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懸崖上的寺廟,懸空寺尤為險峻,看得人腿軟


兩個懸崖上的寺廟,一個是不丹的虎穴寺,一個是山西的懸空寺,遊客的真實的感受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兩個懸崖上的寺廟,懸空寺尤為險峻,看得人腿軟


不丹虎穴寺。

虎穴寺是不丹國內最神聖的佛教寺廟,坐落在山谷中3000英尺高的懸崖壁上。寺內每個建築都有一個觀光陽臺,優美的帕羅河谷風景盡收眼底。


兩個懸崖上的寺廟,懸空寺尤為險峻,看得人腿軟


虎穴寺是不丹最神聖的佛教寺廟,被譽為世界十大超級寺廟之一。坐落在山谷中3000英尺高的懸崖壁上。傳說中蓮花生大師騎虎飛過此地,曾在一處山洞中冥想,之後便形成了現在的虎穴寺,讓此地成為佛教教化之地。

虎穴寺建於1692年,一場大火之後寺廟損壞嚴重,於1998年重建。據說,現在虎穴寺已經嚴禁普通遊客進入,即使是佛教徒的進入也被嚴格限制。據古代經書記載,公元8世紀時蓮花生大師曾在這裡修行三個月,並鎮服了那時在不丹佔據山頭的山神鬼怪。


兩個懸崖上的寺廟,懸空寺尤為險峻,看得人腿軟


這裡四周的柏樹都有幾十米高,上面垂著一綹綹苔蘚。虎穴寺的山門前飛掛著一道瀑布,流水漫過級級岩石,注入一口深潭,然後落入下方几百米深的山坳。虎穴寺所有的殿堂都不是很大,很多都是依山據地而不規則地修建;壁畫全部都是先繪在布上,再粘於牆上,有點類似唐卡的畫法。

這種繪畫式的壁畫,要比在牆上畫更加細膩,其內容多為普巴金剛之類的護法神。除此之外,各殿堂的銅雕佛像都鉅製浩幅,由於房間很小,使人無法近距離完整地欣賞這些精美的佛像。虎穴寺是一個集風光與藝術於一體的寺廟。


兩個懸崖上的寺廟,懸空寺尤為險峻,看得人腿軟


山西懸空寺 。

山西懸空寺又名玄空寺,懸掛在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是國內僅存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 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8米,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

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奇——遠望懸空寺,像浮雕嵌在峭壁間,近看,大有凌空欲飛之勢。 懸——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 巧——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佈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佈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


兩個懸崖上的寺廟,懸空寺尤為險峻,看得人腿軟


恆山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是中國古代建築精華的體現。

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為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簷有單簷、重簷、三層簷,結桅構有抬梁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


兩個懸崖上的寺廟,懸空寺尤為險峻,看得人腿軟


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2010年12月,在《時代》週刊公佈的全球十大最奇險建築中,懸空寺與“全球傾斜度最大的人工建築” 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市的“首都之門”、希臘米特奧拉修道院、意大利比薩斜塔等國際知名建築同列榜中,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

懸空寺規模算不上大,但歎為觀止,感覺像一幅美麗的風景山水畫,設計很巧妙,上去了就會感嘆古人的智慧,見到懸空寺真實的感受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