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想翻身變成“有錢人”,需要多長時間?心理學家稱21天足夠了

窮人想翻身變成“有錢人”,需要多長時間?心理學家稱21天足夠了

生活本就是殘酷的,財富也大多數屬於更多的富人,所以我們每天都在為了更好的生活摸爬滾打著。

前些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詞,用來形容當代的窮人,叫做“價格敏感型人群”,既委婉,又最真實。

窮人一直都很忙碌,但是又總會因為財富問題發愁,所以什麼都需要,但是什麼又不敢買,於是在生活的種種細節上,來大打折扣,他們也不想,但是又無奈。

窮人想翻身變成“有錢人”,需要多長時間?心理學家稱21天足夠了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芭芭拉艾瑞克,為了調查窮人的生活,她花了三個月的時間進入底層,以一個窮人的身份進入工廠,租房子開始生活。

最後她發現,即便自己打三份工,依舊無法滿足自己的支出,溫飽滿足了,但是卻沒有錢看病。

於是越來越多的窮人每天努力的在工廠裡幹活,但是仍舊無濟於事。他們不敢有太大的花銷,所以就哪也不去,一直忙於做工。

她最後在《我在等層的生活》一本書中寫到:人越窮,行動越受限。”

我們受制於社會控制之下,按照一定的規律和節奏有條不紊的生活中著。只不過窮人要生活得更加艱難,甚至會被更多無形的力量多控制。

窮人想翻身變成“有錢人”,需要多長時間?心理學家稱21天足夠了

窮人的身份並非一成不變,無論是基努裡維斯還是馬雲,他們都完成了一種自我的蛻變。

窮人想要變成富人,需要的並非是我們經常以為的資本、機會、人脈,而應當是一種思維的轉變。

窮人翻身變成“有錢人”,需要多長時間?心理學家稱21天足夠了。

因為,心理學家針對人的習慣形成特點,提出了21天效應。

他們認為人們把一個人形成一種新習慣或理念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也就是我們的想法,行為在21天被無限重複那麼就會成為習慣。

窮人想要擺脫當前的困境,就要擺脫落後的思想,養成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窮人想翻身變成“有錢人”,需要多長時間?心理學家稱21天足夠了

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做?

一、告別自卑,從小事做起,嘗試超越自我

窮人的內心大都有自卑感的存在,這是長期的人際交往中的碰壁造成的,同時還來源於與他人不一樣的經濟地位落差。

我們發現窮人內心更加畏懼挑戰,他們更加選擇於安逸,選擇在一個固守的相對穩定的環境中生活。

這種自卑感,導致了很多窮人不敢正視自己,更不敢過高的審視自己。正是由於骨子裡的自卑感,導致他們無法前進。

打破自卑感,需要的是我們一步步地去踐行,從一件簡單的小事做起,一點點地去超越自我。在經過反覆的努力後,這種自卑感就會有意識地降低。

窮人想翻身變成“有錢人”,需要多長時間?心理學家稱21天足夠了

二、敢於接受新鮮事物,勇於融入新的圈子

在我們形成一個習慣之前,所有想做的事情都是刻意的,需要自我特別去注意的。

窮人不敢融入新的圈子,他們更沒有勇氣建立更高層次的社交關係。

所以我們發現,他們的人脈並不多,而且相對單一。

我們完全可以融入到不同的圈子裡,走進社會大群體,參與到人際關係中,也許你沒有物質上的資本,但是卻可以依靠你的魅力去吸引別人。

從主動與別人交流開始,初次的1~7天是一個需要自我嚴格去剋制的,而後隨著時間的遞進,我們的行為被反覆加工記憶,就會變成無意識的,或者是不自主的。

窮人想翻身變成“有錢人”,需要多長時間?心理學家稱21天足夠了

三、選擇張弛有度的空間,才有更多的時間審視自我

任何習慣在21天后,就不會不自覺地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離了它,反而我們會覺得難受。

對於窮人來說,要有一個“彈性”的思維,選擇更加張弛有度的空間。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冷靜下來審視自己當年的局面,開始能夠理智地面對自己的情形。

是否是因為自己的一個想法,導致了自己長期困守在一種並不舒適的環境下生存著。

人是需要進步的,富人也總是在花最少的時間和最小的力量賺著更多人的錢。

窮人則成為富人的賣力者,所以我們該去做的就是選擇一個屬於自己張弛有度的環境,給自己留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而絕對不是被迫生活,以導致自己行為更加受限。

窮人想翻身變成“有錢人”,需要多長時間?心理學家稱21天足夠了

總之,思維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所以需要我們前期靠著自我的毅力去踐行,窮人之所以窮,窮的是思維。

所以我們就要在21天的時間裡,養成一種新的思維,然後去打破這種舊的思維習慣,來一步步的提升,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真實價值。

參考資料:《我在底層的生活》、《社會應用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