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安家》播出正酣,憑藉對社會現實的關照、演員精湛的演技、輕快卻又不失真實的畫風,引發全民觀劇的熱潮。


全國收視率達4.44,刷新了三年內國產劇開播收視新記錄。


劇中房似錦和徐文昌這兩條不同性格的人物曲線更是起起伏伏,牽動著觀眾的心。


徐文昌,人送外號“徐姑姑”,是安家天下無微不至的店長,也是店裡的精神領袖。


精於老洋房業務,店員老油條的口中他“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一經開播,“姑姑”這個角色就讓觀眾過目不忘。


飾演徐姑姑的演員羅晉也始終處於話題的中心。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房子,老洋房,這是羅晉在《安家》裡的課題。他要把自己手上的房子賣給專屬的客戶,要的是「命中註定」的緣分,要的是腔調。


上海的老洋房基本都已經有些年頭了,咯吱作響的木地板,尖尖的屋頂,橢圓形的鋼窗。


裡面的主人來了又換,藏著的是命運和生活的波瀾壯闊,能和這些陳舊的房子有交集全靠緣分。


拍完《安家》後,羅晉越發理解徐姑姑追求的這份「註定」,買賣隨緣,房子承載的故事或許比它本身的價值更高遠,剩下的時間會給出答案。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徐姑姑藏在生活裡


長達半年的拍攝期到底是多久?羅晉說自己對時間沒有太多的概念,但這個週期內他確實只幹了這一件事。


《安家》建組之初,羅晉來和製片人、導演等主創見面時,記者曾遠遠見到過他,全身基本以黑色為主,把自己隱藏在人群裡,大多數時候都是別人在說話,他是聆聽的那一個。


不顯山不露水,彷彿看到了外界口中他「低調沉穩」的樣子,徐姑姑這個角色他當然接得住。


賣房子是徐姑姑的第一要事,但又不是,房子要賣,但賣的是生活,要有裡有面。


不穿烏漆麻黑的職業裝,也不允許自己的員工穿成那樣,這樣客戶就分不清哪個是正經中介,哪個是“野雞”店面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專業與否並不在於一套西裝、一條領帶,快樂工作才能高效產出,他拎得清。


隨著深入角色越深,羅晉約能理解這種狀態「這是一個人們比較理想的一個生活狀態吧。憑良心做事,並且做著自己喜歡的,這是一群善良的人,他們是一個務實的團隊,不需要符號化。」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別人早上開工第一件事大跳鼓勵舞,徐姑姑帶領的安家天下唱著《成都》,只有真正把賣房子當成喜歡的事在做的人才能每天都笑的這麼開心吧。


附近小區的姆媽去買菜順手就把小狗丟在門店,徐姑姑負責它的吃飯喝水。小朋友放學後沒地去了便也自然而然的被託管給他,照看孩子寫作業他也自得其樂。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最多的時候徐姑姑被託管過3個放學後沒辦法回家的小孩,5個小狗,以及雙11成堆的快遞。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觀眾和房似錦有同樣的疑問:這是賣房的中介公司還是家政服務公司?別急,看老油條的解釋,「因為這些信任,多成交了8單生意。」


得體,做長線服務,這是他理想中房屋買賣的樣子。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中介是房子和客戶之間的通道,向左他們一睜眼就需要面對赤裸裸的營業額,向右他們擔負的是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的幸福,這中間不能差了分毫。


所以,徐姑姑在做的事是平衡,他在四四方方的規則之內尋求更加圓潤的處事方式,大事絕不含糊,遇到小事則能化就化。


嚴叔一家人買房子太不容易,兒子、兒媳卻用肚子裡的孩子軟磨硬泡,要在房產證上加上自己的名字。


幹了這麼多年房產交易他能不知道背後的貓膩?所以儘自己所能勸說老兩口合理使用貸款。


這是他的強烈的道德感和良心趨勢下做出的決定。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黃老闆是個不差錢的“信徒”,他買房的目的只求心安,奈何卻每天都會“走狗屎運”。


在對方找上門來的時候,徐姑姑三言兩語利用對方的心理化解尷尬。如果你以為這就是人人尊敬的徐姑姑時,他轉頭又將問題解決了,人格魅力出其不意的又增加了許多。


幾次交易,雖然沒有看到這個平和的店長實力幾何,但卻每次都能四兩撥千斤的解決問題。


真正的高手不就是徐文昌這樣嗎?化危機困難於無形,旁觀者看不出一絲絲漣漪。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得與失


徐姑姑在劇中有一句臺詞直指真相,「房子不光是房子,也承載著一家人一輩子的幸福。我們賺的不僅是佣金,還有良心。」


比起房似錦短平快的打法,不急是他行走江湖的絕技。


為什麼只有他一個人可以掌握全上海最優質的老洋房資源,不僅是業內公認的老洋房的專家,並且無人可以取代?就是因為這份從容。


那些老洋房經過歲月的打磨被賦予了生命力,要的是可以長久浸潤在生活裡的住戶。談起徐文昌的這個設定,拍攝後期羅晉體會越深,「每一套都有自己的生命密碼,不是說每一個人都可以住得進去,也不是說有錢就能住,能住進哪套房子,都是緣分。」


相比於其他行業,「以結果論英雄」的說法在中介這行更明顯,在營業額和kpi的追趕下,徐姑姑的這份平和能走多遠呢?所以,房似錦來了。


在編劇的設置下,這兩個店長一剛一柔,互相影響,將各自身上純粹的決絕和給予分離出一部分來,讓故事更具說服力。


至於你相不相信現實中是否真的存在徐文昌這樣的店長,那也是取決於你的人生經歷。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安家》播出後形成了一股全民追劇的熱潮,觀眾有感於房子對國人影響深遠的同時,對徐姑姑的人物設定也提出了另一些自己的看法。


樓山關犯下了最低級的錯誤,導致到手的鴨子飛了,房似錦的怒氣值已經達到了沸點,非要開除這個菜鳥不可。


徐文昌卻將這個力保了下來。先是訴說樓山關的不易,企圖得到房似錦的同情,但無奈這不是可以犯錯的理由。


他繼續以換位思考的方式為員工著想,順便還用「盡人事聽天命」這樣的言語來勸說房似錦。


當「一定要學會去欣賞和分享同伴的成功」此言一出時,有觀眾質疑徐姑姑這個角色是否真的落地了。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現實中存在這樣的「慈悲為懷」的領導嗎?這樣下去規矩還要不要了?


羅晉前期準備角色時候的一個實地走訪或許可以解答這個疑惑。


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他曾經問過兩位中介公司門店經理的從業原因,「你們在這個行業七八年了,做這個事情是因為有情懷嗎?」


這兩位門店經理說了一句話羅晉至今想來都非常感動,「做了那麼多年,第一也是喜歡在這個行業,也找到了自己的樂趣,還有就是有這麼多兄弟姐妹們,都是一起陪伴著走下來的人,我們不願意放下任何一個人。」


羅晉更能感同身受徐姑姑的好了,「大家抱著團一起走,走啊走啊就走了很多年。徐姑姑也是這樣的人,他會讓你相信或許這就是你身邊的一個人。」


如果繼續挖掘,會發現徐文昌真心實意為同伴著想的背後有更深層次的推動。年幼喪母,只是為了跟父親鬥氣走到中介這條路上,「家」這個概念是他缺失的那部分。


失去太多便懂得珍惜,也就把房子當作幸福去對待了。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大概是太開心了”


在整整6個多月的時間內,在羅晉的形容裡,他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


安家天下門店的佈置寬敞有生活氣息,裡面的每樣小東西拿起來都能用得上,「每天都在這個場景裡,就會真的融入。」


而長久的相處讓他與那些夥伴早已形成了親密無間的信任關係,「這種群戲對於導演、演員都是個非常大的挑戰。我們這幾個人是真的一個人都不能掉隊,所以每一個角色都演到位,我覺得就是他了。」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殺青後,當時很多拍攝的細節羅晉突然都回想不起來了,但其實他平時拍戲不是這樣的。


他想了想這是什麼原因,「大概是因為太快樂了,太多太多太多了,快樂到很多事都忘了。」


人對快樂的記憶是瞬間的,但還有一些感受卻被長久的留了下來。徐文昌的故事讓羅晉不自覺地想到很多年前在松江拍戲的場景。拍攝景區裡的建築物和現實中的老洋房穿插重疊,新舊交替,一時分不清是戲還是在生活。


後來再回到市區的時候,他突然看到石庫門的那些老洋房,「總會覺得就像在歷史和當下中穿越。那坐著個老太太會不自覺地幻想,這個老太太跟這個房子有什麼樣的故事,她可能曾經幾代人都住在這兒。」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其實,早前在採訪與羅晉有過合作的演員時,大家總會提到他在片場的定力。每次拍完自己的戲也不走,時常和大家聚在一起,非常樂於給別的演員搭戲。


此次,在《安家》中這一點又得到了印證,「每次我們在門店演戲的時候,因為有的時候拍完了,我也不會走,我會在現場,拍別人的時候我也會搭戲。給他們搭戲的時候,我就經常會感嘆為什麼這個事情就是會這樣發展,你置身於這個環境中就會理解得更加深刻。」


這次是記者親耳聽到羅晉的說法,他平靜的如同一潭湖水,聽他說就夠了。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無法去定義徐文昌在羅晉的演藝生涯中佔據著怎樣的位置,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個角色身上能折射出他的其中一面。


縱觀他的近幾年,會發現他一直在做一件事,認真追尋著自己最初認定的在走下去。跟徐姑姑一樣,很多事羅晉不著急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做完。


花了二百多天的時間拍了一部《鶴唳華亭》,哭戲無數次,幾乎耗盡所有的體力。


在蕭定權殺青的當天,他真誠告別,便轉身投入生活。


後來,又花了6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安家》。


這次羅晉不用哭,甚至還需要逗笑觀眾,他便和徐文昌一起插科打諢,甘願做安家天下被大家調侃的姑姑。


羅晉:佛系「徐姑姑」照進生活的一米陽光


如同一杯純淨的白開水,什麼樣的角色投入進來就是什麼樣的顏色。


下一次再見到羅晉應該還是熒幕中的某個角色,他應該又換了一種顏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