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蒙古包作為一種傳統的住房形式,便於移動,且能夠使人們在極端天氣條件下保持舒適。在美國的一處綠林中,這對夫妻因為喜歡蒙古包而自建了一處結合現代房屋的新型房屋的蒙古包。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想象一下,住在蒙古包中是什麼感覺?如果你的腦海裡是遊牧民族及一大群牛羊,簡樸的擺設與花絨布,他們的家可能會衝擊你的想像。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 蒙古包就是理想的家 ]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每個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喜歡在高樓大廈中穿梭,或者揹負房貸只為能擁有一室,但是對美國的上班族Zach來說,遊牧生活才是心之所向。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Zach經常因為工作需要輾轉四處,因此習慣性的居住在小貨車上,但自從遇見女友Nicole後,兩個人便決定停止漂泊定居波特蘭。

本來習慣“流浪”生活的兩個人,沒有搬到人群擁擠的市區,而是選擇在市郊搭建一個蒙古包,享受被森林環繞的神仙日子。自然,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蒙古包的想法是源自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在一本介紹家居和房子的書裡看到了蒙古包這樣一種傳統建築。

這種中亞遊牧民族的傳統住宅就是他們眼中的理想家,身處大自然之中、便於搬運,而且比城市房貸的壓力小多了。於是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建造一個專屬於自己的蒙古包。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他們在市郊找到一片山清水秀的地方,用自己在工作中節省下來的積蓄,在網上花了3.1萬美元購買了建造蒙古包所需的東西,開始親手建造夢想小窩。


蒙古包總共花費6.5萬美金(約46萬人民幣)。雖然價格不算高額,但由於自己親手設計,付出了很多心力。3.1萬是建材,底部基座差不多1萬美元,其他的都是內部裝修和傢俱。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 從零開始搭建 ]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直徑9米的蒙古包,他們利用了每一個可用空間,花了365天建成。

從外部的清理雜草、打樁、手工攪拌4700公斤混凝土、組裝,到內部裝修。開工第一天,夫妻倆在這塊草地上徒手清理了一整天雜草和野生的黑莓藤蔓。

接著,只要天氣晴好,他們就會在地面上作業,先鋪設用來作為基準的細線,找好打樁的位置。他們一共在地上打了12個樁子,每個深91釐米,寬45釐米。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接下來,Zach和自己的父親花費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手工攪拌了4700公斤的混凝土,鋪設在他們預先打好的基線上,為蒙古包打造堅實的基礎。

基座完成後,就是振奮人心的組裝過程了。

在建造屋頂的時候,他們進行了兩層的保險設計,屋頂的第一層是一層塑料布,隨後上面還有一個透亮的蓋子,能夠讓光線更好地透進來。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作為現代化蒙古包,電力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將電力連接到城市內,使用30amps的電流滿足日常所需。水源方面,蒙古包有淋浴設施和兩個水槽,水是從附近提取的,一個小型的電熱水器足夠為他們提供熱水浴。
傳統蒙古包的帳頂設有天窗,Zach Both的蒙古包頂同樣透空,白天為家居引入充足的陽光,滋養睡房的45株植物。但也因為有著大大的窗戶,冬天的蒙古包挺冷的。

整體框架搭好了之後,接下來就是考慮如何讓裡面的裝修更相符他們的生活習慣了。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為了打造北歐風格的舒適小家,Zach和Nicole細心地在地板上做了打磨和拋光。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 60㎡蒙古包Loft ]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這座現代蒙古包位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的市郊,由Zach構思,女友Nicole Lopez及工地團隊協力,歷時1年建造而成。

整體裝修風格是簡約的北歐風,自然感的原木地板、色調以黑白為主,種植了很多綠植,還有不少麻繩編織元素,打破了黑白的沉悶,讓空間呈現出自然又活力的感覺。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按照他們的設計,蒙古包內部的面積一共是60多平方米,一樓是運動休閒區,不光能夠工作、做飯還能夠躺在沙發上看看電視,每一個功能都擁有本身的分區,設計得非常合理。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一層的功能分區非常成功,首先是夫妻兩的工作區。寬敞的辦公桌加上開導靈感的大面積白板,沒有思路的時候能夠看看窗外的綠色叢林,在這裡工作一整天都不會累。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洗手間的面積很大,有乾溼分離的的馬桶和淋浴間,衣帽間也巧妙地利用空間差,置於其中。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面對大門的是一個巨大的L型沙發,夫婦倆可以隨時攤在沙發上休息。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穿過沙發旁,來到沙發後背的功能分區——廚房。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搭配大大的中島臺,既充當了操作檯也是餐桌,隨性又自在,非常符合這個兩口之家平常的生活習慣。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下廚不再是“一個人被關在小黑屋”裡,在開放的中島廚房區,Nicole切菜,Zach陪伴,聊著聊著菜就做好了。兩人在木桌上共同進食,從戀愛到生活,從生活到每一個細微之處的驚喜。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他們在中央的區域加上了一個二層的閣樓,構成了一個蒙古包loft,臥室區就設置在二樓。拋卻與睡眠不相關的一切元素,只留下舒適的大床,旁邊被植物環繞,釋放新鮮空氣,讓人心曠神怡,晚上打開天窗還可以看到漫天星星。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而整個蒙古包都是完全的木造結構,可以分拆後搬運,拆遷相當容易。可以說是現代版的“遊牧”之家了。

從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到,在傳統的圓形格局中,他們巧妙地規劃出客廳、廚房、浴室和臥室,加上水電配置和綠植裝飾,看上去充滿了現代感,像住進了大自然當中。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住進蒙古包裡,聽起來還是可以實現,可一直在蒙古包裡生活,就有那麼一絲天馬行空。但這對夫妻,用一年的努力,搭建出了自己想要的蒙古包。

這個蒙古包對他們來說,就是理想生活的開始。


“流浪”夫妻花6萬5建北歐風蒙古包,直徑9米6大生活區,還帶閣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