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七律無題詩合集,篇篇都是千古名篇,篇篇有千古名句

無題詩是李商隱的藝術獨創,這些無題詩,是李商隱詩集中最美的詩篇。

清代王漁洋《唐賢小三昧集續集》評:“玉溪《無題》諸作,深情麗藻,千古無雙,讀之但覺魂搖心死,亦不能名言其所以佳也。”

李商隱的詩集中,以“無題”為題的詩,可以認定的有十四首。十四首無題詩中,有五古一首,七古一首,五言六句小律一首,五律二首,七絕三首,七律六首。這十四首無題詩,藝術成就最高的,就是六首七律。

下面,小樓將李商隱將李商隱的六首七律無題輯錄在一起,並對其主題、內容以及佳妙之處稍加申說,以一覽這些最令人心醉神迷的詩篇。

一、無題二首(七律一首)

李商隱七律無題詩合集,篇篇都是千古名篇,篇篇有千古名句

這首《無題》,是李商隱無題詩中主題最易理解的一首。從詩中的“蘭臺”一詞,可以判斷這首詩大約寫於開成四年(839)李商隱任秘書省校書郎之時。

這首七律與一首七絕合編在一起,兩詩內容上有明顯聯繫,從七絕中可以看出,這首詩是寫詩人在某個宴會上,遇到了自己慕名已久的貴家女子,兩人心意相通,但畢竟是有違世俗之情,宴會過後,便無再見可能,只留下一夜美好的回憶。

李商隱的這首詩中的貴家女子,已不可考,甚至所謂的“心有靈犀”也只是詩人的一廂情願,然而李商隱卻將這份感情描寫得無比的謙卑美好。“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一聯,李商隱以其天才般的想象,用靈犀來喻指心靈相通,貌取神,極新奇而貼切,寫出了在明顯無望的愛情中,心靈的交融成了莫大的慰藉,將愛情中的心理體驗寫得極富藝術美感,歷來為人讚賞。

周振甫《李商隱選集》中評:“情致纏綿,設色工麗,把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寫出。構思奇妙,感慨深沉,圓轉流美,精工富麗。”

二、無題二首

李商隱的這兩首無題,一般認為都是陳情令狐綯之作。

李商隱早年受令狐楚賞識,與令狐楚之子令狐綯親如兄弟,後來李商隱改換門庭,兩人漸生嫌隙,直到李商隱的政治傾向明顯傾向李黨時,身為牛黨的令狐綯甚為惱怒,但李商隱一方面念及舊情,另一方面也希望身居高位的令狐綯能幫一把自己,所以屢寫詩文,陳情令狐綯,但令狐綯根本不理睬他。

這兩首詩都是以女子的口吻來寫,所以寄託色彩較為明顯。

李商隱七律無題詩合集,篇篇都是千古名篇,篇篇有千古名句

第一首是寫女主人以渴望與心上人相會,卻久等不至的心情。

據說,在大中三年(849)重陽節,李商隱去令狐綯家裡拜謁,令狐綯卻故意迴避不見,李商隱寫了一首詩《九日》,悼念令狐楚,尾聯“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緣得再窺”,便是直寫令狐綯對自己的無情迴避。這首詩中的女主人公,她與心上人匆匆一晤,未能一語,然後便淪入長期的思念、等待,直到失望,這與李商隱遭到令狐綯刻意迴避的現實情境相似。

當然,詩好不好,並不是因為它有沒有寄託,這首詩的好處在它細膩地表現了女主人公那婉曲的心理變化過程。詩人女主人公深夜縫製羅帳寫起,她一邊縫製羅悵,一邊回憶起上一次與意中人相遇的情景。那時,她心裡羞怯,未敢上前與意中人答話,而意中人的車馬就那樣無情的遠去了。自那以後,女主人公每日每夜地思念意中人,現在石榴花都紅了,還是沒有間中人的消息。現在,她只能痴痴地想象,意中人將他的馬,系在了哪棵柳樹下,等待著好風入懷。

詩中“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一聯,表面是純粹敘事寫景,卻有著心靈化的象徵。女主人公為等待心上人的消息,每天夜裡,她都要等至華燭燒盡,

“金燼暗”,既是寫實,同時也象徵著女主人公內心的期望漸漸變成了失望。女主人公等啊等,現在石榴花都紅了,可是,還沒有意中人的消息,“石榴紅”,既是寫時序遷移,也象徵女主人公內心的寂寞,石榴開花之時,春花已經全部凋謝,那觸目驚心的紅,是青春在寂寞中消逝的象徵。

李商隱七律無題詩合集,篇篇都是千古名篇,篇篇有千古名句

第二首《無題》,寫女主人公對愛情的無望與執著。

女主人公深夜醒來,面對層層帷幕,漫漫清宵,生髮了對愛情的幻滅感。那巫山神女與楚王的故事,原來不過是一場夢,古詩中的小姑,也獨處無郎,一生未嫁,而自己本如菱枝般柔弱,卻偏遭風波摧折,自己空有桂葉般的美質,卻無從得月露滋潤而飄香。愛情,也許只是神話中的夢幻泡影,相思已經毫無益處,還會被人說是清狂,但是,我依然不妨痴情一生。

這首無題同樣是陳情令狐綯,希望令狐綯對處於人生困境中的自己施以援手,不過他也明白令狐綯對自己深懷怨恨,兩人的感情如楚王神女的神話,終成一場夢幻,但李商隱終究渴望兩人能和好。“惟懷此深恩,故雖相思無益,終抱痴情耳。”(清馮浩《玉谿生詩集箋註》)

上述兩首無題,都是陳情令狐綯之作,但不論愛情友情,李商隱最讓人讚賞的,是他將情感寫到了極致。

清代黃周星《唐詩快》中評:“義山最工為情語。所謂‘情之所鍾,正在我輩’,非義山其誰歸?”

三、無題四首(七律二首)

這組無題詩共有四首,前兩首是七律,第三首是五律,第四首是七古。小樓輯錄的是前兩首七律。

所選兩首七律,同樣有人認為詩中有所寄託,不過,劉學鍇餘恕成所著的《李商隱詩歌集解》中指出,兩詩中的“蠟照”、“賈氏”等聯,看起來像實有其事,而且兩詩的寄寓痕跡也不明顯,所以這兩首無題可以看作純粹的愛情詩。

李商隱七律無題詩合集,篇篇都是千古名篇,篇篇有千古名句

第一首寫詩人思念一位遠隔天涯的女子,無緣會合,只能夢中悲啼,醒後思念。首聯寫詩人與心上人會合無期,夢醒之後,斜月空照,晨鐘遙聞,倍感惆悵。頷聯追思夢鏡,詩人積思成夢,夢中也因傷別而悲啼不已,醒來被思念驅使,墨未濃時便急寫書信。頸聯寫室內華美的陳設,寓意空對華屋,而意中人在天之一方。尾聯寫所愛隔山嶽,本已恨蓬山相阻,然所愛之人,尚在蓬山萬重之外,寓恨無窮矣。

李商隱七律無題詩合集,篇篇都是千古名篇,篇篇有千古名句

第二首寫幽居女子對愛情不可抑止的渴望,以及愛而不得的痛苦。首聯寫東風細雨、蓮塘輕雷,隱喻春心萌動和對愛情的希冀。頷聯寫蟾爐雖鎖,仍可添入香料燒香,井水雖深,仍可用轆轤牽引汲水,喑喻情思牽動,難以抑止。頸聯用賈女與韓壽私通,宓妃為曹植枕的典故,都是說情不可抑。尾聯翻說春心不要隨花萌發,屢次相思屢次失望,直似香銷寸寸成灰。“末則如怨訴,相思之至,反言之而情愈深矣。”(明人廖文炳《唐詩鼓吹註解》)

愛情,是世上最美好的東西,但同時也是這世上最痛苦的東西,因為,你內心的情意有可能得不到回應,但是,即使你深知愛情必然帶來痛苦,但依然不能抑止愛的萌發。李商隱的這首無題詩,將這種既讓人渴望,又讓人恐懼,而又不可抑止的愛情,寫得淋漓盡致。

尾聯“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雨灰”,主人公的自我告誡,其實暗示著愛情已如春雨細雨般萌發,但結局必然是相思成灰。整個一聯,象徵著追求——幻滅——再追求——再幻滅的精神歷程,這種無法抑止又必然幻滅、必然幻滅而又無法抑止的感情,是真“情痴”的愛情。

四、無題

李商隱七律無題詩合集,篇篇都是千古名篇,篇篇有千古名句

最後這首無題詩,是李商隱名氣最大的無題詩,這首詩同樣有人認為有寄託,但寄託說頗有牽強附會的感覺,現在普遍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

首聯上句寫愛情受了間阻,相愛的兩個人很難相見,兩人情深意重,既見又忍別。第二句接以春風綿軟、百花凋殘的暮春景象,既點出了雙方分別的時節,又象徵著青春、愛情的逝去,同時暗含著雙方別離時痛苦而無奈的心緒。這一句於寫實中寓含著豐富深永的象徵,《義門讀書記》引馮舒評:“第二句畢世接不出。”

頷聯寫春蠶吐絲,至死方盡,蠟燭燃燒,邊燒邊流下燭淚,直到整支燭都燒成灰,燭淚始幹。這聯用比喻的手法,寫至死不渝的痴情,“到死”、“絲盡”、“成灰”、“淚乾”等語,帶有悲觀絕望的殉情主義精神,將這種痴情表現得深刻而富於悲劇美。

頸聯轉寫意中人的情境,他看到意中人早晨起來,對鏡梳妝,擔心自己的青絲中染髮白髮,他看到意中人,夜裡在寒冷的月光下吟詠,寄託自己的思念。

尾聯說意中人所居之處不遠,希望青鳥代為探望,傳達自己的殷殷情意。

這首無題,寫情鏤心刻骨,直令人神搖心傷,以至於被人批評“情太濃,便不能自攝,入於淫縱”。(清代張謙宜《繭齋詩談》)但也被人讚賞“鏤心刻骨之詞。千秋情語,無出其右”。(清代梅成棟《精選七律耐吟集》)

李商隱的這六首七律無題,雖然有的或有所寄託,但都是以愛情為總主題,它們在古代文人愛情詩的發展史上,具有不朽的藝術價值。這六首七律無題詩,篇篇是名篇,篇篇有佳句,均是適合吟詠背誦的佳作,今集於此,一饗眾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