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不讓打,不讓罵,嬌慣成性,任其自由生長,能學好嗎?家長該如何教育?

平凡家務事


正面管教,不懲罰,不嬌慣,也能教育好孩子。

我分享一個自己在教育我家4歲女兒的一個正面管教的案例,遇到類似情況的爸爸媽媽可以參考借鑑。

1.明確表達不同意的立場

玩具你扔的滿地都是,亂糟糟的,媽媽表示生氣了。

2.表明期望

媽媽希望你玩了玩具後,將玩具歸位。

3.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現在需要把髒玩具擦乾淨

4.提供選擇

要麼玩好之後收拾好玩具,要麼不要拿出來玩

5.採取行動

孩子:媽媽,玩具被收起來了,我拿不到,玩不了

媽媽:沒錯,你不被小朋友愛惜的玩具被珍藏起來了。我希望玩具每次玩完,放回原來的位置。

6.解決問題

既然你想玩,那我們一起想個辦法吧。



英語小鹿老師


這樣問題,得說什麼樣的家庭,有一少步分家庭孩子不讓打,不讓罵,孩子自由生長,我們家的孩子就是這種情況,我一兒一女倆個孩子,我們成天出去放牛不管孩子!孩子隨便想怎樣怎樣!現在孩子大了!都知道過日子,因為我家條件不好兒子唸書唸到初中就退學了!女兒大學畢業!孩子學好學壞就是家庭的問題!俗話說的好,樹大自直,我兒子嫁出去了現在有倆個兒子!我女兒現在再張家口滑雪!這是我家孩子從小長到大就是自由長大。我自已覺得也挺好的!


我愛我家9412817982996


任其自由生長,肯定學不好,我也是個急脾氣,孩子不聽話有時候氣急了也打兩下子,打完也挺心疼,感覺孩子並沒有因為一頓打下次就記住了,而且還越來越不聽話了,索性就不打她了,有的孩子打一下以後就再也不敢犯,有的孩子打反而起相反的作用。

現在的孩子都是在爸爸媽媽的手心裡長大的,自然會嬌慣成性,作為家長應該張弛有度,孩子小難免犯錯,作為大人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錯與對,犯了錯誤自然要孩子承認錯誤,知錯不改自然得適當的給予懲罰,孩子做的對的地方要及時的給予誇讚和鼓勵,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慢慢體會到爸媽的用心良苦,等真正懂事的時候差不多也該長大了,作為家長第一回當爸爸媽媽,遇到無法處理的事情要學會冷靜與剋制。

教育孩子也是一門學問,一個聰明懂事的孩子少不了爸爸媽媽的千叮嚀萬囑咐,當然家長也會從中體會到養孩子教育孩子的艱辛與幸福,跟著孩子一起慢慢的成長吧!


太陽暖暖呀


自由生長的孩子就像自由身長的植物,該修剪的地方沒有修剪,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越了界。

所以,孩子是不能放任其自由生長的,學好學壞這個不好說,得看孩子交往什麼人,處於什麼樣的交涉環境。

孩子不能打,不能罵就沒辦法教育了嗎?

當然不是。

《正面管教》這本書提出了非常好的教育原則:和善而堅定。但是有一個大的前提是:你一定是要無條件的愛你的孩子。

先看一下不同教養方式的特徵:

1.嚴厲型——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過度控制,有規矩沒有自由,沒有選擇。

2.嬌縱型——沒有限制,有自由但沒規矩,無限制的選擇。

3.正面管教型——和善與堅定並行,有權威,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

正面管教是培養孩子真正的能力的唯一的路徑。

怎樣教育才能不嬌縱也不嚴厲?

1.重新看待不良行為

要知道不良行為背後的原因,可能是:

  • 過度尋求關注
  • 尋求權力
  • 報復
  • 自暴自棄

對每一種錯誤目的都有效鼓勵,同齡人的認可更加重要。

2.關注於解決問題

4.有效地運用鼓勵

5.家庭會議

共同決策

6.你的性格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保持學習的父母一定會有更多的方法和更加適合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父母自己也要保持學習,與孩子共同進步。


襪子的教育觀


我是珊姐,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首先,不打,不罵,嬌慣成性,我個人認為這不是“自由生長”,而是“野蠻生長”。孩子如同和世界的一個“絕緣體”,對他們來說,善與惡,對與錯,甚者最基本的禮貌和尊重都不明白,如果沒有我們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如何去分辨呢?當我們把本身錯誤的事情肆無忌憚的讓他們做下去的話,這件本該錯誤的行為在他們的眼裡就變成了“正確的行為“,這樣孩子如何健康的成長下去呢?我個人認為適度的懲罰是有必要的,當然如果孩子的行為已經觸及道德底線,我認為打又未嘗不可呢?循序漸進的引導,以理為先,以罰為輔。


另外,這裡所提到的“嬌慣成性”,我個人認為是非常不好的行為。但我們反思一下,孩子的嬌慣基本來自於家長本身。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言不合就打滾,家長一味的滿足,一味的容忍,試問,這樣的孩子最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太多的真實故事已經給我們敲醒了教育的警鐘。成長需要時間,定性需要過程。在家被嬌慣,請問社會會嬌慣我們的孩子嗎?在家沒有學到的,沒有做的到,沒有教到的,社會一定會教會他。這就是現實。嬌慣需適度,但不可無度。


至於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我想每個家長心裡都有一個標尺,沒有完全正確的教育,也沒有完全錯誤的教育,只有適合的教育。孩子的性格,孩子的特質,包括原生態家庭的情況等等,各有千秋,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為孩子量身定製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我們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們一起成長,在不斷的學習優秀教育方法時,不盲從,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本該有不一樣的成長軌跡。

我是珊姐,一個為了孩子上學絞盡腦汁不斷研究升學政策的兩個孩子媽媽,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到你一點幫助。


珊姐愛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真的是個大問題,許多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嬌慣。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生二胎的政策才開始,許多父母非常心疼自己的孩子,不管是什麼事都為孩子承包,比如背書包、大便擦屁股、洗衣服和洗臉,甚至有的父母端茶倒水的事都為孩子做。我認為,要想孩子成才,要捨得孩子吃苦,以後長大才少吃苦,父母以後才享福。必須讓孩子實踐和歷練,不能為孩子包辦一切。要培養孩子做家務,還要有良好的作息習慣,講究衛生,尊敬師長,不玩手機等等。愛做家務的孩子學習更好,腦科學家經研究發現,當孩子在做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的時候,他們大腦會處於一種氧氣非常充分的狀態,這個時候他的思維變得特別的活躍,也就是說孩子會變得特別聰明,所以其實就與其讓孩子一直在那學習jint速讀訓練,不如讓他勞逸結合,學一段時間去做一下體育鍛煉,做一點家務,然後他在這種腦非常活躍和氧氣充分的情況下再投入學習,反而他的效率會更高,學習成績會更好了。


無為無不為之潛龍勿用


打罵和任其自由生長不加管教這兩種方法都是教育的極端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失敗的教育。無數事實證明,對孩子溺愛與棍棒教育的後果是一樣的,都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棍棒教育傷害孩子的途徑是從肉體到心靈,而溺愛的途徑是從心靈到肉體。

溺愛孩子等於毀滅孩子!溺愛是家庭教育的頭號敵人!溺愛猛於虎!各位家長千萬要引起重視,提高警惕。

溺愛的溺是溺水而亡的溺,顧名思義就是愛過了頭就會把孩子淹死。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幾代人眾星捧月,精心呵護,含在嘴裡怕化,捧在手心怕摔,真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啊!

正因為家庭里長輩們的過度寵愛,造就了孩子心理和性格上的許多缺陷,比如自私,嬌縱,任性,野蠻,反叛,唯我獨尊,沒有責任心,只知享受索取,不懂感恩和孝順等等。

正如盧梭所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能使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中國家庭的父母,大多數甘願無怨無悔為孩子奉獻一生,他們從不計較得失,唯孩子是從。從孩子一出生到孩子成家立業,家長們始終圍繞著孩子團團轉,真可謂無私到了極點。正是這種無原則的愛,無數家庭培養出了白眼狼、啃老族。這種愛就是糊塗的愛、放縱的愛。百害而無一利。

真正愛孩子不僅需要有寬闊的胸懷,還要有理智的頭腦,做到有原則有分寸,適度而不過度。家長怎樣做才合理呢,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提幾個小小的建議供參考:

1、原則問題一定不讓步。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對於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超出分寸的無理條件,家長一定要把握原則,不能心慈手軟,遷就姑息。有了一次放縱,就會有更多可乘之機。

2、教育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從小要讓孩子懂得,做每件事要先考慮清楚,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信守承諾,言出必行。同時與人交往,要講究禮節,文明謙讓。

3、家長是孩子的榜樣。

能受到孩子尊重的父母是優秀的父母,能讓孩子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父母是傑出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一言一行都是鏡子,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薰染作用。所以家長們要給孩子做示範,自律自強,只有風清氣正才能有良好的家風家教,才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孩子。

4、孩子能做的事自己做,不包辦代替。

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舉止言談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家長們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從小學會自立,從整理自己的房間,書包等小事做起,有自理能力。

5、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實踐證明,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促進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而且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學習習慣形成的標準有幾個方面:其一是動作的速度,指經過反覆練習,動作的敏捷性日益提高。其二是動作的質量,指協調性不斷提高。其三是學習者的體力消耗和腦力消耗要不斷維持相對的平衡。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也是自我約束能力的保證。

6、讓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父母要打破家庭封閉的小環境,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多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辱觀,防止他們產生冷漠、不合群、自私、孤僻等性格缺陷。

結語:小洞不補,大洞受苦。父母要以身作則,再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要有長遠的目標和打算,做到不放縱、不溺愛,不能助長孩子依賴、好逸惡勞的不良個性發展。堅決杜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教養方式。從小培養孩子要有責任心和自立自強自信的品質,體會感受父母的艱辛,懂得感恩。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


妍奇老師


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任他自由生長下去,孩子不能學好。

孩子的成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的增長,二是“三觀”的養成。

大家都知道,知識的學習是枯燥無味的,沒有外在的壓力,90%的孩子都學不好。與學習知識相比,“三觀”的養成更重要。當孩子思想上犯錯時,我們不能縱容,要及時教育。否則,一到養成惡習,再改就難了。


那我們家長該怎麼辦呢?

一、制定一套獎懲措施。

完成任務,要及時的表揚;落後就要懲罰。口頭說教為主,輔以輕微的體罰。

二、家長之間要分工配合。男家長可以扮黑臉,女家長可以唱紅臉。

三、參加體力勞動。

拖地、洗衣等家務活動,讓孩子動手鍛鍊,體會父母的不易;外出撿垃圾、小區門口站崗等社會勞動,體會體力老勞動的辛苦。這些活動不僅有利於孩子增長體力,還能鍛鍊心智。

四、親子活動,瞭解孩子。

家長要放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呼聲,接納孩子合理的想法。


安徽高考那些事兒


教育是門大學問,它不是固定的一種教導模式,而是應該因人、因環境、因條件不同而分門別類的去引導教育。

只有合適的教育,沒有固定一個模式的千篇一律的教育。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打不罵,不揭瓦上房,能夠自學成才,一鳴驚人,都是人中龍鳳,可這現實嗎?這是不現實的。

每一條前行的路上,都該有指路明燈和航行方向,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那麼自覺的,家長都不行,更別說孩子了。

家庭背景的不同、父母對孩子學習態度的端正、學習氛圍環境的不同,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甚至是影響一生。

特別是孩子的性格如果培養不好,不打不罵不管教,那就真是無法無天了。

每個孩子都是頑皮的,從小開始,包括習慣和性格的培養、興趣愛好等,是需要耐心的,也是需要引導的。

但是,遇到油鹽不進、撒潑、皮得沒邊的熊孩子怎麼辦,不打不罵?我覺得我做不到,我絕對會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讓長點記性,孩子大了養成不良習慣怎麼辦。

其實說了那麼多廢話,都沒說到點子上,實際上最主要的是家長先把自己教育好。

所謂的教育,自己都沒耐心和把控好,自己都不能夠言傳身教,怎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可以說,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從模仿家長開始的,父母自身行為,就是最好的一面鏡子。父母自身積極、陽光、上進、正能量,加上有個好的氛圍,接觸的都是正能量圈子,孩子沒理由不優秀。

當然,教育的道路上沒有放任不管這一說,否則會出來一批我爸是誰、我老公是誰這類的人了。

總之,不主張棍棒教育,但是適當的時候,還是可以用一用的;同時,教育孩子,先從教育自己開始。


逆流家長


首先我們討論一下,不打不罵的孩子會養成嬌慣成性麼?

遇到什麼問題咱們做家長的要出面干預呢,干預的手法應該是付諸武力,還是苦口婆心。這都是很需要技巧的,如果孩子在學習時三心二意,有些家長抑制不住自身的憤怒會施加在孩子身上,打完又後悔不疊,孩子的學習牴觸情緒更加嚴重。這裡我認為應該與孩子做朋友式的交談,每天回來問問今天有什麼收穫,知識點不會的力所能及的去探討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才是關鍵解決辦法。

父母的榜樣和引導作用也很關鍵,如果遇任何事不干預,野草般任由發展,我認為這種自由生長是不提倡的。因為這樣會導致孩子三觀不正,不知對錯,會形成題主說的嬌生慣養的性格。

自由發展應該是在良好的教育生長環境下進行的,在培養出良好的道德基礎上,任其發展喜歡的事物、專業、興趣、工作、家庭。家長提供溫室的同時也應該提供風雨,多吃點苦頭,吃虧要趁早;獨立和堅韌的品質是優秀人才的基礎。

家長在培養孩子時的榜樣作用是什麼呢,孩子在家會看家長做什麼?家長愛看書孩子也差不了。家長抽菸喝酒搓麻,小屁孩也樣樣精通。就和現在家長們為什麼擠破頭要把孩子送進優秀小學、初中、高中一樣。學習環境越好,影響越深遠。

簡單說了一些,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