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底有多大,有什麼依據麼?

鍾銘聊科學


地球在地月系統中,地月系統在太陽系中,太陽系在獵戶支臂中,獵戶支臂僅是銀河系一個尚未形成的旋臂而已,銀河系星盤直徑10萬光年以上,一束光從一頭到另一頭,地球上已經過去了10萬年,銀河系含暈的直徑超過15萬光年。

銀河系在本星系群中,這是一個囊括50個大大小小星系、矮星系的結構,仙女星系以22萬光年的直徑位列其中第一,銀河系位列老二。本星系群又在室女座超星系團中,在這裡,本星系群又是其中的一員,這裡的成員有數百個之多。

(圖源自《環球科學》)

沒有到頭,室女座星系團又位於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在那裡,超星系團也是其中的一員,同樣的是,在它上面還有更大的結構。

目前人類可以觀測到的宇宙空間範圍是半徑為465億光年的空間球、直徑930億光年,這是以觀測者——人類文明為中心的觀測球。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


科學船塢


宇宙可以浩瀚無垠,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宇宙也可以非常非常小,身處其中的我們感覺不到其小,只有獨立第三方才能知道。

聽起來很荒謬,其實這是弦理論的一個推論。

推理過程理解起來也不算複雜,首先,我們看到的物理世界,其規律是由基本粒子的特性決定的,也就是基本粒子的質量,電荷等決定了宏觀的物質世界的樣子。而弦的振動方式(能量)決定了它組成的基本粒子和質量和電荷,弦的能量由纏繞能和振動能組成,宏觀展開的空間維度,和半徑是它倒數的空間維度,振動能和纏繞能剛好是掉轉過來的,也就是說,半徑為R的空間,和半徑為1/R的空間,物理定律是一樣的。

其次,距離或大小是完全相對的概念,由你使用什麼“探針”來決定。不同大小的空間維度,纏繞能大點或小點,振動能大點或小點,觀測到不同探針的難易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人們自然而然會使用“容易”的探針,比如我們可以定義光在多少時間走過的距離為一個長度。而使用另外的探針,需要非常大的能量才能觀測到“探針”。

所以,可觀察到的100多億光年大小的宇宙,也可能實際上小的可憐,我們身處其中是無法分辨出來的。

詳細介紹請參考美國科學家格林寫的書《宇宙的琴絃》。

須彌納芥,芥納須彌。搞不清實際大小的智慧生物,能夠在自己的物理空間中安好,思考和生活,也是一件不錯甚至相當酷的事情。


比爾的宇宙


宇宙是絕對的無限的客觀存在,無邊無際,是絕對的無限大,可是誰也沒見過,也不可能見過,這只是一種想象,這要什麼依據?不是什麼觀念都要依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