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群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少年

滿清的喪鐘、統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的喪鐘,於100多年前的辛亥年敲響了。在這場註定要名垂青史的革命中,武裝奪取各省政權的,是一群年輕人,是一群年輕的熱血軍官。

年輕到怎樣的程度?下面就將收集到的幾個省區獨立後軍政長官們起義時的出身、年齡和起義前的軍職做一簡單羅列,供各位有興趣的一同研究參考。

那一群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少年

29歲領導雲南起義並任雲南都督的蔡鍔

因為領導各省武裝起義的,都是清新軍的軍官,而那時新軍的編制與官職與後來的編制軍職在稱謂上有所不同,有必要介紹一下兩者的對應關係。

清末新軍各級,採用軍、鎮、協、標、營、隊、排、棚的編制層次,進入民國後的1912年9月,在保持編制不變的情況下,各級名稱相應改為沿用至今的軍、師、旅、團、營、連、排、班。與此同時,各級長官的稱謂也隨之改變,其對應關係是為:

軍(總統)——軍(軍長)

鎮(統制)——師(師長)

協(統領)——旅(旅長)

標(統帶)——團(團長)

營(管帶)——營(營長)

隊(隊官)——連(連長)

排(排長)——排(排長)

棚(正目)——班(班長)

另外,各種軍職還有:

總參謀官——軍參謀長

正參謀官——師參謀長

教練官——副團長

督隊官——副營長

監督——教育長

副目——副班長

那一群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少年

29歲領導廣東起義、旋任浙江都督的蔣尊簋

辛亥革命中,各省的武裝起義很快成功了,很快就建立了各省的軍政權。有多快呢?不過幾天甚至幾小時的時間。這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經過了二十多年的艱苦奮鬥才取得全國的勝利很是不同。各省軍政府的領導人,就跟變戲法似的,幾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便由基層的軍官甚至士兵一躍而成為高級將領。這種跨度之大,空前絕後。

來看一看各省軍政府的高級將領在起義前的軍職:

一、湖北軍政府

都督黎元洪——起義前——統領

軍令部長杜錫鈞——起義前——管帶

軍務部長孫武——起義前——隊官

參謀部長(前)張景良——起義前——統帶

參謀部長(後)楊開甲——起義前——管帶

戰時總參謀長李書城——起義前——陸軍小學堂監督

武昌革命軍總指揮、湖北軍政府副參謀長吳兆麟——起義前——隊官

第一協統領宋錫全——起義前——隊官

第二協統領何錫蕃——起義前——管帶

第三協統領林翼之——起義前——排長

第四協統領張廷輔——起義前——排長

第五協統領熊秉坤——起義前——正目

第六協統領楊載雄——起義前——士兵

第七協統領鄧玉麟——起義前——士兵

第八協統領羅洪昇——起義前——隊官

那一群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少年

29歲領導江西起義並任江西都督的李烈鈞

二、湖南都督府

都督焦達峰——超義前——職業革命者,無軍職

副都督陳作新——起義前——排長

軍政部長黃鸞鳴——起義前——統帶

第一師師長餘欽翼——起義前——統帶

第二師師長趙春霆——起義前——管帶

第三師師長曾繼吾——起義前——統帶

第四師師長王隆中——起義前——教練官

第五師師長梅馨——起義前——管帶

那一群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少年

25歲領導福建起義並任福建國民軍司令官的許崇智

三、陝西都督府

都督張鳳翽——起義前——管帶

副都督萬炳南——起義前——正目

副都督錢鼎——起義前——督隊官

兵馬大都督張雲山——起義前——司號官

副都督吳世昌——起義前——正目

錢糧都督馬玉貴——起義前——正目

副都督馬福祥——起義前——隊官

軍令都督劉世傑——起義前——正目

副都督郭勝清——起義前——正目

軍政部長黨仲昭——起義前——隊官

那一群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少年

28歲領導山西起義並任山西都督的閻錫山

四、山西都督府

都督閻錫山——起義前——統帶

副都督兼軍政部長溫壽泉——起義前——教練官

軍政部副部長馬開崧——起義前——管帶

參謀部長黃國樑——起義前——統帶

參謀部副部長孔繁霨——起義前任職待考

軍令部長常樾——起義前——教練官

東路軍總司令姚以價——起義前——管帶

南路軍總司令劉漢卿——起義前——隊官

北路軍總司令張瑜——起義前——管帶

那一群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少年

28歲參與領導雲南起義,旋任貴州都督的唐繼堯

五、雲南都督府

都督蔡鍔——起義前——統領

軍政部總長(前)李根源——起義前——雲南講武堂監督

軍政部總長(後)羅佩金——起義前——統帶

軍政部次長唐繼堯——起義前——管帶

參謀部總長殷承瓛——起義前——正參謀官

參謀部次長謝汝翼——起義前——管帶

第一部部長劉存厚——起義前——管帶

第二部部長韓鳳樓——起義前——管帶

第三部部長顧品珍——起義前——教官

第四部部長庾恩暘——起義前——管帶

第五部部長李鳳樓——起義前——管帶

第六部部長劉祖武——起義前——教官

第七部部長唐爾琨——起義前任職待考

第八部部長李鍾本——起義前任職待考

軍務部總長韓建鐸——起義前——統帶

軍務部次長沈汪度——起義前——講武堂監督

辛亥革命,共有14個省起義成功,未全列。

從以上並不完全的羅列中可見,有些人起義時就是個排長、班長,幾十個小時甚至幾個小時後奪取了政權,就成了都督、旅長,這和林彪起義時也是排長,奪取政權後成為元帥需要幾十年的經歷並不相同,和眾多黃埔學生雖然也僅在數年間便升至師長旅長,但卻全部在戰鬥中逐級成長的情況也不相同。而這,也埋下了他們因帶兵與理政經驗嚴重不足從而在軍政舞臺曇花一現的伏筆。

那一群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少年

謀組燕晉聯軍起義失敗身亡的吳祿貞,終年31歲

當然,也有革命不成功的。在北方的直隸和奉天,第6鎮統制吳祿貞、第20鎮統制張紹曾和第2混成協統領藍天蔚,為響應南方的革命,舉行“灤州兵諫”,並謀組燕晉聯軍,以直搗黃龍。但直隸和奉天乃清王朝的統治中心和起家之地,統治根基牢固,吳、張、藍等壯志難酬,三人中一個被殺,一個被黜,一個被迫逃亡。是年,藍天蔚32歲,吳祿貞、張紹曾都只有30歲。三人都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在這場推翻帝制、建立和維護共和的武裝行動中,留日陸軍士官生特別的搶鏡。

請看當時各省領導人的出身和年齡(不全):

陝西都督張鳳翽——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六期——30歲

山西都督閻錫山——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六期——28歲

山西副都督溫壽泉——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六期——30歲

江西都督(前)李烈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六期——29歲

江西都督(後)歐陽武——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六期——30歲

雲南都督蔡鍔——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三期——29歲

浙江都督蔣尊簋——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三期——29歲

貴州都督(前)楊藎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七期——31歲

貴州都督(後)唐繼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六期——28歲

四川都督尹昌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六期——27歲

上海商團軍總司令李顯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六期——29歲

浙江民軍總司令周承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四期——28歲

福建國民軍司令官許崇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三期——25歲。

那一群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少年

1915年,袁世凱陰謀稱帝,革命黨人在雲南組成了護國軍討伐帝制。護國軍共編3個軍,其最初的編制序列和高級將領出身:

第一軍總司令蔡鍔——留日陸軍士官三期

參謀長羅佩金——留日陸軍士官六期

第一梯團長劉雲峰——保定陸軍速成學堂二期

第二梯團長趙又新——留日陸軍士官六期

第三梯團長顧品珍——留日陸軍士官六期

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留日陸軍士官六期

參謀長何國鈞——留日陸軍振武學校(士官預科)

第一梯團長張開儒——留日陸軍士官六期

第二梯團長方聲濤——留日陸軍士官四期

第三梯團長何國鈞(兼)——留日陸軍振武學校

第三軍總司令唐繼堯——留日陸軍士官六期

參謀長瘐恩揚——留日陸軍士官六期

第一梯團長趙鍾奇——留日陸軍士官八期

第二梯團長韓鳳樓——留日陸軍士官六期

第三梯團長黃毓成——留日陸軍士官六期

第四梯團長劉祖武——留日陸軍士官六期

第五梯團長瘐恩揚(兼)——留日陸軍士官六期

第六梯團長葉荃——留日陸軍士官六期

3個軍的總司令、參謀長,12個梯團長,總計16人當中,留日陸軍士官生佔了14人之多。

那一群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少年

護國三傑之蔡鍔(左)、唐繼堯(中)、李烈鈞(右)

上圖即是有“護國三傑”之稱的討袁起義三個軍的總司令。第一軍總司令蔡鍔34歲,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34歲,第三軍總司令唐繼堯33歲。

雖然一百多年前的這場革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雖然這些年輕的革命者日後的軌跡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在這場大潮面前,他們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斗膽擔當起了歷史賦予的大任,把皇帝拉下了馬,把統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徹底埋葬了,就憑這一點,他們功載千秋。可惜的是,到了今天,那些對戲子們哪天打一個噴嚏哪天崴一下腳都能知道的一清二楚的人們,還有幾人能知道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