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誠治藝|李可染的繪畫思想

導語

可染先生對繪畫有深刻的理解,但他的繪畫思想也和傳統思維形態一樣,是經驗式的。茲從他的豐富論述中擷取要點,稍作歸納,或許能見先生繪畫思想之一斑。

至诚治艺|李可染的绘画思想

李可染的繪畫思想

可染先生對繪畫有深刻的理解,但他的繪畫思想也和傳統思維形態一樣,是經驗式的。茲從他的豐富論述中擷取要點,稍作歸納,或許能見先生繪畫思想之一斑。

至誠治藝可染先生最重人品,主張至誠治學、治藝。他以“實者慧”為格言,畢生身體力行。他一向憎惡市儈性格與投機僥倖心理。他念念不忘三位人品畫品俱高的老師:齊白石、黃賓虹、林風眠。

以膽取魂“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這是可染先生對傳統和創新的態度。“膽”要有“識”引路,功力從苦練中來,“魂”則只能從現實、從心靈兩方面的湊泊中取得。

至诚治艺|李可染的绘画思想

李可染| 《松下觀瀑圖》 79.5x49cm 1943年

進入境界作畫如演員進入角色,須“把整個生命力投進去”。進入境界是入景,也是入情,因此他反覆說“寫景就是寫情”、“身臨其景,方得其情”。

意匠慘淡可染先生最愛杜甫“意匠慘淡經營中”詩句,他認為意匠即加工,是藝術上成功的關鍵之一。他說藝術上的潦草“是最大的錯誤”。強調“一筆一畫,反覆琢磨”。

寫生髮現可染先生是從寫生入手跳出傳統束縛的。他的經驗是“欲師造化,必重寫生”,而對寫生,他主張拋掉成習,發現別人未曾發現的東西。他說“最好把自己作為從別的星球上來的陌生人,一切都生疏,一切都要重新認識,一切都充滿新鮮感⋯⋯心懷成見,視而不見”。

至诚治艺|李可染的绘画思想

李可染| 《諧趣園飲綠榭》 32.5x42.5cm 1954年

至诚治艺|李可染的绘画思想

李可染| 《嘉定大佛》 59x43.5cm 1956年

至诚治艺|李可染的绘画思想

李可染| 《易北河上》 45x35.5cm 1957年

真實誇張只有真實的誇張才有感人的魅力。“誇張不只是描繪的需要,亦是表現的需要”,誇張是在感性上給人以最大的滿足。

整體意象“整體感是畫家一輩子的事。”為了整體效果,“要看大形勢”“要整體的畫”“要分清哪是主要的、次要的”。可染先生推重范寬、李唐的作品,也與此有關。

蒼潤為美對筆墨風格,可染先生推崇“蒼潤”。認為“只蒼易枯,只潤不力”。要“蒼柔相濟”,要“乾裂秋風,潤含春雨”,總之,要達到力與美的統一。

至诚治艺|李可染的绘画思想

李可染| 《魯迅故鄉紹興成》 62x44.5cm 1962年

至诚治艺|李可染的绘画思想

李可染| 《青山密林圖》 70x46cm 1965年

積墨三昧可染先生最重積墨。他以積墨求深厚,求豐富,求內在性。但積不好易板、亂、髒、死。因此,他要求積墨的層次,說“層次最難,層次解決了,才能達到深厚”,主張“積墨、破墨同時並用”。在積墨過程中,他要求有濃、亮、中間色的區別,“不要把畫面光亮處填死了⋯⋯因此,要筆筆交錯,逐漸形成體積、空間、明暗和氣氛”。

筆、象契合可染先生提出“筆無痕”、“無起止之跡”的觀點,目的是使筆墨與對象渾然一體。這並非不要筆觸,“而說筆墨痕跡要與自然形象緊密結合,筆墨的形跡化為描寫對象的形象”。

至诚治艺|李可染的绘画思想

李可染| 《水墨勝處色無功》 68.4x45.9cm 1981年

至诚治艺|李可染的绘画思想

李可染| 《黃山煙雲》 68.8x46.2cm 1984年

無、有轉化可染先生要求畫面寓豐富於單純。他說“從無到有”指從一張白紙到滿幅皆畫;“從有到無”則是說在畫滿的畫面上再層層罩墨,使畫面趨向模糊與單純。又說“清楚的是要表現精彩的東西,含蓄是為了表現豐富;光清楚不含蓄不耐看,光含蓄不清楚又軟弱無力”。

概括抽象可染先生認為中國畫講究抽象,說“筆墨是抽象的,書法是抽象的”,但“抽象是對客觀事物的概括,抽象從具體來⋯⋯抽象與具體是統一的”。認為傳統中國畫“沒出現過自然主義,也沒有完全的抽象主義”,正源乎此。

“引文來自《李可染畫論》及可染先生與筆者等的談話”

原載1986年《中國美術報》

至诚治艺|李可染的绘画思想

李可染| 《煙江夕照圖》 69x103cm 1987年

至诚治艺|李可染的绘画思想

李可染| 《千巖競秀萬壑爭流》 91.5x56cm 1989年

(以上內容僅用於學術研究及交流,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此書是李可染藝術基金會以可染先生的人生軌跡

和藝術道路為主軸,揀選其自1942年至1989年

期間的經典作品110幅及書法速寫等作,

並收錄大量珍貴的文獻與照片,

至诚治艺|李可染的绘画思想至诚治艺|李可染的绘画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