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澤東率高級領導參加義務勞動,為何把地點放在明十三陵?

為什麼毛澤東講教育要革命?就是告訴知識分子不要脫離實際。

毛澤東到延安後要搞整風,要解決學風問題和世界觀問題。整風就是教育革命,抗大的學風就是實事求是,不尚空談。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也講了這個意思。光從動機考慮是唯心主義,動機和效果要統一,要為中國革命的實踐服務。所以毛澤東反覆說,要懂得“歷史唯物主義的大道理”。在今天,這個“大道理”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強國的道路。

新中國建立後,毛澤東又講教育要革命,就是告訴知識分子不要脫離實際。毛澤東根據自己成長及我黨實踐的經驗,找到知識分子成長的正確道路,這就是知識分子要到人民當中去,和工農相結合。毛澤東及黨內許多同志就是學生出身,早期學生運動的成敗以及他們自身從舊知識分子成長為成熟的無產階級政治家的轉變的經歷使他對知識分子的優點缺點以及如何克服這些缺點、完成自身改造,都有深刻的體驗和認識。

1939年12月9日,毛澤東在《一二·九運動的偉大意義》一文中說:“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結合在一起的;同樣,青年學生、知識分子也只有跟共產黨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確的道路。知識分子不跟工人、農民結合,就不會有巨大的力量,是幹不成大事業的;同樣,在革命隊伍裡要是沒有知識分子,那也是幹不成大事業的。”

毛澤東在紀念五四運動時,發表了《青年運動的方向》的著名講話,他說,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是真革命、不革命或假革命,就看你是不是和廣大工農結合在一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後的胡來,讓毛澤東擔憂將來中國也會陷入北宋那種靠“誦文書,習程課”就能入仕或蘇聯那種靠赫魯曉夫式的機會主義就能晉升領導高層的幹部制度的危害之中。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黨的教育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值得體會的是,就在赫魯曉夫下臺的1964年,毛澤東將培養無產階級事業接班人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他對黨的事業接班人的條件除了立場可靠外,更加強調政治經驗的成熟。

1964年2月,毛澤東總結宋明以來的亡國教訓時說“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4月21日,毛澤東在南昌對當時負責同志說:“死讀書本,不從事工、農、商、學、兵的實際工作,造就不了人才。”而“知識分子脫離了群眾就沒有什麼用。”

1958年5月25日,毛澤東率中央高級領導到明十三陵參加義務勞動,1964年6月16日毛澤東發表關於“無產階級的革命接班人”問題的講話。他將義務勞動和講話地點放在明十三陵,為什麼在十三陵講這個話?十三陵有明朝的故事。明朝滅亡與宋朝滅亡,乃至蘇聯的解體都有相似之處,這就是它的學風嚴重脫離實際。毛澤東在十三陵講話主要是講幹部人才培養,培養方式特別強調“大風大浪”。

1958年毛澤東率高級領導參加義務勞動,為何把地點放在明十三陵?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九大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作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他還指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

2019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一系列的重要思想的重大措施,它對中國未來必將產生極為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作者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

本文摘編於北京日報2019年12月23日《我們贏在哪裡?贏在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