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中國,鈴木真的失敗了嗎?

1979年,鈴木推出了一款名為“奧拓”的小車,搭載0.5L排量的三缸發動機,最大馬力僅有28匹,三門四座設計,車重僅545kg。第一代奧拓上市之初就大受歡迎,主要得益於其低廉的售價和小巧的造型。受制於當時的排放法規,很多車需要安裝兩個催化器才能達到要求,而奧拓僅需一個,同時三門的設計在稅費上也比五門車型要低。


離開中國,鈴木真的失敗了嗎?


1984年,奧拓迎來換代,由之前的三門變為五門,後輪驅動改為前輪驅動,發動機沿用了第一代車型後期搭載的F5A發動機,排量依舊為0.5L。隨後的1986年和1987年,第二代奧拓接連兩次改款,1987年的改款車型還出現了四輪驅動版本。


1988年,第三代奧拓上市,發動機排量增加到0.6L,並且重新使用了三門設計,副駕一側的車門改為滑動式開啟,進一步增大了車內空間。到了90年代,日本小車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鈴木在1994年推出了第四代奧拓,率先採用了全鋁發動機,樹立了“低油耗、低價格”的品牌形象。1998年,鈴木推出第五代奧拓。2004年,第六代奧拓上市。2008年,第七代奧拓亮相巴黎車展……

離開中國,鈴木真的失敗了嗎?


◆ ◆ ◆ ◆


為什麼開頭要先介紹奧拓的歷史呢?因為奧拓是鈴木進入中國家用車市場的起點,也是中國兵工企業轉型的起點。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的兵工企業開始謀求轉型,進軍民用領域,瞄準的正是剛剛興起的家用汽車市場,但當時幾家兵工企業一沒技術,二沒資源,生產家用汽車成了紙上談兵。1993年,長安、秦川、江北、江南四大兵工企業獲得了鈴木轉讓的第二代奧拓的生產技術,從此走上造車之路。


離開中國,鈴木真的失敗了嗎?


由於生產的奧拓品質更好且掌握了更多生產資源,長安鈴木生產的奧拓成為了銷量主力。在那個桑塔納售價將近14萬人民幣的年代,奧拓售價僅為71000元,成為了當時最便宜的合資轎車,讓不少中國家庭走入了私家車時代。至於秦川等三家企業,要麼破產,要麼被收購,比如秦川后來被比亞迪收購,江南被眾泰收購。


2008年,長安鈴木停產了老款的奧拓,引進了當時剛剛上市的第七代奧拓。第七代奧拓改用1.0L直列三缸發動機,最大馬力71匹,車身尺寸相較老款奧拓大幅增加,上市之初便大受歡迎。

離開中國,鈴木真的失敗了嗎?


2018年9月4日,長安汽車發佈公告稱,已與日本鈴木及鈴木中國達成協議,以1元人民幣現金收購日本鈴木及鈴木中國分別持有的長安鈴木40%及10%股權,收購完成後,長安汽車持有長安鈴木100%股權,公司將由合營企業變為全資子公司,雙方將於12月31日前進行股權交割。


長安汽車一紙公告,宣佈了征戰中國車市25年的鈴木汽車正式退出中國。很多人對鈴木退華的消息感到惋惜,但事實上,鈴木退華早有徵兆。2017年,長安鈴木全年銷量86513輛,同比大幅下滑26%,虧損8482萬元。進入2018年,銷量下滑加劇,對於鈴木來說,鉅額的虧損實在難以承受,不如早日脫身。


離開中國,鈴木真的失敗了嗎?

離開中國,鈴木真的失敗了嗎?

離開中國,鈴木真的失敗了嗎?


◆ ◆ ◆ ◆


多數人認為鈴木銷量暴跌的主要因素是車型尺寸太小,不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鈴木不是沒有掙扎過,2006年,長安鈴木推出了天語SX4,採用了跨界車的設計風格,軸距達到2500mm,在當時來說並不算小,銷量反饋也不錯。2010年,鈴木以進口方式向國內引進了中級轎車凱澤西,當時售價18.98-27.48萬,採用2.4L發動機,高配車型搭載四驅系統。雖然凱澤西的售價相對其進口車的身份不算貴,但面對國產合資車型時價格沒有絲毫優勢,最終銷量敗北。


離開中國,鈴木真的失敗了嗎?


鈴木汽車是全球聞名的小型車專家,這一身份既是褒獎也是桎梏。鈴木汽車當年以省油便宜的奧拓打開了中國市場,但後續產品卻沒有緊跟中國市場發展的步伐,鈴木汽車後來已經意識到了產品不接地氣的問題,但變改的決心和行動明顯不足,在機會轉瞬即逝、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這無疑是致命的!雖然鈴木汽車退出了,但鈴木汽車在中國汽車史上留下的教訓,值得記取。


鈴木汽車已經遠去,但它對中國汽車工業起到的推動作用,不會隨著時間遠去。離開中國,並不意味著鈴木的失敗,那句“不是不愛了,只是不適合”用在此處尤為貼切。

離開中國,鈴木真的失敗了嗎?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