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同盟國的兩大不解事件

一、為何蘇聯在日本發動諾門坎戰役後不再繼續對日軍發動進攻?

日本在1939年碰瓷蘇聯,就是著名的諾門坎戰役,結果日本陸軍被蘇聯暴揍一通,差點賠大發了,但此時的蘇聯,依然沒有能力去全力的打擊日本,因為蘇聯正在加緊擴軍備戰,應對納粹德國的威脅。

二戰時同盟國的兩大不解事件

如果此時蘇日戰爭爆發,對於蘇聯來說就很危險了,蘇聯在遠東地區的綜合實力是比不上日本的,而蘇聯就需要從歐洲調兵前往遠東,這簡直就是給西線的納粹德國創造了更加有力的機會,而蘇聯的中樞地帶基本都在歐洲。

所以對於蘇聯來說,在1939年與日本全面開戰,是極其不理智的,打不得的贏另說,關鍵是打贏了也沒啥用呀,因此蘇聯也是採取了“先歐後亞”的策略,把納粹德國當做頭號敵人。

日本陸軍在諾門坎戰役打臉後,就對整個戰爭格局產生了影響。眾所周知,日本陸軍和海軍雖然都是日本帝國的軍隊,但是兩家不對付,這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一種奇葩的存在了,同一個國家的兩個不同軍種,竟然像敵人一樣,甚至傳說兩家是有事就互懟,基本上沒有任何的共識。

因此諾門坎戰役後,陸軍主張的進攻蘇聯的計劃,就難以擺上檯面了,但是這就牽一髮而動全身,因為原本日本佔領中國東北,是要把這裡當做進攻蘇聯的前進基地的,蘇聯也看的非常明白,日本針對於蘇聯的野心是不會消失的,但是日本的戰略目標並不是去消滅蘇聯,而是搶地盤,把蘇聯遠東全部佔領,這樣你蘇聯原來是雙臂大熊,後來就只剩下獨臂了。

但是戰爭打到1940年後,日本帝國的戰爭機器快維持不下去了,此時日本海軍的主張就更加符合日本帝國的“利益”,在地面戰場上基本上就是陷入了泥潭,你此時再與蘇聯去進行戰爭,根本就不具備條件的,一不小心就會滿盤皆輸了。

二戰時同盟國的兩大不解事件

所以後來日本就去碰瓷美國,當然了,後來也很打臉,被美國打得差點亡了國。但是從結果上看,日本被美國滅掉,對於日本來說,還是要好於被蘇聯滅掉的,假如日本陸軍真的在1940年後向蘇聯發動進攻,勝利了還好說,要是一旦敗了,結局就會很尷尬。但即便是對蘇聯勝利了,日本也得不到什麼好處的,在1941年的時候,日本海軍是要去搶奪戰略資源的,並且以戰求和,讓你美國放棄對日本的制裁,日本畢竟是一個海洋型國家,一旦資源沒了,那就只能等死了。

二戰時同盟國的兩大不解事件


二、盟軍為什麼遲遲不開闢第二戰場呢?

其實有兩方面原因了,主要原因還是不具備條件,美國參戰也是在1941的時候了,而美國戰爭機器全開,也並不是當年就完成了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和成本的。

二戰時同盟國的兩大不解事件

因此盟軍在1944年的時候,那個時候真的是兵精糧足,納粹德國也已經敗像顯露,此時開闢第二戰場,算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時候,如果在1943年或者1942年就反攻了,自己沒怎麼準備好,就盲目登陸,失敗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再者說了,諾曼底登陸,實際上還是玩了一個戰略欺騙的,這就像一個守門員,對方要射門,但是你不知道對方往哪個地方踢,所以一定程度上也是賭了,而德軍剛好被盟軍騙了,盟軍也很快在諾曼底站穩了腳跟,但是後期盟軍的傷亡依然非常慘重,打得並不順利,比如說突出部戰役,美軍一下子死了19000多人,傷了幾萬人,這對於美軍來說就是噩夢了。

二戰時同盟國的兩大不解事件

另一個原因,就是英美盟軍始終在觀望,看看蘇聯和德國打成了什麼樣子,其實在英國人看來,你蘇聯和德國最好還是兩敗俱傷的好,這樣盟軍就能降低損失了,不然最後盟軍成了主力,盟軍不也得死傷個幾百萬嗎?這很不划算呀,因為畢竟英國人的地盤是在英國,美國人的地盤是在美國,為你歐洲大陸上的事死個幾百萬人值得嗎?所以1944年登陸,是時機剛剛好,而且還成功地把德軍騙了,法國也很快就解放了,從這個角度上看,英美盟軍是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