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家的鍋有毒嗎?這部《黑水》告訴你,歐美國家已禁止使用

你知道你家的鍋有毒嗎?這部《黑水》告訴你,歐美國家已禁止使用


你知道你家的鍋有毒嗎?這部《黑水》告訴你,歐美國家已禁止使用


今天推薦的這部影片叫《黑水》。


標題為什麼說你家鍋有毒?因為裡面有一種材料叫特氟龍。


一、什麼是特氟龍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本片的大佬——特氟龍,是個啥東西。


特氟龍是一個商標,英文叫Teflon®,是美國杜邦公司註冊的。它的化學名叫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英文縮寫為PTFE,俗稱“塑料王,哈拉”。


用它做成的材料,300℃才能分解,400℃才能水解,抗酸抗鹼抗各種溶劑,連王水都溶解不了,再加上耐高溫、摩擦係數低,廣泛應用於原子能、國防、航天、電子、電氣、化工、機械、儀器、儀表、建築等領域。


民用領域也和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最常見的如不粘鍋、雨衣雨具和衣服等。

二、特氟龍和杜邦公司


杜邦是一家1802年誕生於美國的化學制品和銷售公司,經營內容涉及食品、保健、傢俱、交通、服裝等領域。2018年總收入279.4億美元,員工52000人,在世界五百強中排名171。


我在網上查證了資料,有和影片對得上的也有對不上的,對不上的部分我以影片為準。接下來我以杜邦公司為主角,擼一下它與特氟龍的前世今生。


  1. 1938年,化學家羅伊·普朗克特(Roy J. Plunkett)博士在杜邦公司的一個實驗室中意外發現四氟乙烯。
  2. 1941年,杜邦公司取得四氟乙烯的專利。
  3. 1942年,四氟乙烯被用於美國曼哈頓計劃(製造坦克外部材料),杜邦公司是主要參與者。
  4. 1944年,杜邦公司以"Teflon"的名稱註冊商標。
  5. 1954年,法國工程師馬克·格雷瓜爾(Marc Gregoire)的妻子柯萊特(Colette)覺得特氟龍既然能防止釣魚線打結,用在煎鍋上效果一定不錯。同年,杜邦公司開始生產特氟龍,並迅速成為該公司最賺錢的流水線(3天7000萬美金)。
  6. 1954年,供應商3M公司向杜邦公司遞交關於聚四氟乙烯的毒性報告,報告顯示其在白鼠實驗中表現出導致胚胎畸形(主要是眼部)的危害性。
  7. 1954—1975年,杜邦自己做人體實驗,將材料注入菸絲,派發香菸給工人抽。特氟龍生產線出現多名工人生病早逝現象,死亡歲數30歲到50歲不等。並有多名女性產下畸形嬰兒,其中一名叫巴基貝利,在片中真人出現,只有一隻眼睛一個鼻孔,且沒長在正確位置,慎看。
  8. 1975年,位於西弗吉尼亞州(沒錯,就是《鄉村小路帶我回家》裡深情歌唱的那個地方)杜邦公司堆料場旁邊的一個養殖場出現200多頭牛奇怪死亡的現象,沒死的也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養殖場主厄爾田納特(Erl Tenant)解剖了死牛,保存被感染的器官作為證據,並將解剖過程錄成錄像。
  9. 1980年代,杜邦公司檢測特氟龍的毒性,作為對比,需要尋找血液中沒有C-8(組成四氟乙烯的碳分子鏈)的血液樣本,包括動物,結果找遍了全世界都沒找到,最後在一名參加過朝鮮戰爭的美軍士兵的血液樣本中找到。也就是說,50年代以後,幾乎所有生物體中都有四氟乙烯的成分。
  10. 1998年,田納特通過同鄉關係找到律師羅伯特比洛特(Robert Bilott),也就是本片的主角,他是一位辯護律師,在影片開始,他剛剛成為所從事的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杜邦公司是這家律師事務所的最大客戶。比洛特接下案件,同年,他和杜邦公司總裁菲爾首次談及此事,對方表示願意配合。
  11. 1999年,比洛特和菲爾再次見面談及此事,菲爾當眾發怒。出於法律程序,杜邦公司將1941年以後的所有材料都寄給比洛特,堆滿了整個檔案室。比洛特推掉所有案件,以一己之力,花費一年時間將材料全部看完並逐一編號,並發現一種叫PFOA的化學物質,詢問杜邦公司未果,轉而諮詢專家學者,並搞清楚了是其中一種叫C-8的碳分子鏈破壞了人體健康。
  12. 2000年,田納特一家被同鄉排擠,不久後夫婦倆檢查出癌症。杜邦公司派直升機全天候監視養殖場,田納特手持獵槍,睡在皮卡上守護。同年在比洛特的堅持下,杜邦公司同意民事調解,給予田納特補償(具體數字沒有說)。田納特一開始不接受,在比洛特的勸說下同意。一家人離開世代經營的養殖場,遷居鎮上。
  13. 2001年,比洛特受到同事排擠,老闆力排眾議,繼續支持他。
  14. 2002年,地方法院首次開庭審理杜邦案件,關於C-8含量的標準問題產生分歧,即究竟多少含量可被判定有害。美國環保署1976年才開始檢測化學物質,當時未建立標準,全靠企業自查。同年,標準制定小組誕生。
  15. 2003年,為比洛特提供證據的其他受害人家庭受到攻擊和排擠,其中包括在杜邦公司工作的當地居民。
  16. 2004年,比洛特質詢當年對接3M公司毒性報告的杜邦公司化學工程師,證實了杜邦公司一開始就知道C-8的危害性但毫無作為。杜邦公司同意支付1650萬美元的罰款給環保署,支付7000萬美元的費用給訴訟群體,其中包含了比洛特的律師事務所。比洛特推動更多當地居民索取賠償,但須執行醫藥監護,也就是將杜邦生產特氟龍所排放的廢水廢氣和居民健康問題建立醫學概念上的對等關係,該關係一旦確立,杜邦公司將支付2.35億美元的賠償。由無利益關聯的科學家組成的監護小組成立,其運作經費由律師事務所支付。比洛特承擔巨大壓力。
  17. 2005年,截止到聖誕節前夕,有6.9萬居民接受血液採樣,每人獲得400美元的報酬,由杜邦公司支付。居民拖家帶口來抽血,言詞間流露出對杜邦公司的感激。
  18. 2006年,環保署起訴杜邦公司。杜邦公司以之前沒有標準為由,表示須等檢測結果出來後再支付。沒有拿到賠償的居民遷怒於比洛特和舉證者。比洛特被三次降薪,出現右手抖動症狀。
  19. 2010年,比洛特因將過多精力投入到案件上忽略了家庭,夫妻矛盾爆發。
  20. 2011年,比洛特被第四次降薪,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暈倒住院,查出為間歇性腦供血不足,近似於中風,壓力太大導致。
  21. 2012年,檢測小組調查結果公佈,對等關係成立。杜邦公司反悔,不願支付賠償。比洛特懊惱之下轉向群體訴訟策略。
  22. 2015年,群體訴訟案件開庭,共有3535起案件起訴杜邦公司,杜邦公司為此支付了6.707億美元的賠償。同年,美國環保署禁止在民用商品中使用特氟龍。
  23. 2017年,聚四氟乙烯中的主要成分,PFOA和PFOS被列為2B類致癌物。比洛特律師至今仍在為受到侵害的美國家庭辦理訴訟。


三、我對影片的看法

首先,影片的話題意義超過藝術價值,這是毋庸置疑的。電影對社會和法制的推動,韓國的《熔爐》是傑出代表,它直接推動政府出臺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美國電影人也喜歡把一起起事件搬上銀幕,讓觀眾瞭解事件的始末,這無疑會加強民眾對政府和公司的警惕性和監控,而且美國是個案例法的國家,作用就更大了。


《黑水》同個班底拍攝製作的另一部同類題材影片《聚焦》,獲得了2016年奧斯卡最佳電影,推薦一看。反過來看我們這裡,現實題材的影片就少了點,我十分期待有人把華為251事件搬上銀幕。


《我不是藥神》開了個好頭,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後續的作品接上。值得一提的是,《我不是藥神》》是現實題材改編,而且改得非常多。真正好的現實題材電影是需要製作者從骨子裡堅持現實主義的,我們這裡可能有現實題材,但目前來看還缺乏現實主義。


其次,如上所述,影片的表現手法比較普通,一般觀眾容易覺得無聊,即使對於喜歡這類題材的觀眾,最後半小時也很差強人意,因為沒有做到情緒上的連貫性。如果說前面一個半小時通過一系列細節讓人的情緒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和《聚焦》相比確實很平),那最後半小時就往下滑了,直到最後也沒有拉一個高潮起來。


導演和編劇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安排了比洛特夫妻吵架、暈倒送醫的戲份,但故事進展到這樣的環節,觀眾已經無法被主線之外的情節吸引。


第三,部分情節缺乏說服力,如一開始比洛特律師接下養殖場的案子,影片交代的動機是鄉情,並且使用《鄉村小路帶我回家》來渲染情緒,固然感人,但理智上缺乏說服力。


又比如最後半部分,角色們全部處於等待狀態,而等待的結果是杜邦公司反悔,作為一名資深律師,難道一開始沒想到這一點?影片中比洛特把責任都推給了政府和杜邦公司,這都是情緒上的宣洩。


如果影片在前面作出一些技術性的交代如杜邦公司的律師找出了法律漏洞留作後路,那杜邦公司的突然反悔就有說服力很多。


你知道你家的鍋有毒嗎?這部《黑水》告訴你,歐美國家已禁止使用


當然,影片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對於關注社會新聞的朋友更是不可錯過。對於我來說,看完這部片子之後,多認識了一種叫特氟龍的人工合成材料,而且它就在我們身邊(歐美國家已經禁止使用,我國國家質檢總局2019年才開始開始論證特氟龍是否危害人體健康,目前僅靠廠商自覺)。


以後買鍋碗瓢盆塑料製品這些東西查看組成材料的時候,就會特別注意聚四氟乙烯、PFOA、PFOS、C-8這些字眼了。



影迷互動:

看一下你家的鍋有毒嗎?

在下方留言區告訴書本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