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重卡為什麼這麼多年銷量徘徊不前,遇到了什麼瓶頸路在何方

山西大運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始建於2004年,於2009年10月26日正式投產,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空港經濟開發區。大運重卡是由遠勤山的廣州市大陽摩托車有限公司作為主要投資者。“大運”、“大陽”摩托車讓其積累第一桶金,然後跨界進軍汽車行業。

大運重卡為什麼這麼多年銷量徘徊不前,遇到了什麼瓶頸路在何方


大運重卡以高品位、大噸位、優價位為市場拓展點,先後開發了牽引車、自卸車、載貨車、專用車和掛車等五大系列車型。作為一家民營的重卡企業經過多年努力能進入中國重卡前十位也確實不容易,必競重卡行業是代表卡車最高技術最大資金要求,行業內大佬幾乎都是國企背景(解放,東風,重汽等),作為一家後起之秀把華菱、北奔、聯合甩到身後,證明其確實有自已的營銷管理特色。

大運重卡為什麼這麼多年銷量徘徊不前,遇到了什麼瓶頸路在何方


大運重卡首先為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在中央廣播電臺及其他電臺電視臺堅持十年高密度大範圍廣告傳播,無疑對於知名度起到巨大幫助;其次利用民營的管理對產品成本控制,讓其產品擁有較大的性價比優勢;其三差異化營銷推廣,為提高客戶的信心推出大運正品部件質量終身保修活動,確實讓很多客戶眼前一亮。

大運重卡進入重卡行業十年,但發展也遇到了不少瓶頸,每年的銷量一直2~3萬左右徘徊,向上突破乏力,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是產品本身沒有核心技術,關鍵的三大件(發動機、後橋、變速箱)都別人的,大運重卡只有自己的駕駛室。濰柴+法士特+漢德橋組合雖然有利於產品前期的市場導入讓客戶儘快接受,但後期同樣面臨產品沒有特色同質化嚴重,最後陷入價格戰的泥潭。試想一下同樣是濰柴發動機客戶在陝汽與大運之間會選擇誰?唯一影響客戶選擇的就只有價格了。

其次是重卡行業對效率、質量、服務要求很高,車輛活動範圍大,廠家售後服務站與配件及時性也是影響客戶購車的主要考慮因素。

另外大運重卡的生產基地位於山西運城市,其區位優勢並不明顯,交通不方便,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周邊的汽車配套廠家也不多。

大運重卡為什麼這麼多年銷量徘徊不前,遇到了什麼瓶頸路在何方


其實中國汽車連續增長讓很多汽車製造企業在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下才能活到今天,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連續下滑,卡車行業將會逐步由增長拉動到存量競爭階段,最後拼的是企業整體實力與技術能力,未來必然走向淘汰與兼併之路。

大運重卡為什麼這麼多年銷量徘徊不前,遇到了什麼瓶頸路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