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瞭解伊姐本人最新動態、參與線下活動 加伊姐微信:eemoviekf04(不閒聊)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文 | 伊姐(周桂伊)杉姐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最近,孫儷主演的電視劇《安家》,基本一天貢獻三個熱搜。

最近第一個熱搜是,闞太太終於要離婚了。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之前的劇情是,闞太太扶持先生創業,先生功成名就卻愛上寫公號的年輕才女,還給她買房,房似錦做的交易。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安家》在豆瓣的分數只有6.1分,跟孫儷以往的口碑+收視爆款比起來,這分數不算高,而孫儷的演技,也飽受詬病,很多人表現出失望。

但是,這個鍋,真的該孫儷背嗎?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大家都知道《安家》改編自《賣房子的女人》,那麼日版在“職業劇”這個層面是怎麼做的?

女主角三軒家的口頭禪是“沒有我賣不掉的房子!”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每個人的資料她都爛熟於心,對下屬要求嚴格接近冷酷——“業績這樣,還真有臉上班。”下屬的評價是“三軒家主任特別像殯儀館的。”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她對職業忠誠到什麼程度呢?去參加相親大賽,自我介紹環節中,她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特長是:賣房子。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與《安家》相比,日劇每集解決一個賣房問題,女主角是用近乎AI的理智,在面對自己的職場和人生。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看到沒有?真正職業化的女性,一定與傳統意義上溫順可愛的女性有出入,性格里有極致的東西,不夠討喜。

日版《賣房子的女人》裡,展現了很多種人生,但是,女主角從來沒對這些千奇百怪的人生,進行評價。

比如,在父母家蹭住蹭吃了30年的骨灰級啃老族,很頹廢,女主角並沒有勸這孩子要自立,她只是根據老人的訴求,推薦兩套分開的房子,留一套給孩子收租金度日。

她的想法是:“孩子不會改變了,多鍛鍊身體,健康活著,也就算二老福分了。”

結果陰差陽錯,這個孩子窩在家寫博客,竟然成為了知名作家。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她對單身的人說,期盼結婚不如期盼房子,“在去往幸福的路上,因為沒有房子,把自己託付給半吊子的人,太可怕了。”

她還幫想離婚的老年人買單身公寓,老人住進去後感慨:“早知道獨立生活是那麼開心,就該早離婚。”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三軒家最經典的臺詞,也是最核心的價值觀是,“不要用無聊的常識和狹隘的價值觀去判斷別人!”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日版女主角絕對不參與生活,只提供服務。

而《安家》中,房似錦和徐姑姑,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狀態。

包子鋪老兩口買了房子,房似錦再去買包子的時候,欣喜地說“你們這是要搬家啦!”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知道兒子拒絕跟父母生活,讓丈母孃來照顧懷孕的妻子,她說“沒想到還有那麼混蛋的孩子”。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闞太太決定離婚這集,徐姑姑去說服小三,把房子退了——

“放棄你本來就不想要的東西,前方還有美好的在等你。”

“等你成為了國內最好畫家、作家的時候,何必讓這些影響你的人生?”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安家》的最大槽點,我覺得不是孫儷的演技,而是這一系列的表現,根本不像是房產中介,而是居委會安插的內線。

說白了,徐姑姑和房似錦打著“中介”的旗號,但最後是在關係和道德里展開故事,整個劇有明確的價值導向,潛在思想是“你其實應該這樣這樣,我這是真心為了你好”。

《賣房子的女人》為什麼在日本受歡迎,《安家》為什麼讓人總覺得尷尬,本質原因是——

  • 在日本這樣一個商業發達、人情淡漠的資本主義國家,大家高度自覺自治,不管你怎麼變態,你不影響到別人就可以。
  • 但是在中國,大家都努力想去影響別人,或者說獲取他人的認可,在集體認可的觀念裡,得到安全感。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我們總說,中國的女性職業劇是偽命題,但最大的問題是,目前的現實土壤,女性職業化,本身就是艱難而尷尬的。

就拿我們80後舉例吧,我們仔細回憶一下,在我們的成長裡,關於職業,我們總是在面對的是什麼。

  • 當我們是個孩子,我們聽得最多的是,爸爸媽媽告訴我們“你安靜點,咋咋呼呼沒個女孩的樣子。”“你畢業了,儘量當個老師,師範院校最好了,有兩個假期可以看孩子,關係也簡單。”
  • 當我們12年寒窗,4年專業學習結束,進入招聘市場,我們聽到最多的是,用人單位告訴我們“對不起,我們這個崗位更適合男生,女生暫不考慮。”

“請談一下你的個人問題,你結婚了嗎?上班後,家庭和工作關係怎麼處理?”

  • 當我們成為媽媽,尤其是孩子進入競爭教育後,我們聽的最多的是老公告訴我們“家長會你記得去開一下,別忘了跟單位請假。”“輔導班當然你陪著去啊,我有會要開啊。”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社會潛意識對女性在家庭角色裡的要求,已經幾乎耗盡了她們全部精力。

闞太太昨晚的憤怒自述,我建議大家看一下,她這段很長的獨白,幾乎把她的人生濃縮了,堪稱《我該怎麼做,才算個富人的好太太》之演講版。

  • 丈夫曾經賠得一塌糊塗,是她當機立斷,拿出私房錢,借家人的錢,懷著二胎,一個一個單子去談,幫丈夫得到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 然而事業做大了,她被希望“迴歸家庭,照顧家庭”,因為“家庭總要分工吧”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如果有人要犧牲事業,當然是女性。”
  • 當她付出一切,兩手空空後,換來的卻是丈夫的蔑視,覺得她不夠進步,不夠有魅力,去找了更年輕的小三。
  • 可是,她又做錯了什麼呢?

    曾經看過一個調查,中國女性參與工作的程度,在世界排名第一。

    為什麼?有個網友說得非常好——“沒保障啊,誰敢在家做主婦?”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女性,可能是母親、女兒、妻子、員工、老闆,有太多角色都要扮演好,她的身體太擁擠,選擇又太少了。

    而這些,在《安家》裡,是有體現的,而且充滿了中國特色。

    海清飾演的這位博士醫生,在狹小的廁所打開電腦時,抬頭看到的,並不是什麼職業規劃願景,也不是詩與遠方,是自己滴水的內衣。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她那麼辛苦,要換房的動力,是因為馬上要生二胎了,要買改善型學區房。

    而房產中介每年要面對的一個大群體,就是為了孩子上學,願意犧牲生活品質,賣房搬家的孩兒他媽。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所以在中國現在的國情下,要拍一個真正職業化的女性,而且被大家追捧,我覺得有一定距離。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

    • 我們女領導的數量,跟男性領導數量有相應的平衡。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 當我們的年輕一代提到“董明珠”,不會完全不懂她的貢獻和實力,只有對她皺紋的嘲諷。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 當我們歌頌一個女性,不只歌頌她作為母親或者妻子的犧牲,而是肯定她的職業,肯定她的專業成就。
  •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我想,那個時候,也是我們可以看到質量更高的國產女性職業劇的時候吧。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別罵了,讓人尷尬的不是孫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