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来的红豆之路

改革开放40年

民营企业在创造与创新中摸爬滚打

成为“中国奇迹”的生力军!

40年来,

从乡办小厂、江苏首家乡镇企业集团、

到跨国现代企业集团,从单一产业到多产融合……

快速发展的脚步串起了民企代表——

红豆集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产品、技术创新

上世纪80年代,

除了在全国最早实施品牌战略,高举民族品牌旗帜外,

红豆还非常注重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在红豆集团创始人周耀庭刚刚接手濒临倒闭的针织厂(红豆集团前身)的那段时间,他天天泡在车间里,向工人了解厂里的情况,发现工厂面临困境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技术落后导致产品滞销,而破解技术难题的人才十分紧缺。但是乡镇企业没有人才分配的指标,苦苦思索的周耀庭把眼光放在了大上海。

凭着执着与真诚,红豆首先把退休在家的原中华第一棉纺厂宋和根厂长请出了山,并通过其介绍,先后有13位退休老师傅来到了厂里。红豆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会。淳朴的举动打动了大上海的老师,他们负责把关每一道工序,从织布、成衣、打样,到生产管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并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教给了这些乡下的“泥腿子”。为了留住这批有经验的老师傅,工厂不仅负责他们的食宿,甚至给到每人每月500元的报酬,在当时几乎就是一笔巨资。为了引进人才,周耀庭还把在大学教书的儿子周海江引进来,成为红豆的第一个大学生。人才的相继到来,使得1988年,红豆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专利产品——护士衫,并风靡全国。新产品推出后,红豆年利润从一年几十万,发展到一天净赚10万。

1992年,随着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穿着红豆护士衫走进演播厅,这一产品开始畅销大江南北,并为红豆产品打下了全国市场根基。在继续探索和实施品牌创新中,红豆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走在行业科技创新产品的前列。

红豆牌珍珠衫

体制、机制创新

1992年6月16日,

红豆成立江苏省首家乡镇企业集团——

江苏省红豆针纺(集团)有限公司。

同时,公司还下设子公司,子公司下设三级企业,且子公司与三级企业都自主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独立核算,这种“小厂大公司”体制,把规模优势和灵活优势都集中发挥出来。这项企业运行机制经过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后来又演变为母子公司制,为红豆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制上的保证。

开放的股权,是红豆集团的一大创新。红豆的股份制开始于1993年。当时作为“苏南模式”代表的红豆集团顶着很大的压力,因为当时有人坚持认为搞股份制就是搞资本主义。但红豆人敢于改革,因为那时的乡镇企业,说是乡镇集体人人都有,但大家却感觉什么也没有。而实行股份制,让员工参股,员工对企业的关切度、关联度提高了,也就从根本上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公司逐渐形成的内部股份制、内部市场制、效益承包制、母子公司制的“四制联动”管理机制,产生了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母强子壮”的效应。 1994年8月底,农业部召开全国乡镇企业管理科学座谈会,红豆在会上介绍了“四制联动”,时任国务委员陈俊生、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等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现代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成功范例,对国有企业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1992年红豆成立江苏省首家乡镇企业集团

首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进入新世纪,

红豆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红豆集团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一直注重学习借鉴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先进管理理念的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制度在对待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上存在着明显缺陷,并不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红豆集团尝试把“党的建设”和“社会责任”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建设+社会责任”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其中,“现代企业制度”是基础,“党的建设”是灵魂,“社会责任”是使命。

红豆的这一探索得到了中组部的高度肯定,2012年10月向全国推广了红豆模式。刘云山同志到红豆集团视察党建时,听完红豆这一理论的介绍后,称赞红豆这个探索上升到理论层面,很好。

为了让更多人、更多企业分享红豆的成功经验,2017年,周海江治企心血力作,也是他多年在实践中探索企业发展模式的思考、实践——《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一书出版。

2017年《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央党校首发

改革开放40年来,红豆集团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创业者精神,书写了一曲时代奋进之歌。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巨变的缩影。红豆的创新发展正是国家在改革开放40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