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號稱荊楚之地,為何簡稱是“鄂”,而不是“楚”或“荊”

一個省的簡稱往往直接代表了這個省的古代文化、歷史積澱等。例如,山西簡稱“晉”,山東簡稱“魯”,是因為歷史上山西曾為晉國之地,山東曾為魯國之地。河南簡稱“豫”,河北簡稱“冀”,只是因為河南曾為九州中的豫州,河北是冀州。

湖北號稱荊楚之地,為何簡稱是“鄂”,而不是“楚”或“荊”

作為歷史上楚國的龍興之地——湖北,卻簡稱“鄂”,這與一貫的命名原則相違背。九州中又沒有鄂州,對於鄂國不知存在不存在,但楚國我們是最熟悉不過了,為何不用楚呢?其實歷史上是有鄂國這個國家的。

湖北號稱荊楚之地,為何簡稱是“鄂”,而不是“楚”或“荊”

在商朝時,鄂國就已經建立了,當時位於山西地域,鄂侯更是當時與西伯侯姬昌齊名的諸侯王。武王伐紂建立周朝之後,周成王將他的弟弟分封到了山西,建立了強大的晉國。不久鄂國的土地就被晉國慢慢地吞併了。鄂國為求發展,只能舉國搬遷,他們搬到如今河南南陽一帶不久後,又遭受了周王室的驅逐。歷經千難萬險,鄂國終於在如今湖北鄂州市安定了下來。

湖北號稱荊楚之地,為何簡稱是“鄂”,而不是“楚”或“荊”

周厲王時期,鄂國聯合東夷反叛周朝。周厲王派大將平亂,結果鄂國大敗,從此鄂國實力大減,無力再躋身大國之中。後來,楚國為擴大疆土,直接攻入鄂國,消滅了鄂國。楚王派兒子鎮守已經滅亡的鄂國,成為了鄂王,原鄂國也被稱為鄂王城。

湖北號稱荊楚之地,為何簡稱是“鄂”,而不是“楚”或“荊”

因為戰國時期戰亂不斷,鄂王朝也被漸漸遺忘。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開始實行郡縣制,把鄂王城設置為鄂縣。到了漢朝時,鄂縣隸屬於荊州江夏郡。三國時期,孫權把國都從公安遷到了鄂縣,改名為武昌(此武昌並非今武昌)。

湖北號稱荊楚之地,為何簡稱是“鄂”,而不是“楚”或“荊”

隋朝時期,隋文帝設立了鄂州,下轄江夏(今武昌區)、永新(今陽新縣)、武昌(今鄂州市)、蒲圻(今赤壁市)。到了唐宋時都沿用隋朝設立的鄂州,未作改變。一代名將岳飛死後也被追贈為鄂王。

湖北號稱荊楚之地,為何簡稱是“鄂”,而不是“楚”或“荊”

元朝設立行省制後,在湖北地區設立了荊湖路行中書省,省會在鄂州,也就是如今武漢市武昌區,荊湖省也被稱為“鄂州行省”。清朝時設立湖北省,行政中心設在了江夏(今武漢市江夏區),依然稱“鄂省”。從三國時期孫權遷都鄂縣開始,“鄂”字在湖北省的知名度,是遠超“楚”字的知名度的。故而,如今的湖北省簡稱“鄂”,符合歷史沿革,更有歷史積澱。

湖北號稱荊楚之地,為何簡稱是“鄂”,而不是“楚”或“荊”

鄂州觀音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