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廣東清遠市相鄰的肇慶,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境域內設置的四會縣,是廣東省4個最早建制縣之一;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置端州;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端州為興慶軍,重和元年(1118年)易名肇慶府,意為"開始吉慶"。
肇慶有“四塔”:祟禧塔、元魁塔、文明塔和巽峰塔。這四座明代古塔,聳立於西江兩岸,南北各兩座,相互呼應,成為西江流域歷史文化的重要遺產。除了獨特的建築風格外,這四座古塔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有興趣的朋友在網上一搜便知。
四百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正是從肇慶走進中國,開始長達二十七之久的中國生活:一五八三年九月的一天,利瑪竇和羅明堅從西江的下游乘船到肇慶,一上岸,就拜見知府王泮。王泮破例允許利瑪竇等人留在肇慶。使曾多次遭到拒絕入境的羅明堅和利瑪竇鬆了一口氣,在肇慶城南的天寧寺住了下來。
初到肇慶,利瑪竇穿的是中國僧人的衣裳,後來他發現中國人對神靈並沒有太多的敬意,佛教人士並沒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只有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的人,受到人們的尊敬。從此,利瑪竇脫掉了僧衣,改穿讀書人的服裝,讀儒家經典文集,並開始向西方社會翻譯介紹儒家的著作,另外,肇慶西江邊的“仙花寺”正是這段歷史的最好見證。
肇慶,可謂是人間的美食天堂,德慶的傳統小吃竹篙粉、江濱大頭菜、酸榨等遠近聞名,每兩年舉辦一次美食節。肇慶著名餐館有西江飯店、玉屏飯店、星巖野味館等。肇慶菜屬潮州菜系,其中,有不少獨到的美食。
封開杏花雞
杏花雞產於封開縣杏花、魚澇一帶,其肌肉豐滿,脂肪分佈均勻,無論是白切或清蒸,都一樣嫩滑鮮甜,尤以白切最佳。
深坑石螺
深坑石螺以肉質細嫩,爽脆可口而出名,品嚐後回味無窮。除清蒸外,最常用的食用方法是炒石螺。此外,據介紹,用鮮石螺煲粥,食之清甜,且有清熱、降火等功效。石螺棲息在水質清淨的山區溪河中的石壁或石縫,晝伏夜出,以取水中微生物為食。深坑石螺一般如手指大小,螺體細長,呈黑色或暗黃色,其中一種天生沒有螺尾,煮食時免卻許多麻煩,讓人稱奇。
四會瀨粉
四會瀨粉,俗稱粉仔,源自清塘民間。先以粘米粉用適量清水攪拌成糊,然後用特製的瀨粉缽盛上,糊粉蔥缽底幾個小孔迅速流落鍋中的開水裡,形成圓條,煮熟後用篩子撈起,泡清水(俗稱“過冷河”)即可。食用時,起猛火起鍋,下適量上湯,再放瀨粉,以醬油、胡椒粉、肉粒、蔥蒜等作佐。
封開牛雜
在封開的大街小巷中,都會有牛雜攤。牛雜不但可以暖和身體,而且物美價廉,美味可口。牛雜一般都是由以下這些材料組成:牛腸、牛百頁、牛肚、牛肺、蘿蔔、地瓜、馬鈴薯、腐竹等等。
文慶鯉
文慶鯉中的“慶”為同音字,原字為上“山”下“乃”,產於肇慶市鼎湖區沙浦鎮文朗,它有別於一般鯉魚,最大的特點是:粗看,圓頭圓腦,渾身滾圓;細看,縮頭聳肩,頭小嘴勾,身肥體圓,身上有三條金線自腮部一直延伸到尾部。
德慶菜酢
德慶菜酢,是用德慶當地出產的各種蔬菜如芥菜、白菜,大頭菜、蘿蔔、黃瓜,竹筍、豆角、辣椒,子、蕎頭、蕹菜等加鹽醃製而成的。此外,薯苗、芋莢、花生葉,甚至刀豆、牛奶於等都可以醃製成酢。菜酢有酸酢{溼酢)和鹹酢(幹酢)之分:酸酢帶水醃製,如芥菜酢、豆角酢、酸筍酢,黃瓜、蕹菜酢等;幹酢則經過反覆醃曬.去掉水分,有蘿蔔大頭菜酢、花生葉酢和芋莢酢等。
肇慶裹蒸粽
逢年過節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世習。肇慶裹蒸系粽子中的一種。肇慶人制裹蒸非常講究,一要選用具有色綠、葉香、防腐的冬葉作裹蒸的外皮;二要選用上好糯米和當年綠豆;三是做餡的豬肉以肥瘦相間的為上乘;四要加五香粉、麴酒作調料,以使餡味醇香、肥而不膩。
將浸泡過的糯米和綠豆沙、豬肉餡等用模具包出有稜角的裹蒸來;之後把裹蒸放到桶裡用明火煲煮十個小時以上,直至糯米、綠豆、豬肉完全融合為止,吃起來香糯醇厚。
肇慶一直是廣東省聞名已久的旅遊城市,它更加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作為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這裡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結合地,宋徽宗和包拯都曾到過這裡,到了近代,這裡又成為兩廣總督府的駐地,孫中山先生也曾在這裡手書“眾生平等,一切有情”八個大字。在光影襯托下,巖前村四周是古樸的老房屋,七彩的湖光山色,悠閒自得的居民,還有時而經過的船隻,時間彷彿仍然停留在舊時光一樣。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閱讀更多 大羅言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