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年夜飯有著1800公里“風土味”,一位長途客車司機幾十年沿途湊出來的“百家飯”

今年57歲的梁永富,曾從事大巴客運32年,跑過寶應到深圳線、上海線、杭州線,最長的客運線是1800公里,經常除夕仍在途中,年夜飯自然也在路上吃的多。已多年不跑客運線的他,如今在家吃的年夜飯,滿桌仍是沿途的“風土味”。


他家年夜飯有著1800公里“風土味”,一位長途客車司機幾十年沿途湊出來的“百家飯”

繪圖 沈江江

感動

乘客司機湊成4大桌吃年夜飯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鐵路和高速交通還沒這麼發達。”梁永富說,上世紀90年代,他專營寶應至深圳線,1800公里的路程,有三分之二是省道或國道,三分之一是高速。一個行程下來要花40多個小時。

從深圳出發的班次中,有一班是臘月二十七發車,這輛車上坐著的都是在深圳打工的寶應人。按照計劃,他們可在除夕當天上午到家,耽擱不了年夜飯。但路途太遠,擁堵難免,在路上吃年夜飯成了常態。

“有一次行到江西,遇到了堵車,堵了10多公里長。”梁永富說,那是1998年,這一堵就是12個小時。

除夕是肯定到不了寶應了,當天深夜,梁永富仍駕車行駛在江西境內,車上的寶應乘客沒一個抱怨的。到了安徽境內,有乘客提議,大家一起吃一頓年夜飯,梁永富就將車開進了服務區,38名乘客加上兩名司機,坐了滿滿4桌,吃自助餐,吃了哪些菜什麼味,他至今難忘。


溫情

揚州老鄉趕到服務區請吃年夜飯

“跑了32年,途中吃了多少次年夜飯已記不清了,最開心的是遇到家鄉人。”梁永富說,有一次在合肥一個服務區,他和乘客一起吃年夜飯。服務區的一位負責人聽說吃飯的是揚州寶應人,專門從家中趕來和他們一起迎新年,原來,這位負責人是揚州儀徵人。

那一次,這位揚州老鄉堅持為他們代付了餐費,說自己算是請路途中的家鄉人吃一頓年夜飯。

“大家很感動,臨走前,我們偷偷塞了500元給服務員。”梁永富說,後來跑其他班線,也經常除夕還在途中,車上都是濃濃的鄉情。大家說著家鄉話,講著在外面打工的艱辛。

路上的年夜飯吃多了,梁永富就開始留意每年除夕的味道,如,在安徽服務區吃的“臭鱖魚”,在其他服務區吃的有當地風味的特色菜,他都記在心裡。

“回到家我就研究菜譜,嘗試著做一道。”梁永富說,幾十年下來,他也學會了不少外地特色菜,尤其是1800公里長的寶應深圳線。


回憶

年夜飯有著1800公里“風土味”

跑客運這麼多年,能趕回家吃年夜飯,梁永富總是盡力趕回去,有時除夕當天車出故障,他的回程要靠很多熱心人的接力。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的那頓年夜飯,家人一直等到深夜11點。當天,他送一批乘客去上海,按照計劃,除夕當天下午四五點就可到家。

“到了泰州境內,車拋錨了,大年三十,找誰修呢?”梁永富說,沿途的修理工都回家過春節了,已是傍晚,高速上幾乎沒車了,他打電話回家,讓家人不要等他了,沒想到懂事的女兒說“爸爸,我們等你”。

女兒的一句話,讓梁永富的心暖暖的,於是聯繫車站,站裡安排修理工開車趕來搶修,一直到晚上8點多才修好。等他趕回家時,已是深夜11點多,女兒已趴在滿是菜的桌子上睡著,梁永富的眼睛溼潤了。

“在家裡吃得少,現在不跑了,年夜飯就我來準備,也是一份補償。”梁永富說,這幾年,每年做年夜飯,他都會想起途中年夜飯的經歷,想到了哪一次哪道記憶較深的菜,他就嘗試著做。

憑著跑客運的記憶做年夜飯,一桌年夜飯中有著他的“長途”記憶,家人也漸漸習慣了這種各地風味的年夜飯,當然,年夜飯桌上,也少不了家鄉風味的“路路通”,這也是跑長途的人最喜歡的一道家鄉菜。

記者 孟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