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人客氣,對家人凶,總是站在外人立場說話,甚至都不認識的人,這是什麼心理?自卑?

礎肥圓


這可能就叫關心則亂,或者是“愛之深,責之切”吧!雖然表現的可能有一些不合情理,讓人難以接受。

打個比方,一個人看到另一個人,拿著一個價值連城的古董花瓶,不管拿瓶的那個人多耽心、多緊張,不拿瓶的人總能跟拿瓶的人泰然自若、輕輕鬆鬆的打聲招呼。

因為責任、關係、後果都不在他身上。

但是互換一下角色,如果他成了那個拿瓶的人,緊張、惶恐、不安的情緒就隨之而來,他跟人說話,就沒有了那份泰然自若,沒了那份隨意隨和。

再舉個例子。

一個小孩帶朋友到家裡來玩,如果這個朋友很聰明,但不太上進,學習不好,家長通常不會太在意他學習不好這一面,反而容易看到他聰明伶俐的優點的那一面,大不了說幾句可惜的話。

但如果這個學習不好,又不上進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不管你有多聰明,家長只會責罵你,甚至有時痛心疾首,口不擇言,而忽視你聰明的一面。

什麼原因,因為你的學習不好產生的後果,是他堅決不願看到的,和他有最密切的關係。

這樣想來,就會明白,對外人客氣,對外人和氣,因為關係和自己不大。

對自己家人很兇,嚴厲,苛責,是因為有一份深切的的關心,深沉的愛在裡面。

儘管這種愛有時過分了點,讓人難以接受,但是想明白了這點,就不會怨懟,不會不理解,更不會覺得對他人是軟弱,對自己人是可惡。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什麼說可憐?原因也可能就在於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