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出來的紅豆之路

改革開放40年

民營企業在創造與創新中摸爬滾打

成為“中國奇蹟”的生力軍!

40年來,

從鄉辦小廠、江蘇首家鄉鎮企業集團、

到跨國現代企業集團,從單一產業到多產融合……

快速發展的腳步串起了民企代表——

紅豆集團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產品、技術創新

上世紀80年代,

除了在全國最早實施品牌戰略,高舉民族品牌旗幟外,

紅豆還非常注重技術和產品的創新。

在紅豆集團創始人周耀庭剛剛接手瀕臨倒閉的針織廠(紅豆集團前身)的那段時間,他天天泡在車間裡,向工人瞭解廠裡的情況,發現工廠面臨困境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技術落後導致產品滯銷,而破解技術難題的人才十分緊缺。但是鄉鎮企業沒有人才分配的指標,苦苦思索的周耀庭把眼光放在了大上海。

憑著執著與真誠,紅豆首先把退休在家的原中華第一棉紡廠宋和根廠長請出了山,並通過其介紹,先後有13位退休老師傅來到了廠裡。紅豆還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大會。淳樸的舉動打動了大上海的老師,他們負責把關每一道工序,從織布、成衣、打樣,到生產管理,全面提高產品質量,並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術教給了這些鄉下的“泥腿子”。為了留住這批有經驗的老師傅,工廠不僅負責他們的食宿,甚至給到每人每月500元的報酬,在當時幾乎就是一筆巨資。為了引進人才,周耀庭還把在大學教書的兒子周海江引進來,成為紅豆的第一個大學生。人才的相繼到來,使得1988年,紅豆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專利產品——護士衫,並風靡全國。新產品推出後,紅豆年利潤從一年幾十萬,發展到一天淨賺10萬。

1992年,隨著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穿著紅豆護士衫走進演播廳,這一產品開始暢銷大江南北,併為紅豆產品打下了全國市場根基。在繼續探索和實施品牌創新中,紅豆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走在行業科技創新產品的前列。

紅豆牌珍珠衫

體制、機制創新

1992年6月16日,

紅豆成立江蘇省首家鄉鎮企業集團——

江蘇省紅豆針紡(集團)有限公司。

同時,公司還下設子公司,子公司下設三級企業,且子公司與三級企業都自主經營,參與市場競爭,獨立核算,這種“小廠大公司”體制,把規模優勢和靈活優勢都集中發揮出來。這項企業運行機制經過實踐中的不斷完善,後來又演變為母子公司制,為紅豆集團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機制上的保證。

開放的股權,是紅豆集團的一大創新。紅豆的股份制開始於1993年。當時作為“蘇南模式”代表的紅豆集團頂著很大的壓力,因為當時有人堅持認為搞股份制就是搞資本主義。但紅豆人敢於改革,因為那時的鄉鎮企業,說是鄉鎮集體人人都有,但大家卻感覺什麼也沒有。而實行股份制,讓員工參股,員工對企業的關切度、關聯度提高了,也就從根本上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公司逐漸形成的內部股份制、內部市場制、效益承包制、母子公司制的“四制聯動”管理機制,產生了集團公司整體發展、“母強子壯”的效應。 1994年8月底,農業部召開全國鄉鎮企業管理科學座談會,紅豆在會上介紹了“四制聯動”,時任國務委員陳俊生、農業部副部長萬寶瑞等領導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它是現代企業進行科學管理的成功範例,對國有企業也有重要借鑑意義。

1992年紅豆成立江蘇省首家鄉鎮企業集團

首創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進入新世紀,

紅豆在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經過多年的探索創新,紅豆集團已建立相對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但是一直注重學習借鑑西方現代企業制度先進管理理念的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制度在對待國家利益、公眾利益上存在著明顯缺陷,並不能保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因此,紅豆集團嘗試把“黨的建設”和“社會責任”融入現代企業管理,形成了“現代企業制度+黨的建設+社會責任”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其中,“現代企業制度”是基礎,“黨的建設”是靈魂,“社會責任”是使命。

紅豆的這一探索得到了中組部的高度肯定,2012年10月向全國推廣了紅豆模式。劉雲山同志到紅豆集團視察黨建時,聽完紅豆這一理論的介紹後,稱讚紅豆這個探索上升到理論層面,很好。

為了讓更多人、更多企業分享紅豆的成功經驗,2017年,周海江治企心血力作,也是他多年在實踐中探索企業發展模式的思考、實踐——《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一書出版。

2017年《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在中央黨校首發

改革開放40年來,紅豆集團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創業者精神,書寫了一曲時代奮進之歌。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一個企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鉅變的縮影。紅豆的創新發展正是國家在改革開放40年來快速發展的一個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