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地鐵安全出行,爆紅的曠視AI測溫系統是怎麼實現的?

進入三月,復工復產逐漸提上了日程。面對返工高峰,在大流量的公共場所,各省市都是怎麼做的?

在貴陽,市軌道集團購置了3臺 " 全自動熱成像測溫篩查儀 ",在人流密集的車站,可有效縮短乘客測溫時間,提高進站速度,避免站內人員聚集接觸而導致交叉感染,

四川則將安裝100多個點的5G熱成像人體精確溫度測量系統,該系統依靠5G信號,可以自動測量並預警公共場所出入口人員的體溫,大大降低了人工檢測的人工成本。

在客流量大的北京,海淀政務大廳和部分地鐵站率先展開試點應用的硬核抗疫設備則是來自曠視科技的AI測溫系統,作為一家專注於圖像識別和深度學習領域的人工智能公司,曠視將研發重點放在對遠距離的測溫精度以及高密度人流量的可用性上,出具的這套測溫系統在精準和效率上表現尤為優異,還得到了諸多官媒的點贊。

那這個系統是如何運行的?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又如何實現早發現早隔離的目標?

助力地鐵安全出行,爆紅的曠視AI測溫系統是怎麼實現的?

首先,曠視針對戴口罩遮擋進行了專項模型優化,即便在口罩和帽子大面積遮擋人臉的情況下,系統也能幫助工作人員快速篩查通行人群,識別誤差±0.3℃。大眾無需摘下防護,也無需排隊聚集,大大提升公共空間的安全性和檢測效率。

助力地鐵安全出行,爆紅的曠視AI測溫系統是怎麼實現的?

系統另外的一大特點,是可支持大於3米的非接觸遠距離測溫,一旦有疑似發熱人員出現,就會自動報警。結合曠視自研的人體ReID檢測檢索技術,系統可以幫助工作人員快速篩查發熱人員位置線索,以進行進一步的確認檢測和醫學觀察。

助力地鐵安全出行,爆紅的曠視AI測溫系統是怎麼實現的?

曠視研發人員表示,此係統的智能疑似高熱報警帶寬可達到每秒 15 人,且一套系統可以部署 16 個通道,基本保證一個地鐵口管控。這樣一來,人流量較大的通道在 AI 系統的輔助下,僅需 1 名工作人員就能夠管控現場,大大降低一線工作人員被感染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