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老城牆


武昌老城牆

朱元璋第六子朱楨分封武昌,是為楚王。此後,楚王世代盤踞武昌達262年之久,與明始終。明洪武四年(1371年),楚王興建武昌城,歷時30年方成。

武昌老城牆

據《武昌區志》,"明清時期的武昌城,牆體為陶磚結構。城垣周長達10公里,城內徑東西2.5公里,南北3公里,略呈長方形。城高9.34米,頂寬18米。"

武昌老城牆

全城闢有十個城門,今日僅有南門——中和門,因與辛亥首義有關,易名起義門,並於1981年重建。其他城門則蕩然無存,只剩地名了。

武昌老城牆

如:大東門,小東門,漢陽門,平湖門……

武昌城內有蛇山橫貫其間,居高俯瞰全城。城外地勢平坦,是一座易守難攻之城。

武昌老城牆

1926年9月1日,北伐軍進抵武昌城下,但屢攻不克。6日北伐軍佔領漢陽,7日佔領漢口,武昌成為一座孤城。處於北伐軍包圍之中的北洋軍吳佩孚部隊,依賴長江天險和高牆深溝,固守40餘日,雙方戰至10月10日,城破。死傷無數的葉挺獨立團率先攻入武昌城,此戰創造了北伐戰爭史上最為輝煌的戰績。

武昌老城牆


武昌老城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