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初中文化,無業,這就是網絡詐騙背後的“操盤手”

一個人想欺騙人類,首先必須化腐朽為神奇。

法信網公佈的(2019)湘03刑再3號刑事判決書,真的是驗證了上面這句話。一群失業人員,大部分是小學、初中文化,搞了一些高大上的金融投資平臺,短時間內就騙了196萬元!真的是化腐朽為神奇

化腐朽為神奇?

這是真實案例,刑事判決書已經公開。該案件中的上訴人(原審被告)是湖南省某縣的一群老鄉,學歷大部分是初中、小學文化,無業在家。

小學、初中文化,無業,這就是網絡詐騙背後的“操盤手”

原審被告人都是湖南省某縣人員,無業在家

不過可不要小看這群人,就是他們,利用一些高大上的金融平臺,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期間,短短的幾個月,就詐騙了196萬元,賺錢速度比一些工廠辛辛苦苦還來得快。

這幫沒文化的失業人員,用什麼手段騙錢呢?刑事判決書裡也有簡單說到,主犯王某,先是找他人購買了8個虛假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這裡順便說下,這些開發和出售虛假平臺的人,也都落網,被另案處理了。

王某搞到平臺後,就以發工資及提成的方式,糾結了其他幾名被告。這些都是王某的老鄉,也都無業,所以很容易就被王某糾結起來了。

之後,這些人就以人工建立微信群發送宣傳資料、發送虛假投資回報截圖等方式,以能得到高額回報為誘餌,共詐騙獲取錢財196萬餘元。

雖然刑事判決書裡沒有說怎麼偵破這起案件的,不過想想也知道了,被騙的人報警,然後查微信群信息,順藤摸瓜,很容易抓到這批人。

詐騙罪的量刑還是挺重的,詐騙公私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這裡的

數額特別巨大,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幾千萬這種。兩高曾在(法釋〔2011〕7號)中,認為3000至1萬元以上、3萬元至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各省高院可以自行微調,不過大致上還是這個數額範圍。

該案件中主犯王某,被判有期徒刑11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其他被告,也都被判了有期徒刑幾年,偷雞不成蝕把米。

詐騙,比我們想象中的猖狂

詐騙離我們並不遙遠,上面被抓的團伙屬於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其實還有些詐騙團伙逍遙法外,割了一波又一波被騙人的韭菜。不少反欺詐中心也一直在發預警通報,勸大家不要上當。

小學、初中文化,無業,這就是網絡詐騙背後的“操盤手”

詐騙分子猖狂一時,不可能猖狂一世。

對於這些詐騙分子來說,雖然大概率難逃法網。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被騙了就是一件天大的事。

所以提醒大家,要讓自己的錢不受損失,就要讓自己的腦保持清醒。每個人都要知道現在的理財收益正常是什麼水平,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

建議大家沒事多看看詐騙相關案例,或許你就會發現自己沒被騙不是自己聰明,而是騙子剛好沒找上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