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黨:別讓殺毒的“氯”破壞長江生態環境

城區主要幹道、背街小巷、衛生死角,防疫消毒小分隊全覆蓋、無死角、全天候噴霧式消毒;小區步道、樓道、電梯等公共區域,物業每天定時進行消殺作業……當前,全國各省市特別是湖北省及病例較多的地區正火熱開展環境消毒殺毒工作。我市農工黨黨員張勇、王一、李幸萃發現,大量含氯消毒劑被應用於環境消殺,這引起了他們的關注和擔憂:“餘氯超標”將給長江流域重要水體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風險。

“在環境消殺工作中,75%的乙醇、含氯消毒劑被作為主要消毒劑在全國範圍得到應用。但由於乙醇價格不菲,儲存、使用具有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價廉、使用更安全且容易買到的含氯消毒劑更被廣泛運用於環境消殺。”他們直言,疫情重災區湖北及病例較多的浙江、湖南、江西、安徽、重慶等地處長江流域,各省市對街道、路面等環境消殺使用的含氯消毒劑,大部分將通過雨水降落、城市清洗等方式,順著雨水管道直接排入長江。

此外,他們還關注到,根據新形勢下的防控需要,地方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強化對醫療機構、隔離場所等的汙水處理監管,要求加強對醫療廢水的消毒殺菌力度,加大餘氯檢測頻次,餘氯指標由3.0mg/L提高到不低於6.5mg/L。在嚴峻的疫情面前,不少地方制定了更嚴格的汙染物排放標準,將上述指標作為所有汙水處理廠的“硬要求”,造成汙水處理廠尾端含氯消毒劑的大量使用,也極易造成附近水體內有益生物的大量死亡及生態破壞。

“應科學安排疫情環境消殺工作,指導消毒劑的合理使用。”他們建議,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根據全國各地疫情實際情況和各地的自然環境特點,出臺因地制宜的環境消殺指導意見,分類指導醫療機構、城市鄉鎮、社會民眾科學開展環境消殺。

怎樣防範“餘氯問題”對長江生態環境的破壞?他們呼籲,國家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委設立專項監測,儘快部署對“長江經濟帶”特別是疫情較重省市的長江流域重要水體開展動態水質監測和水生態群落嚴密觀察,“如果發現長江局域水質出現‘餘氯’超標現象,應研究採取局部化學處理等整治方法,如用餘氯中和劑(硫代硫酸鈉)處理水體、曝氣泵加速中和等。”

(記者 李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