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她共讀”,這是一份女神節專享書單

​“關於讀書,一個人可以對別人提出的唯一指導就是不必聽什麼指導。” ——弗吉尼亞·伍爾芙


“與她共讀”,這是一份女神節專享書單


泰戈爾說,“當我們愛這個世界時,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本書是眾多阿倫特的傳記中最權威的一部,裡面有這位海德格爾的學生和戀人所有作品中唯一能表現女性的敏感、溫柔、依戀的文字記載。


在書中,我們不僅可以瞭解到阿倫特的思想淵源,把握她的思想脈絡,認識作為一個學者的她,還可以生動地認識作為一個人、特別是作為一個女人的她,讓我們看到這位偉大的學者其實是一個充滿激情,時刻渴求愛,珍視友誼的人。


思想早熟的漢娜生性喜歡叛逆,上課時候喜歡挑戰老師權威,終致於被趕出學校,但在其母親努力下,進入柏林大學學習幾個學期;1924年到馬堡並結識了馬丁海德格爾;1925年前往弗萊堡大學,轉到卡爾雅斯貝爾門下;1928年22歲的漢娜得到哲學博士;開始和海因利希合租並於1940年1月16日結婚。


兩人處於納粹的恐懼而逃亡到美國紐約,在舍肯出版社工作時候出版了卡夫卡日記;利用空閒時間,閱讀和使用大量的書籍,完成1951年出版的《極權主義的起源》(探討納粹集中營的人的機械作用),這是她的成名作,書中有對極權主義的控訴,對平庸的惡的反思,對意志和精神生活的討論。


沒有讀過她的學術專著的讀者,可以從這本傳記中瞭解這個一生獨立思考的偉大女性是如何成長的以及她的思想的光輝,還有她和她的丈夫海茵利希30年間充實的生活經歷,讓我們看到,他們夫妻間的愛情是他們在陰霾、險惡中最安全的港灣。


“與她共讀”,這是一份女神節專享書單


“她是當代短篇小說大師。每讀愛麗絲·門羅的小說,便知生命中未曾想到之事。”——諾貝爾獎頒獎辭。


這本短篇小說集是2013年諾獎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麗絲·門羅最經典、最受讀者喜愛的作品, 由8個短篇小說組成,《逃離》、《機緣》、《匆匆》、《沉寂》、《激情》、《侵犯》、《播弄》、《法力》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一群女人的“逃離”經歷。


有人曾評論這本書超越了喬伊斯,擊敗了契訶夫,《逃離》的每一個故事中都飽含著豐沛的人生與張力,人物形象久久令人難忘。


《逃離》講述愛的力量和無止境的背叛,講述瑣碎生活中的不安分、錯過的機會,講述一次又一次的逃離,以及人們為此付出的代價。門羅關注日常生活,善於捕捉人與人之間複雜而微妙的關係。不同年齡、不同境況中的人,在門羅樸實剋制的文筆下生動鮮活,似可觸摸。


“生活總是那麼的忙亂。為了得到什麼並用掉它,我們總是白白耗費了我們的力量。其實又何必讓自己這麼忙碌,卻無法去做我們應該去做與願意做的那些事呢?”


“生活的要義,就是滿懷興趣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睜大你的眼睛,從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身上看到各種可能性,看到人性。要時刻注意。”


“事物的複雜性,即層層剝開的事物,似乎本就是無止境的。沒有什麼是容易的,沒有什麼是簡單的。”


“與她共讀”,這是一份女神節專享書單


作者是美國曆史學家、作家。1986年生於愛達荷州的山區。十七歲前從未上過學。通過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2008年獲文學學士學位。隨後獲得蓋茨劍橋獎學金,2009年獲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獎學金赴哈佛大學訪學。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2018年出版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上市第一週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達80周之久,全美銷量破百萬冊,作者因此書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本書也是比爾·蓋茨年度薦書之一。


這本書表現了一個美國鄉村虔誠的摩門教家庭的生活和信仰。書中有一位摩門教狂熱分子的父親,依賴婚姻的母親,7個被扭曲的思想不斷灌輸的孩子,構成了一個特殊的原生家庭。當你看完之後,再用全知視角翻閱時,又有那麼一點理解。這些背後有反射出,是不是我們就是那座山,在阻礙孩子們的未來、思想、選擇……


那山就好似父親,給人依賴給人最早的思想啟蒙,父親的思想裡有蔑視文明,愚昧的固執和可笑的偏激。他阻止孩子們去註冊出生證明,不允許他們踏入學校,他告訴家人,學校、政府、醫院都是光明會的走狗,一旦接觸會被洗腦,被撒旦帶走,所以孩子們不認為去學校讀書是一件正常的事。父親母親編織了一個處處充滿危險的世界,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孩子們也生活在恐懼當中。


可是,當孩子們在一次次與文明接觸過程中,他們終於認識自己,終於飛向自由的、自己的那座山。在遭遇各種不幸之後,他們都贏得了自己的人生。沒有恐懼威脅和世界末日謊言的籠罩,與文明握手言和,融入了正常人世界。


希望我們這些父母不是那個偏執的父母,我們的信仰不是禁錮孩子的枷鎖,我們現在自以為的“好路”不一定就是他們要走的路。思想這些東西,只能通過他們自己獲得,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剝奪他們飛往另一座山峰的權利,折斷孩子嚮往“自我尋找”的翅膀。


“與她共讀”,這是一份女神節專享書單


“女人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屋,一筆屬於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擁有創作的自由。”


這是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用來探討女權的一本書。伍爾夫這本小書的話題不是“女性與小說”,而是女性如何有足夠的自由來寫小說。書中的解決方案簡單易行:得有錢。然而,這本書的有趣部分是伍爾夫如何說服女性變得富裕。她倡導實現這個目標的方式其實也展現了她自己的價值觀。


從當時的人們的角度來看,女性不需要找工作,因為她們不需要錢,除了她們從丈夫那裡獲得的家庭開支津貼。就像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所說的那樣,男人天生就是通過艱難的方式來實現自我,而女人則可能會遇到許多偽裝成捷徑的陷阱。


女性是受保護的,因此,她們的權利取決於她們的保護者,就好像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一樣。因此,伍爾夫確實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儘管這可能聽起來很矛盾:女性比男性更低端真是因為她們受到保護。


知識自由取決於物質基礎。詩歌創作取決於知識自由。女人一直都很貧窮,不僅僅是這兩百年,而是一開始就是如此。女性幾乎與雅典奴隸的後代擁有更少的知識自由。


如果你正在失去你的閒暇時光,小心!可能你正在失去你的靈魂。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義也許永遠沒有答案,但也要盡情享受這種沒有答案的人生。


人不應該是插在花瓶裡供人欣賞的靜物,而應該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旋律。


“與她共讀”,這是一份女神節專享書單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變成的” —— 波伏娃


波伏娃,這位當代最負盛名的女權主義者,存在主義的鼻祖讓-保爾・薩特的終身伴侶,她的《第二性》是她獲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鉅著,是“有史以來討論婦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一本書”,被譽為女的“聖經”。


女人,為我們熟知而又陌生,自從地球有人類以來,她就成為永恆的主題,備受人們的讚譽、詛咒和詆譭。


人們將女人關閉在廚房裡或者閨房內,卻驚奇於她的視野有限;人們折斷了她的翅膀,卻哀嘆她不會飛翔。但願人們給她開放未來,她就再也不會被迫待在目前。


我厭倦了貞潔又鬱悶的日子,又沒有勇氣 過墮落的生活。


婚姻是聯合兩個獨立個體,不是一個附和,不是一個退路,不是一種逃避,不是一項彌補。


他們的目標不是征服未來和世界,而是和平地保持過去,維持現狀。


肖伯納說,讓人們受到束縛比讓他們擺脫這種束縛更容易,只要這種束縛會帶來利益。但情況依然是,女人打扮得越漂亮,她就越受到尊重;她越是需要工作,絕佳的外貌對她就越是有利;姣好容貌是一種武器,一面旗幟,一種防禦,一封推薦信。


“與她共讀”,這是一份女神節專享書單


作者是美國成多總領事的夫人莊相宜,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廚師、美食作家。


這本書是這個“女神節”系列裡推薦的最為輕鬆的一本書,是一個研究人類學的現代知識女性從學院到廚房、不求學位只求美味的人生轉型。作者與你分享專業廚房背後的秘密,在廚房發現廣袤的田野,以食藝色香寫照眾生面相。這不僅是一本記錄廚藝學校和餐飲生活的書,更是一本蘊涵著人類學思想的生活小品。


美國麵包師傅彼得.仁赫特(Peter Reinhart)在他的食譜Crust and Crumb的前言裡說,他認為動手做美麗又好吃的東西是一件非常有靈性,近乎宗教性的經驗,就算你說不出道理也沒想太多,在一切從頭做起的烹飪過程中也常能感受到與大自然聯結的滿足和性靈昇華。


有些事,咫尺就是天涯,譬如廚藝票友和專業廚師,二者之間的差距,有如三萬英尺下的馬裡亞納海溝,暗湧兇險深不見底。


人類學原是生產變節者的學科,因為人類學家講究進入田野,想方設法混進研究對象,學當地人的語言,穿他們的衣服,吃他們的食物,甚至用當地人的腦子去思考,去感覺。然後他必須跳出來,回覆自己的學者身份,再把之前一切體會、一切經歷化成研究題材。這一跳甚是關鍵,有人移情移得過火,到了彼岸之後樂而忘返。於是才有變成了北美印第安巫師的人類學家,用西西里方言在街上收保護費的人類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