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名人張佔魁:一聲傳奇的武術大師

武術大師--張佔魁

張佔魁,字兆東(1865-1938),河間市沙窪鄉洪雁村人。張佔魁生性喜好打抱不平,天質善博,家鄉一帶凡爭吵、毆鬥事件,他往往挺身而出,予以調解。幼年在家鄉務農,並隨一位姓王的拳師學習大紅拳。1877年,華北旱災,張佔魁進天津城求生,後以販賣瓜果蔬菜為業。結識深縣李存義,並義結金蘭,李存義是形意拳第六代嫡傳,力薦這位小兄弟拜在他的恩師形意拳第五代嫡傳劉奇蘭的門下。張佔魁在劉奇蘭和李存義的悉心指點下,進步神速,與李存義一起被譽為河北派形意門第六代的"兩根支柱"。

河间名人张占魁:一声传奇的武术大师

有一天,天津舊城的北門失火,城樓上存儲著大量的兵械和火約,急待救援。只見張佔魁隻身登樓,隨即將易燃易爆物紛紛堵擲城下。最後,連人帶物從三丈五尺高的城樓上縱身跳下。事後天津知縣阮國禎為之動容,特聘請張佔魁為天津縣衙的"馬快",相當於現代的城市刑警,專門對付那些身懷特技或手持致命武器而有負隅頑抗的兇犯。張佔魁習慣於單槍匹馬地孤身行動,其洞察力與制敵身手在當年的天津衛百姓中幾乎盡人皆知。當時繁華的書場戲院也免費對張佔魁開放,以藉此彈壓市井。

河间名人张占魁:一声传奇的武术大师

1918年,有一個俄裔藝人康泰爾先後在上海民興劇場及天津天和醫院的小花園內表演舉鐵球、扯鐵鏈等節目後,由於觀眾反應冷淡,康氏靈機一動,在《益楊報》、《順天時報》、《晨鐘報》上自稱"世界上第一力士"、"周遊四十六國無敵手",並轉赴北平,致使南北拳手雲集京城。此時,張佔魁的高足韓慕俠主動請戰,張佔魁對自己的徒弟的安危和取勝沒有把握,為弄清俄國人拉斷鐵煉的秘密,到東交民巷六國飯店拜訪康泰爾並要求較量。康泰爾自命不凡也不推辭,剛一接觸,張佔魁的一掌擊中康泰爾的左肋,導致康胃部痙攣,狂吐不止,張佔魁略加致歉就倉促離開了這是非之地。翌日康泰爾"賽武會"改為演武會,各界人士激憤中敦促"第一力士"出戰,各路英雄輪翻上場演武示威。康哪敢與韓慕俠上擂,迫於無奈,寄書致歉,然後一走了之。此事當年震驚全國,北京各報多有刊載,韓慕俠也因此名揚海內。

張佔魁完成了形意拳與八卦拳的綜合,融形意拳之勁,八卦拳之變和密傳杆法三位一體而派生出來,獨立於傳統的形意拳和八卦掌和以兇悍的勁力著稱的"形意八卦"體系,且將傳統的形意拳改為"大架",以高速和高殺傷的搏擊獲得"閃電手"的雅號而彪炳武壇。

河间名人张占魁:一声传奇的武术大师

在1929年的杭州國書遊藝大會,1930年的上海市運動會,1933年的青島第十七屆華北運動會、南京第五屆全國運動會、第二屆國術國考,1934年的天津第十八屆華北運動會上,應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的邀請,張佔魁出任總裁判長或評判委員等職。

晚年的張佔魁年除了左踩骨有些運動障礙外身體依然健碩。在收下武藎臣為徒後,張佔魁聽從趙道新的建議"關了山門",與家人安度晚年。後來,他時常覺得胃口不適,吞嚥吃力,後被確診為食道癌。1938年7月,這位近代武壇風雲人物留下一生的壯舉辭世而去,天津各界與形意八卦掌族舉行追悼儀式,將其棺木停放在天津怡園墓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