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孩子“行”還是“不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巨大

你可能難以想象到,家長賞識孩子的興趣,居然能使孩子創造出超出家長想象的奇蹟。

你認為孩子“行”還是“不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巨大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著名的歌劇演唱家恩瑞哥·卡魯索在回憶自己的成功之路時說道:“是母親那句肯定的話,讓我有了今天的成績。”

當年還僅有10歲的卡魯索在一家工廠做工,他一直想當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師卻說“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簡直就像是風在吹百葉窗。”

回到家以後,他很傷心,並向他的母親——一位貧窮的農婦哭訴這一切。

母親用手摟著他,輕聲地說:“孩子,其實你很有音樂才能。聽一聽吧,你今天唱歌時比昨天樂感好多了,媽媽相信你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歌唱家!”

聽了這些話,他的心情好多了。後來,卡魯索就真的成了那個時代著名的歌劇演唱家。

也許,卡魯索的母親從來都沒有想到過她的兒子能成為一代歌王,根本沒有指望過靠那三言兩語去改變她兒子的命運,然而,事實上,正是她那句賞識的話成就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歌唱家。

你認為孩子“行”還是“不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巨大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現在想一想,父母認為孩子“行”還是“不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的確很大。父母的賞識與放手,對孩子發出的是“我能行”的正面信息,使孩子慢慢建立起“行”的意識;父母過度的擔心和保護,對孩子發出的是“我不行”的負面信息,使孩子真的認為自己“不行”。每個孩子都有很多潛能,潛能的發揮與成人對他們的賞識分不開,投以欣賞的眼光,興趣才有可能轉化為特長,孩子才會創造出奇蹟。

喬安娜是一位鋼琴特長班的老師,特長班中大部分學鋼琴的孩子其實都不喜歡鋼琴,但是有一個小姑娘羅塔卻是個例外。有一天羅塔對她說:“我一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彈鋼琴,因為爸爸媽媽愛聽我彈。”

羅塔說:“一天晚上,我正在家練琴,忽然,我一回頭,發現爸爸媽媽都坐在床邊靜靜地聽我彈琴,爸爸的眼裡含著淚水。我害怕了,忙問:‘爸爸,您怎麼啦?我哪兒做錯了?’爸爸笑了:‘不,你彈得太好了!爸爸和媽媽一天中最高興的時刻是聽女兒彈琴,你的琴聲把我們一天的疲勞都趕跑了。’真沒想到,我的琴聲有這麼大的力量!”

羅塔繼續說:“有一次,我家來了客人,爸爸叫客人坐下來聽我彈琴,還輕聲說:‘瞧,我女兒彈得多好!聽她彈琴是一種享受!’客人聽了一會兒,稱讚道:‘真沒有想到,未來的大音樂家就出在你們家!’我聽了,就覺得自己真成了偉大的音樂家,更陶醉在音樂的世界裡,感覺真是好極了!”

你看到了嗎?在孩子對某件事萌發興趣時,父母不應是挑剔者,而應該是會喝彩的觀眾。對大多數孩子來說,發展特長並不是為了搞專業,而是為了培養興趣,提高素質。如果整天揮舞著“大棒”跟孩子較勁,還不如不讓孩子學。

你認為孩子“行”還是“不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巨大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賞識,是激發孩子興趣最好的營養劑,挑剔、訓斥、打罵也許能培養出畫匠或琴師,但絕不會培養出藝術家!因為天才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人創造出來的,只有濃厚的興趣才能使人成為這個領域的拔尖人物。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賞識孩子的興趣呢?我有以下三點建議供各位家長參考。

(1)既然是“賞識”,首先當然要欣賞,欣賞孩子學的東西

比如孩子在學畫畫,你欣賞他畫的畫;孩子在寫字,你欣賞他寫的字;他在下棋,你欣賞他下的棋。任何東西在沒有學習之前,他覺得好,一旦開始學習,必然要付出勞動。付出勞動不被欣賞,孩子的積極性慢慢就會受到挫傷。

(2)父母的“欣賞”要大聲地“誇獎”出來

永遠為孩子的長處而驕傲,不為孩子的短處而遺憾,不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同別人的孩子比較。每個人在情感上都是需要表揚和激勵的,特別是孩子們受到父母和老師的表揚和激勵時就會勇氣大增,創造力也會大大提高。有的父母認為嚴厲督促是好辦法,其實大錯特錯,因為任何人都不願意總是被動地做事情,孩子更是這樣。

(3)父母的賞識要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故意裝出來的

一位年輕美國媽媽聽了教育孩子的課程,決定改變自己的生硬態度,回家就笑著對孩子說:“太好了!兒子你真棒!”孩子莫名其妙。沒有發自內心的欣賞,誇獎的話在培養孩子興趣方面就是一句空話。

請多給孩子一些賞識,哪怕他做得真的還不夠好,我們都應該真誠地去欣賞他、讚揚他、信任他、鼓勵他,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亮點,為他們感到自豪和驕傲,幫助他們充分樹立起自信,滿懷熱情地、專注地投身於自己的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