍不同。使用dragon,這說明中國人信奉惡龍、信奉邪惡,這明顯有歧視或者邪惡的想法在裡面。因此,作為中國人,應該使用loong來表達龍。英文的武術是wushu,以區別格鬥等技擊門類。再給漢英、英漢字典裡面增加一個loong這個詞,並不是大問題。


霹靂火76228767


今天的中國人一提起中國的象徵,或者圖騰,第一反應多半是“龍”。而且我們經常很驕傲地說我們是龍的傳人

那麼問題來了。龍在中國,自漢代以來,大多數時候是皇家專用,是皇權的象徵,一個老百姓張口閉口說自己是龍的傳人,就不光是“你也配姓趙”的問題,而是要連累全家掉腦袋的問題。為什麼中國的象徵是龍?為什麼不是熊貓或者小白兔?說起來,這個鍋還得一大半甩給外國人。



這個怪物不認識,不如叫蛇吧

1556年,葡萄牙修士加斯帕·達·克路士(Gaspar da Cruz,1520-1570年)來到廣州,回國後寫成了一本《中國志》,據說它是16世紀歐洲人記錄中國最全的報告文學。

在書中,克路士說他見到了穿著龍圖案衣服的省長。

每省有五位最高的官。五位大員及其助手胸前和背上有皇帝權力的記號,那是用金線織成的一種蛇形,其中許多到了葡萄牙,常常被交給教堂作裝飾之用。”

這段話信息量很大:一是說“蛇形”的龍圖案代表了皇帝的權力;二是說傳教士見到了龍圖案,不過描述時用的是“一種蛇形”;三是說這種龍圖案在他之前已經流行到了歐洲,成為了教堂裝修的圖案。

當時歐洲書籍中描繪的中國龍舟


受克路士的影響,西班牙的歷史學家門多薩隨後寫就的《中華大帝國史》,在碰到有龍的地方,都用蛇來背鍋。


譬如描寫省部級官員時,這樣說,“總督坐在一把用象牙和金製成的十分富麗的椅子上,上有一張華蓋,其中織有皇帝的紋章,那是些盤繞成一團的蛇(serpientes)”。


● 說起來,當時的中國人將官服上這種四爪的龍稱為“蟒”(龍為五爪),

官員會穿著“蟒袍”,所以說這是蛇,也誤打誤撞的不能算全錯……

該書無論是1585年的初版西班牙本,還是1588年法文版,所使用的“serpientes”抑或“serpens”,對應的意思都是蛇,可以表示“巨蛇”,不過,絕非“龍”。

想想也是,外國人到了異域風情的國家,碰到了一種古怪的動物圖案,知識一下子不夠用了,沒法子,只好用多多的形容詞來描述。


將中國龍對譯成dragon,最初的靈感來自於“孔子加耶穌”宣教方式的利瑪竇(Matteo Ricci,1522-1610年)。他在中國呆了近三十年,成績斐然,為了討好中國把中國畫在了世界地圖的中央。



利瑪竇寫了一本書,叫《利瑪竇中國札記》(實際上這本書的原名是“基督教遠征中國史”,非常霸氣)。


利瑪竇觀察入微,他注意到皇家服飾、瓷器、傢俱、建築等物件上都有龍的圖案,又發現大臣行君臣禮時,“供著雕有皇家標誌的金龍和其他圖飾的寶座”。


明代龍袍的龍紋


他還收集過與龍相關的風水知識、民間故事。這些涉及到龍的地方,利氏用的詞是“dragoni”或“dragone”。在1616年出版的《基督教遠征中國史》法文版中,這個詞被一律譯成“dragon”。


這是中國龍與dragon的首次對接。


不過歐洲“dragon”在它們的活動區域名聲一般不太好,以吐火噴毒邪惡著稱。而且dragon有兩個翅膀,中國的龍則細長無翅。


不過,中國龍和歐洲龍還是分享了一些基本的特徵,比如巨大的,像蛇一樣的,能夠入地或潛水

,並永遠有神奇的傳說。


● 聖喬治屠龍圖,1435年,藏於芝加哥藝術學院


要說利瑪竇及其後的傳教士用“dragon”來抹黑中國龍,大概是冤枉他們了。

利瑪竇就曾說過,“龍在中國是皇權的象徵,除了皇室之外,誰都不準用龍來作為徽記。在皇宮裡,一切傢俱都飾有龍形,有的是浮雕的,有的是繡的或畫的”。


這說明,利氏知道龍在中國後臺很硬、背景很強大。他向歐洲同道介紹時,儘量語氣平緩、內容平實。他的有關龍形象的論述,也確實影響了西方人的最初認知。


● 歪果仁眼中的中國龍和西方dragon的區別


當然,利瑪竇的同道中也有人質疑中土龍的真實性。明末崇禎年間,來華傳教的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年)就說:“中邦之龍可得而見乎?抑徒出之載籍傳聞也?


又說:“中邦之言龍也,謂其能屈伸變化,詫為神物。敝邦向無斯說,故不敢妄對耳”。這位仁兄骨子裡壓根就不相信有真龍的存在。



中國龍的好日子

利瑪竇的書在歐洲流傳之後,中國的龍被翻譯成“dragon”基本就是定了。

之後一個詳細介紹龍的西方著作,是《中國圖說》。書的作者是17世紀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年)。



這哥們壓根就沒到過中國,卻於1667年用拉丁文寫了這部圖文並茂的暢銷書。

英譯本的翻譯工作者稱頌說,“該書出版後的二百多年內,在形成西方人對中國及其鄰國的最初印象方面,《中國圖說》可能是獨一無二的最重要的著作”。


由於道聽途說,這部書的靠譜程度跟百度百科差不多。


該書集成了眾多教會兄弟的智力成果,在對中國龍的解說上,除引用利、曾兩人的觀點外,還參考了湯若望、衛匡國等人的著作。


書裡中國龍的樣子,完全以西方龍來描摹↓

● 《中國圖說》中的江西龍虎山,畫中有長翅膀的龍(1667年)


這哥們還配過大清順治皇帝的畫像↓

● 《中國圖說》中的順治皇帝像(1667年)


畫像幾近歐洲君主的扮相、歐洲人物的面孔,龍袍上的龍更像一頭長著鳥嘴的野豬。

對中國龍描繪得比較靠譜的,得說一位名叫李明(Louis Le Comte,1655-1728年)的傳教士。他稱頌康熙帝是“聖明的皇帝”、“亞洲最偉大的君主”、“宇宙間最強大的君主”,直至語無倫次。


1696年這位老兄出版了兩地書《中國近事報道》,扉頁即康熙皇帝像,像框用四條大龍和兩條小龍作為裝飾,表達對聖明皇上的敬服傾慕之意↓


這本書還介紹了不少有龍裝飾的氣象儀器,比如黃道渾儀↓


李明說,“儀器由四個龍頭託舉,龍身經幾番盤繞到達兩根呈十字交叉的青銅柱的頂端,以承受機器的全部重量。選擇龍這種動物,因為龍是組成皇帝紋章的動物。根據中國人對龍的概念,四龍在雲的環繞中,龍角上覆蓋著毛髮,下頜有濃密的鬍鬚,雙眼圓睜,牙齒長而尖利,龍嘴大張並不斷噴射著火焰”。


可以想見,他對中國龍下過一番觀察功夫。


上面說的這幾位傳教士老兄,都曉得了龍是皇家的標配,是帝王龍,並不是國家或者全體中國人的象徵


不過,要說把專屬皇上一人的龍昇華為全民享有的龍——“國龍”,還得感謝一位外國人。


他叫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1674-1743年),儘管生平未曾來過中國,但該先生朋友圈很廣,很多到中國傳教的兄弟,給他寫信,介紹中國的情況。這些信件涵蓋了中華大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知識,從而成就了由杜赫德編纂的,於1735年面世的四大卷本的《中華帝國全志》。


該書自從出版以來,至19世紀末,都是歐洲關於中國知識的標準著作,很受大眾的歡迎,並推出了多個語種的版本。這本書中明確說,龍無疑是中國人的國家象徵,正如鷹之於羅馬。


於是,龍是中國人的國家象徵的事,就這麼被硬點了。


老實說,那時的歐洲,政治尚未民主,經濟尚待發展,技術有待突破,當突然發現一個有儒家民本思想治國、科舉公平取士、並有一位禮賢下士的英明帝王來管理的國家時,內心沒有不觸動乃至崩潰的。


● 《中華帝國全志》中描繪的中國人物形象,非常端莊高大,跟後來猥瑣矮小的中國人形象對比鮮明


東方的月亮比西方圓。中國的服飾、瓷器、傢俱乃至建築,凡有龍圖案的,都得到了歐洲人的追捧。


本來西方人視龍為兇惡不吉之物,彼時卻對這個東方dragon產生了一種欣賞的美感。


● 當時流行的、用中國龍紋裝飾的英國瓷器


在17-18世紀,歐洲這股“龍時尚”的拉風的程度,比今天的“星條旗”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斷捱打,讓龍的形象深入人心


一直到19世紀,鴉片戰爭之前,歐洲貴族們依然非常迷戀中國風格


比如英國的攝政王喬治四世(George IV,1762-1830年),他把宮殿裝修成中國風格,使用了大量中國風的傢俱、龍紋的吊燈。



由於遲遲不能從中國貿易中賺到錢,英國平民正對中國不爽,就拿他的中國情結開涮。

有兩幅漫畫借用中國元素來諷刺這位英國統治者↓

● 漫畫家喬治·克魯克香克畫作《在布萊頓的中國行宮》,約1816年作品


● 羅伯特·西摩的《偉大的喬斯和他的玩偶》,作於1829年


這兩幅圖上方,都有模樣古怪的龍在盤旋,中國龍的形象開始堪憂了。

之後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兩次鴉片戰爭。面對中國官員的愚昧腐敗,英國人開發出了豐富的“辱華表情包”。


蓄辮的“滿大人”(指清朝官員)和歐洲惡龍的形象攪和在一起,畫風就變成了這樣子↓

● 1860年英國《笨拙》(Punch)雜誌的漫畫《我們在中國應該做什麼》


約翰牛的後裔們把中國龍從帝王神壇趕下來,還踹了一腳。不過黴運還遠遠沒有結束。十年之後,山姆大叔也加入了整龍的行列。起因是大批中國勞工到美利堅去,搶了白人的飯碗。


於是,瞅瞅下圖,龍一下發配成了“群眾”↓

● 美國《黃蜂》(The Wasp)雜誌所刊《移民,東方與西方》(1881年)。左圖色調明亮,描繪白人舉著“農業”、“勞工”、“資本”、“工業”等牌子滿懷希望地走向東方;右圖背景黯淡,猙獰的龍頭上甩著辮子,身上寫著“中國移民”,長白斑的地方有“天花”等字樣,正恐怖地向西方白人女性撲來


再後來,甲午戰敗,日本也加入了踩龍一腳的行列↓

● 日本漫畫雜誌《團團珍聞》刊登《征服黃龍》(1895年),龍頭是面黃肌瘦、蓄辮的中國人面孔

● 《笨拙》雜誌上,日本武士砍向中國龍的漫畫


龍的“苦逼”日子還沒到頭,四年後義和拳民砍殺洋人和教民的行為,讓西方人勾連起了他們信仰中的惡龍形象,而他們自己變成了屠龍的聖喬治。


於是,群毆的場景出現了。


● 德軍明信片《列強徵服中國》,1990年。左上角為“來自北京的問候”

在這樣一連串痛苦的打擊中,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與龍的形象緊緊聯繫在一起。


中國人有句話,叫“知恥而後勇”。


近代的中國文化人,比如聞一多,也接受了這個設定,將龍視為中國的圖騰,希望通過對龍的認同,來凝聚大眾,救亡圖存。



龍的“中國代言人”地位,終於開始轉正,並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通過歌曲、電視深入人心。


中國人全盤接受了“龍是中國的代表,中國人是龍的傳人”的設定。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西方哪一個國家不要看我們龍的眼色?


參考資料:1.李奭學:《中國“龍”如何變成英國的“dragon”?》,載《讀書》,2007年第5期2.施愛東:《中國龍的發明:16-20世紀的龍政治與中國形象》,北京:三聯書店,2014年3.張國剛:《從中西初識到禮儀之爭:明清傳教士與中西文化交流》,北京:人民出版社 , 20034.(法)李明著、郭強等譯:《中國近事報道》, 鄭州:大象出版社,2004年

出品丨視知TV

視知TV(微信公眾號ID:shizhimedia),知識解釋類短視頻“一哥”,致力於打破信息高牆,將深奧、枯燥、晦澀的知識用專業、精準、有趣的形式“翻譯”出來,形式不限於視頻、漫畫和圖文。目前旗下有百科、汽車、財經、電影、男裝、寵物、健康和二次元八大垂直領域。我們的口號是,為你解釋世界。

視知TV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這首歌我們都不會陌生,名字就叫“龍的傳人”。

龍是我國的十二生肖中,唯一沒有在自然界被發現的動物了。

歷史上,包括如今,對龍的探索都沒有停止過。

但是很遺憾的說,龍的故事只是傳說,自然界是不存在龍這種違反空氣動力學常識的存在的,特別是東方的龍。

龍這個形象,應該是一種圖騰。

遠古時期,人們都是生活在一個一個的小部落中,每個部落為了區別其他的部落,都會有自己的圖騰,信仰和崇拜,其中免不了各種動物、植物、風火雷電這些。

隨著歷史的發展,小部落會戰爭,合併,然後成大的部落。

而部落合併到一起,圖騰也要留下點自己獨特的成分吧,於是就牛頭、鹿角、蝦眼、驢嘴、魚鱗、蛇身、鷹爪,獅鬃等這些元素融合到一起,組成了龍這個共同的圖騰和傳說。

龍這個圖騰是一步步拼接而成的,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同樣是各個小部落,不同群體的人,逐漸融合而成的。

因此我們中華兒女自稱華夏子民,以龍為圖騰,相信自己是龍的傳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完全符合歷史的,因為龍這個存在,就是先民共同創造的,我們是先民的後人,當然也是“龍的傳人”了。


跟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昨天晚上有點無聊。

所以用一小時時間跳著刷了兩部劇:

一部印劇,一部泰劇。

兩部劇都很長。泰劇更完了,60多集。印劇才連載到三十幾集。

不過,我飛速刷這兩部劇,並不是為了追劇情,而是為了——

龍族!

對,這兩部劇,都是講述“龍女”的故事。

泰劇,名叫《三面娜迦》。

印劇,名叫《娜迦女2》。

對,“娜迦”就是龍女。


一說起龍族,很多國人會有誤解。

以為是這樣的:

其實並不是。

這只是“龍”,不是“龍族”。

龍是“龍族”的一種眷屬,除了行雲布雨,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神通。

佛經中提到的“天龍八部”中的“龍”,其實是“龍族”,稱作“Naga”。

所以你們就能看出了,

《娜迦女》和《三面娜迦》中的“娜迦”,正是“龍族”的女性化音譯。

我們一般把“Naga”翻譯為“那伽”。

泰劇《三面娜迦》劇照:

1、女主角的“原形”

2、可以很清楚看到蛇頭上有“蛇冠”。

有“蛇冠”的,被視為修行到一定程度了。

在印劇中,“蛇王”則會顯現出多個頭。

普通龍族只是畫成蛇形。

3、娜迦女主角化身為人形的樣子。

印劇《娜迦女》劇照:

1、電視劇片頭

很清楚可以看到女主角背後的蛇頭形成扇狀對不對?

2、那伽王和那伽後的原形

很清楚可以看到就是蛇。

女主角現原形也是蛇,但暴走狀態下會變成九頭蛇。

3、女主角在現代社會的人形狀態

4、貌似女主角的女友

泰劇和印劇中的“龍女”觀念,和佛經中的記載十分相似。

共同點:

那伽就是那伽,不是進化版的蛇,而是外形像蛇的龍族。

原型是巨蛇,但平時可以化為小蛇。作為“龍神”出現時是半人半蛇的形象,但在人間混,完全可以cosplay人類女性。唯一壓力就是,受到影響會現出蛇形。比如聽到印度訓蛇人的笛聲。

龍宮在地下,或水中。

額頭都有寶珠。寶珠威力很大,失去會有危險。

平時性情還好,一旦被惹,報復心極強。報復的方式和“水”有關,例如泰劇中的娜迦為了報殺夫殺子之仇,興起洪水湮沒了一整個王國。

有趣的是:

泰國民間和印度民間,都有供奉那伽(龍族)的神廟。

但娜迦最想幹的,卻是變成普通人類,和人類男子相愛生活一輩子。

比如泰劇中的娜迦,修行了一千年,只為投胎當一個凡人。

(愚蠢的人類啊……珍惜自己的身軀吧!)

然後,我想起自己多年前寫過的文章:

女媧和伏羲,很可能是龍族。

所以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其實是有道理的!

“弗雷澤的《金枝》中說到人類的集體無意識,世界上許多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地方,卻流傳著相似的神話。伏羲和女媧的故事也一樣,這一對親兄妹是母親無意中踩到龍跡而生,一生下來便是人首蛇身。後來,一場大洪水淹沒天地,滅絕了人類,只有伏羲、女媧生存下來。為了繁衍人類,他們在不同的山頭各自點燃一堆煙,相約若煙霧匯為一股便成婚。兩股煙在空中飄飄蕩蕩,終於匯在了一起。兩人於是成婚,誕下子孫。”
“新疆吐魯番19世紀出土的墓葬中,有一幅伏羲女媧圖。兩人人首蛇身,從腰部以下蜷曲交纏,是蛇交尾的直觀表達,‘龍的傳人’一說,正是為了紀念這二位‘龍祖’。有意思的是,藏語中的‘魯’,直譯為龍,正是人首蛇身……”

新疆出土的伏羲女媧摹本圖。

漢代不同地方出土的伏羲女媧石刻。

伏羲女媧的現代模擬像:

很清楚可以看出,這些都是人首蛇身對不對?

而中國人熟悉的那種四不像“龍”,反而是沒有變化成人形的能力的,就只是一種特殊的畜生而已。

人首蛇身、變化人形、能駕馭水(只有伏羲女媧從大洪水中倖存),神通廣大……這其實是龍族=Naga=那伽(娜迦),不是龍。

那麼,大概可以大膽推測,中國人一直自稱“龍的傳人”,確實有其源流——在上古時期,華夏民族的血脈中,大概真的有龍族的血統。

這也沒啥稀奇。

藏史中記載,松贊干布的曾祖母就是龍女。

龍族跑到人間來談戀愛通婚又不是第一次發生。

比如——

白素貞。

^_^


豹小白的雜貨鋪


“龍的傳人”起源於中國原始社會的圖騰,早在原始社會,各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圖騰”就是人們對某種動物或自然物的高度崇拜,並將用來作為本群體的標誌,相當於現在的國旗或國徽。

相傳,黃帝打敗蚩尤,收服炎帝后,統一了大小部落,被諸侯們推舉為天子。黃帝召集各路諸侯商議制訂能代表各個部落統一後的圖騰,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說用獅子,有的說用老虎,有的說用蛇,有的說用老鷹。最後黃帝提議,以蛇為身,以魚鱗護蛇身,以獅頭為蛇頭,以獅尾為蛇尾,以鹿角為蛇角,以鷹爪為蛇爪,起名叫“龍圖騰”,它在地上能爬,在水裡會遊,在天空會飛,聚集了各種動物的技能,又代表了各個部落的特徵,諸侯們一致贊成。

商定之後,黃帝選擇了農曆二月初二這個黃道吉日,在具茨山頂舉行儀式,升起龍旗。從此,就有了龍的傳人的說法。由於龍代表了美好的寓意,就自然地成了黃帝的專用名稱。既然中華民族的始祖是“龍”的傳身,中華民族的子孫當然就是“龍的傳人”了。

龍是中國人的象徵,中華民族驕傲地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


和煦心雨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作為中國人也是需要弄明白的,略說如下:

中國人為什麼說自已是龍的的傳人?因為從遠古時期開始,龍就作為華夏部落和遠古眾多部落的共同圖騰,近百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被賦予了龍的形象。

(龍圖騰瓦當)


1、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是從遠古時期近百萬年前開始逐步形成的。開始是人面蛇身的形象,是遠古眾多部落的共同圖騰,然後逐漸演變成龍的形象。(李澤厚《美的歷程》)

(龍圖騰器皿)


2、遠古時期,近百萬年前,人類原始歷史的代表女媧、伏羲那時開始,傳說他們和其他遠古神人一樣,都是人面蛇身。

(龍圖騰印章)


《山海經》記敘:“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燧人之世,......生伏羲......人首蛇身”。


(龍生肖印章)


3、龍蛇圖騰最早還是隻是炎黃部落聯盟的代表,後來在各部落間的爭戰融合中,一些小部落逐漸被兼併,最終確定以龍作為眾多部落(也就是後來的中華民族)的共同圖騰,“其神皆人面蛇身”。


(書法家創作的隸書“龍”字)


可以說,中國人說自已是龍的的傳人,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傳承的。

新的歷史時期,中華民族作為龍的傳人,也應當龍騰於世界民族之林!


歡迎網友留言交流。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