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座標圖,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好問題的三個特徵


三幅座標圖,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好問題的三個特徵

在職場上,當我們在會上提出了一個問題後,上司一般會根據問題的性質,給予三種不同的態度:

  1. 你怎麼還在提這種問題?
  2. 這個問題你提得好,說明你確實是仔細閱讀了資料,瞭解了公司的實際情況,並認真思考……
  3. 這個問題你是怎麼想到的,這是一個新的思考方向,我們要馬上開會研究研究……

當然了,我們也很容易想象到提出這3種類型問題的員工的前途。

那是什麼導致了上面這些現象的產生呢?在《如何有效提問》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我們沒有掌握提問的技巧。

《如何有效提問》的作者是齋藤孝。他1960 年生於日本靜岡縣,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並在該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修完博士課程,現為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他專攻教育學、身體論、交流論等,主要著作有《學會學習》《深閱讀》《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等。

在《如何有效提問》一書中,作者並不是在單純地說提問能力,作者認為提問是為了獲得信息,使得溝通過程更高效,所以作者在某種程度上,將提問能力視為了溝通能力,擴充了提問能力的外延。作者認為從一個人的提問能力能夠推測出他的實力。《如何有效提問》通過分析諸多名人的對話實例,比如村上春樹、斯皮爾伯格等人的訪談實錄,總結出優質問題的三大特徵。

三幅座標圖,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好問題的三個特徵

我們以前所受的教育,過多的重視答案,怎麼回答問題,而忽視了怎麼提問,怎麼有效地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但事實上,一個好的問題,比一個好的答案,帶給我們的收穫要多得多。

我們與人交流,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語音交流,二是通過文字、圖像交流。前者,一個好的問題,能夠引發對方的談話欲,從而讓我們從對方嘴裡獲取更多的信息;後者,帶著問題去閱讀、欣賞,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容,甚至能夠超越作者的目光與思維,讓我們的思想得到昇華。

那什麼樣的問題才算是好問題呢?

齋藤孝用三幅座標圖進行了分析總結。第一幅座標圖是針對問題本身的屬性,它是抽象的還是具體的,是直指現象的本質的還是流於現象表面。根據座標圖四象限劃分,從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問題依次可以歸為四類:既具體又本質、具體非本質、抽象非本質、抽象本質。

這四類問題中,第三類抽象非本質的問題一般是哲學性的特殊問題,我們平常談話不會碰到。我們生活中所碰到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屬於第二類與第四類:具體非本質或抽象本質。前者就是我們常說的問不到點上,而後者則多是宏觀的、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道理。只有第一類問題,即具體又本質,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應該努力學習的並做的。因為這樣的問題才能讓我們在談話中獲得有效信息,發現新的意義。

三幅座標圖,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好問題的三個特徵

第二幅座標圖是針對談話的雙方,對方說的內容,是不是他真正想說的,是不是我們想聽的。同樣根據座標圖四象限劃分,從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問題依次可以分為四類:我們想問(聽)的,也是對方想回答的問題; 我們想問(聽)的,但對方不願意回答的問題;我們不想問(聽)的,對方也不想回答的問題;我們不想問(聽)的,對方願意回答的問題。從談話氛圍及獲取信息的角度來看,第一類我們想問的,也是對方想回答的問題,無疑是最優的。

但在日常生活中,這四類問題我們都有可能會遇到。第三類問題,我們既不想問(聽),對方也不想答的問題,一般是在社交場合,出於禮貌而發生的應酬。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是第二類與第四類問題。我們想問(聽),但對方不想答的問題,作者將代表這類問題的第二象限,稱作“孩子的領域”,認為提出這類問題的人如同一個孩子一樣,只顧自己的好奇心,一股腦地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而不顧對方的感受與談話時的語境。避免提這類問題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就是在提出問題之前,要先了解對方的狀況、興趣、關心程度,然後再結合自己的興趣與關心程度,擬定要提的問題。

代表了我們不想問(聽),但對方願意回答這類問題的第四象限,正好與第二象限“孩子的領域”相反。作者稱之為“成人領域”。它多見於初識的二人之間談話,或者職場中上、下級之間的談話,是一種恭維性的談話。比如說,上司很喜歡打高爾夫球,而你對此並不感興趣。當你出於禮貌問上司“最近高爾夫打得怎麼樣”時,上司誇誇而談,你就不得不裝作很有興趣的聽下去。我們需要牢記的是能否合理地使用第四象限的問題,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情商高低。適量地使用第四象限的問題,可以拉近對方與我們的關係;而過多的使用,則容易讓他人以為我們是阿諛奉承的小人。

三幅座標圖,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好問題的三個特徵

第三幅座標圖是針對回答問題的一方,提的問題是否符合當時談話的語境,是否符合對方過往的經歷。那麼根據座標圖四象限劃分,從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問題依次也可以分為四種:既符合談話時的語境,也符合對方過往經歷的問題、符合談話時的語境,但不符合對方過往經歷的問題、既不符合談話時的語境,也不符合對方過往經歷的問題、不符合談話時的語境,但符合對方過往經歷的問題。

如果我們在提問的時候,能夠從對方的過往經歷中尋找到符合當前談話語境的切入點,那麼很容易拉近雙方彼此的距離,消除對方的顧慮。從這個角度來說,既符合談話時的語境,也符合對方過往經歷的問題是最優的問題。

三幅座標圖,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好問題的三個特徵

齋藤孝先生利用三幅座標圖,為我們分析了一個好問題的三個特徵,形象直接。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不妨試一試,向別人提問之前,想一想,自己的問題,分別位於這三幅座標圖中的哪一個象限。久而久之,我想我們提問的能力,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