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閒話不多說,直接上菜!

細節一:八阿哥專程探視患病的弘時

在《雍正王朝》中,胤禛奉旨前去江南籌款賑災時,三兒子弘時染了重病,康熙安排了御醫給予救治,並且八阿哥偕同八爺黨的全部成員也幫忙照顧了一宿。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一時間八爺眾兄弟和胤禛的夫人“哥、嫂、兄弟、叔叔”,稱呼不斷,充滿了和諧與溫馨。

有觀眾說,這個鏡頭是整個《雍正王朝》中最具溫情的一幕。

其實不然。

胤禛在江南賑災期間,遭到了地方官巨大阻力,這些阻力就是八爺黨暗地裡命令任伯安等人實施。八阿哥此番在四阿哥家中表現的那點溫情,實則充滿了虛情假意。一方面這是八阿哥做給康熙看的表演秀;另一方面,八阿哥何嘗不是利用這些機會接近胤禛身邊的人,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後來弘時意圖暗害弘曆,不正是在八阿哥的唆使下嗎?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十三阿哥曾經直言“最是無情帝王家”,所言不虛!


細節二:八阿哥VS太醫凌國康

太醫凌國康為弘時看過病後,臨走之際,八阿哥不僅出手大方,給了凌國康一千兩銀票,還和他說“買幾隻好鳥玩玩。”令凌國康受寵若驚,連連感嘆八爺居然連他那點愛好也惦記著。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從這一個細節,我們不難發現,八阿哥辦事能力可謂滴水不漏。凌國康雖然身份卑微,卻是康熙身邊的御醫,八阿哥早就把他的那點興趣愛好都琢磨透了。一個小小的御醫尚且如此,對於那些位高權重的王公貴族,八阿哥定然是長袖善舞、左右逢源。

八阿哥智商很高,情商更高。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夠博得“賢王”美譽的原因。

可惜八阿哥只是把心思用在瞭如何經營人脈關係,算計自己小團體的利益,狹隘的格局使得他在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環節卻常常做的不到位,因此早早地就被康熙看穿了心思,從而被邊緣化了。


細節三:隆科多被安排宣讀康熙遺詔卻“姍姍來遲”

傳位之夜,康熙向胤禛交代完最後的囑咐後便撒手人寰。八阿哥等人明明聽到康熙親口說要傳位給胤禛,卻故意混淆視聽,伺機作亂,意圖破壞康熙最後的佈局。

爭亂中,張廷玉命令隆科多去乾清宮取來康熙的傳位詔書,以正視聽。

在隆科多取詔書期間,胤禛這邊發生了一系列事:

1、胤禛被張五哥帶到偏殿歇息;

2、胤禛安排張五哥拿金牌令箭從暢春園趕回自己府衙,面見鄔先生;

3、鄔先生見到金牌令箭後,知道胤禛繼位已定,又命令張五哥拿金牌令箭到宗人府釋放十三阿哥;

4、十三阿哥被釋放後,拿著金牌令箭趕到豐臺大營,奪了兵權;

5、十三阿哥又帶兵從豐臺大營趕回暢春園。

然而直到十三阿哥來到暢春園奔喪,隆科多才拿著傳位詔書,“姍姍來遲”。

如果按照正常的時間推斷,隆科多顯然有故意拖延的嫌疑。

那麼隆科多為什麼要拖延時間呢?其實略加分析就能看明白。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康熙彌留之際,隆科多也在旁邊,已經知曉康熙安排的繼位人是胤禛。但是他也很清楚八阿哥在此之前早已掌控了京城的兵權。如果暢春園被八阿哥的人馬控制住,就算他宣讀了康熙的遺詔,也無濟於事,反而會招來殺身之禍。

因此,在宣讀詔書之前,狡猾的隆科多決定稍緩一緩,他要先確認四阿哥和八阿哥究竟誰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如果是胤禛的勢力佔了上風,那麼他就照常宣讀遺詔。如果是八阿哥控制住了局面,恐怕隆科多當場就會反水,轉而投靠八阿哥。反正康熙已經不在,他留給張廷玉的那封密旨已經奈何不了隆科多。

進一步講,隆科多暗地裡一直和八阿哥有來往,他本人其實更希望八阿哥能夠繼位。因此也不排除隆科多心存僥倖,為了給八阿哥“翻盤”爭取時間,故意延遲宣讀詔書。

當十三阿哥從豐臺大營調來兵馬控制住暢春園後,隆科多知道八阿哥“翻盤”無望,便只好老老實實地宣讀遺詔,尊崇胤禛登基。


細節四、雍正究竟有沒有打算殺李紱

雍正自繼位後,任用田文鏡、李衛等心腹強力推行新政,遭到大多數朝臣的反對。其中以李紱的反對最為激烈。他因為看不慣田文鏡“怠慢”讀書人的做派,甚至不惜串聯百官彈劾田文鏡,被雍正定為“朋黨罪”,要處以死刑。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頗為蹊蹺的是,原定李紱是午時三刻問斬,在午時二刻時,經百官、三阿哥、弘曆的求情後,雍正從懷裡拿出了

早已準備好的赦免詔書,交給弘曆去釋放李紱。然後,弘曆從皇宮來到菜市口,救下了李紱等人。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按照時間推算,這麼長的距離,一刻鐘內,弘曆無論如何是趕不到的。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這之後,在本劇的閒話中心——伯倫不歸樓中,那群喜歡調侃宮廷秘聞的旗人,講出了其中的些許緣由,原來在午時二刻時候,監斬官的表就停了,單等弘曆前去赦免李紱等人。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能夠在刑部監斬犯人的時間上做手腳,普天之下只有雍正本人能做到。

這些細節拼湊在一起,向我們暗示,雍正壓根就沒打算殺死李紱等人。他安排這樣一個“局中局”,只不過是想給那些反對新政的讀書人一個警告。除此之外,他更重要的目的,是想借這個局,和弘曆演一出雙簧:自己故意判李紱等人死刑,再經弘曆求情後,讓弘曆拿著赦免詔書前去搭救李紱。如此一來,弘曆不僅收穫了朝中清流大臣的讚譽,更是獲得全天下讀書人的好感。將來弘曆繼位後,便能獲得讀書人的一致擁護。

雍正的這些心思,從之前他和弘曆的一次談話也能看出來。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雍正推心置腹地告知弘曆:無論如何都不要得罪天下讀書人!


細節五:雍正安排李衛去賜死年羹堯

年羹堯在取得西北大捷後,日益膨脹,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終於犯了眾怒,連雍正也看不下去,只好賜以死罪。

被雍正安排去執行此事的,不是別人,是他的另一個心腹——李衛。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論資歷,年羹堯追隨雍正的時間要早於李衛。倆人都是從最底層的包衣奴才做起,在雍正的悉心調教下,成為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

雍正安排李衛親自去執行此事,既是希望李衛能夠念在舊情,不要讓年羹堯遭受太多羞辱,另一方面,讓李衛去替自己“清理門戶”,也是對李衛敲響警鐘,讓他以年羹堯為戒,約束自己,不要任意釋放自己的“野心”。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胤禛成為皇帝后,一舉一動都開始透露著“帝王心術”。


細節六:鄭春華唱“兒歌”救下太子

康熙在熱河圍獵期間,發現太子和后妃鄭春華的“不倫行為”後,龜縮在一個古塔之內的太子、鄭春華,先是悄悄熄滅了燈光,後來又點燃了燈光。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就在康熙漸漸走近的時候,鄭春華幽幽然唱起了一首兒歌:

“阿媽阿媽月光光,

阿兒阿兒在夢鄉,

東照流水西照河,

莫驚夢中小兒郎…”

這首看似普通的兒歌,卻令康熙戛然止步,最後灰溜溜地離開,至始至終沒有向任何人點破太子的醜聞。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原因就在於鄭春華所唱的那首“兒歌”的奧秘。

這首兒歌看似平常,卻在關鍵時刻提醒了康熙:

1、太子自幼喪母,孤苦伶仃地活了大半輩子,正如同歌詞中唱的“夢中小兒郎”,希望康熙念在太子可憐的身世,放他一馬。

2、太子雖然犯了錯,但還是康熙的兒子。此刻撞破倆人的醜事,不僅太子無地自容,康熙也會臉上無光。

鄭春華和太子發生苟且之事,雖然是“不倫”、“不光彩”,但是在關鍵的時刻,鄭春華這個弱女子卻顯現出了異常的堅韌與勇敢,用她的勇氣,為太子還有她築起了最後一道防線。即令是強大的康熙,也不敢於突破它。

相比之下,太子的所作所為卻有點猥瑣和軟弱。

太子胤礽和皇妃鄭春華或許是有真情實感的。可惜兩人各自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他們的交往最終就是一場悲劇。後來太子復位後,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不惜安排十三阿哥去殺死鄭春華。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還是應了前文提到的那句話:“最是無情帝王家”!


細節七:隆科多VS年羹堯

作為《雍正王朝》中兩個非常具有個性的角色人物,年羹堯和隆科多的交往也頗具深意。

年羹堯在西北打了勝仗,得意洋洋地返回京城。雍正為了顯示自己對年羹堯的器重,特意安排百官跪迎。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那一刻,在年羹堯看來,是他人生的一次蛻變,意味著他再也不是當初那個跟在胤禛身後的包衣奴才,而是真正的出人頭地,揚眉吐氣了。

不過年羹堯的那股傲慢,當場遭來了隆科多的唾罵:

“什麼東西!”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的確,隆科多是有底氣和實力去唾罵年羹堯。

論輩分,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論權力,隆科多是上書房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位高權重;論出身,隆科多背後的佟氏家族和皇室幾代聯姻,堪稱“血盟”。

年羹堯雖然在西北立了軍功,可是依舊改變不了包衣奴才的出身。

隨後,還是他們兩個人,劇情卻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皇宮之內,也許是在雍正的授意下,隆科多和年羹堯結交了:年羹堯的長子過繼給了隆科多,也就是說年羹堯和隆科多按平輩結交。

整個結交過程中,隆科多一直跪在地上,而年羹堯卻大馬金刀地坐著。

《雍正王朝》中的幾處細節,值得細品一下

明明剛才還在痛罵年羹堯,此刻隆科多卻欣喜地述說自己和年羹堯結交後的“榮幸”。這其中自然有雍正力挺年羹堯的緣故,但是也不排除隆科多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不惜違心地和年羹堯結交,既投了雍正的所好,也借了年羹堯的聲勢。

後來,年羹堯被百官彈劾直至被處死的時候,卻沒看到隆科多站出來幫他說一句話。

這也再次印證了:普天之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