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早期會有哪些症狀?如何預防大腸癌?

空心樹子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生。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寫過很多很多大腸癌的片子,大多數都是已經出現了症狀才就診,好一點的就是隻能周圍淋巴結的轉移,不幸運的是很多子龍出現了肝臟和遠處的多發轉移。大腸癌的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要靠做腸鏡篩查。

今天寫了個結腸癌手術後複查病例,75歲老年男性,因為腹痛、腹脹,伴發肛門排便排氣減少10天就診。

跟大家解釋下什麼叫肛門排便排氣減少,就是好幾天不拉大便不放屁了,老人家好幾天不拉大便可能很常見,因為很多老人家都便秘。但是不拉大便不放屁好幾天,又出現腹脹,腹痛,醫生聽到這樣的描述,診斷腸梗阻沒問題了。就是腸子裡的糞便和氣體被堵住了,排不出來。

出現腸梗阻的原因有很多,老人家最常見的就是腫瘤,就是癌。這個老人家做了個CT,確實有東西堵住了腸子,就是結腸癌,位於橫結腸。癌腫長大了,管腔就窄了,大便就排不出來,出現了梗阻。


這個老人家除了橫結腸有癌腫之外,CT上還發現乙狀結腸也有一個癌腫。就是說結腸有兩個地方都出現了癌症,這是多中心的結腸癌。

大腸癌的症狀有哪些?

大腸癌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也可以出現腹痛、腹脹、腹瀉、便血、肛門停止排便排氣等症狀,還有就是出現了明顯的體重減輕,也要注意可能會有癌症。

病例1.這是一個75歲的大爺,反覆便血伴腹痛1周,一週前出現便血,色暗紅,與大便相混雜,並伴有腹痛。糞便稀爛,不成形。自行用止痛藥物治療,沒有好轉而就診,近期有體重下降。做CT發現結腸癌已經出現了肝臟多發轉移,雖然說只有一週的症狀,但是這個腫瘤起碼長有半年時間了。可惜,沒有任何症狀,在早期沒有發現。

病例2.這是一個70歲男性,反覆腹瀉半年,老人家以為是吃壞了肚子,老家人反覆的腹瀉和便秘交替都需要警惕。今天老人家由家人陪同下來檢查。CT做出來下圖,可見12cm大的結腸癌。這麼大的腫塊,肯定不止長了半年的。


如何預防大腸癌?

早期結直腸癌沒有症狀,不容易被發現。早期大腸癌的治療效果非常好,可以達到治癒可能。所以結腸鏡的體檢特別重要,特別是是結腸癌家族史的,有結直腸息肉的人要進行息肉的切除,切除後要隨訪。

另外大腸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也與飲食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高脂肪和低纖維素飲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結腸癌也多了起來。在生活上,要低脂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適當鍛鍊,定期腸鏡體檢。做一次腸鏡沒事,可以三到五年再做一次。


小影大夫


大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大腸癌主要包括了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早期會有哪些症狀呢?

非常遺憾,早期大腸癌往往沒有任何的症狀和體徵,等到出現不舒服,就有可能是大腸癌的中晚期了。大腸癌的患者,有可能會出現以下的症狀:

便血,可以表現為便鮮血或者黑便;

腹痛,腹脹,可表現為腹部隱痛,伴有腹脹的症狀。

腹部腫塊,有少部分患者,可以在肚子上摸到一個腫塊,有可能就是癌症的包塊。

腹瀉或者便秘,有一部分患者,得了腫瘤之後,會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可以出現腹瀉或者便秘,或者是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貧血,大腸癌患者,長期慢性的失血,可以出現貧血的症狀。

想要早期發現大腸癌,主要依靠體檢,例如,化驗大便,可以知道大便裡面有沒有紅細胞,有沒有出血,如果有的話,需要進一步做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是發現大腸癌的最主要手段,做腸鏡可以確診早期腸癌和息肉,對於早期病變,還可以在腸鏡下治療,切除病變。

如何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與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有關係,預防大腸癌,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少吃高脂肪食物,保持健康的身材,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

戒酒,做到滴酒不沾;

少吃加工肉和紅肉,例如培根,臘肉,香腸,豬肉,牛肉,羊肉等等。

定期體檢,從45歲左右,開始做腸鏡篩查,如果沒有問題,可以5年後複查腸鏡。


普外科曾醫生


大腸癌的癌症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其中直腸癌的發病率更高,在所有的消化道癌症中,發病率也是比較高的一種,所以我們平時所說的大腸癌多是指直腸癌。


上圖是直腸癌術後的病理報告。


今天就來說一下直腸癌的一些症狀以及發病前的預防。

很多的癌症如果發現的早,及時的進行相關的治療,預後還是比較好,所以就像問題中關心的一樣,關心直腸癌的早期症狀。

但是,實際上,不僅僅直腸癌,其他的癌症也是一樣,在早期很少有症狀,一旦出現明顯臨床表現症狀就是中晚期了,更別說一些特異性的症狀了。

(1)直腸癌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在大便方面,大便性狀、質地、排便規律、夾雜其他,這些都是直腸癌會出現的表現。

例如之前正常的一日一排的大便,現在變成數日一排,大便乾結,並且大便帶有一些膿液或者大便帶血;也可能由之前正常的大便出現腹瀉,一日數行,質地稀薄,帶有紅白相間的膿液,並且伴隨肛門周圍的不適感。

(2)除此之外,隨著腫瘤的不斷長大,使得可供大便通過的腸管變細,也就導致大便的形狀越來越細,這是直腸癌的一個相對比較特殊的表現。

直腸癌的預防該怎麼做呢?

還是需要從它的發病原因入手,雖然現在直腸癌的發病原因不是十分的清楚,只是知道賀生活習慣、環境以及遺傳因素有關,但是研究表明,直腸較大的息肉是直腸癌的一個誘發因素,所以出現直腸較大息肉要及時的進行治療。

另外平時注意攝入足量的植物纖維,減少高脂肪的攝入,均衡飲食。對胃腸道也是很好的,如果出現上述不適症狀謝一定要及時到胃腸外科就診。


張浩醫生


大腸包括結腸和直腸,結腸又包括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直腸雖然大約12~15釐米,但腫瘤的發生率大約佔大腸癌的百分之五十。因為結腸癌與直腸癌在臨床症狀有不同之處,以下分兩種腫瘤症狀分別探討。

直腸癌早期有哪些症狀?

直腸通過肛管與肛門連接,早期的直腸癌有大便帶血、裡急後重(總是感覺大便拉不完,拉不乾淨),很多人誤認為是痔瘡發作了,把直腸癌早期的症狀也忽略掉。隨著癌症的發展,腫瘤進一步增大可以出現大便困難、便秘,甚至會導致腸梗阻的發生。除此之外,發熱、解粘液便、貧血、消瘦等情況也是直腸癌的常見症狀,但此時可能已經發展為中晚期的癌症。



結腸癌早期有哪些症狀?

大部分結腸癌的病人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僅有少數的病人表現為大便性狀的改變、腹瀉與便秘相互交替,還有一些有腹痛,腹脹等症狀,中晚期之後,腫瘤熱、腸梗阻、噁心嘔吐、黑便、消瘦、貧血等症狀也會隨之而來。

根據以上觀點得出,除了直腸癌早期有明顯的大便帶血或裡及後重的情況之外,大部分的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很好的預防大腸癌呢?



規律的生活習慣,不熬夜,適當的鍛鍊,勞逸結合,均衡飲食,避免大魚大肉,適當進食蔬菜和水果,不抽菸,不飲酒等良好的生活習慣均有利於對抗和預防癌症。除此之外,應該積極的治療腸道炎症、息肉、腺瘤等腸道的疾病,有腸道疾患的病人應該每年複查一次腸鏡,40歲以上普通正常人,也應該3~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如發現問題應積極處理。


李醫生告訴你


(2018年10月3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大腸癌目前是我國五大癌症之一,實在太常見了,作為專科醫生,我每個月都會遇到1、2例腸癌患者,大部分的患者都是中晚期居多。經常有病友問道,醫生,我之前一點症狀都沒有,怎麼一查就查出癌症呢?這個其實不奇怪,因為腸癌的症狀比較隱蔽,不典型,但瞭解腸癌,平時注意觀察,是可以及早發現癌症的。

我的一個伯母就是因為大便帶少許血絲,不放心,就去做了腸鏡檢查,就發現早期結腸癌,經過手術等治療,目前已生存了10幾年了。所以說,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防治疾病的關鍵。

我們該如何識別癌症?如何預防?

腸癌的高危因素:遺傳,過多食用動物脂肪及蛋白(經常大魚大肉),缺乏新鮮蔬菜及纖維素食品,家族性腸息肉,結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結腸血吸蟲病肉芽腫。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

1、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腹瀉,便秘,糞便帶血,粘液膿血便,常常為最早出現的症狀,常常因為特異性低,易被忽略。

2、其他如腹痛、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大便變細、消瘦、乏力等。

腸癌的預防措施:

1、多吃蔬菜少吃肉,不吃魚生;

2、每天儘量大便;

3、減肥;

4、腸鏡不是體檢的常規檢查,對有以下一些情況的,有慢性腹瀉的患者,消瘦查不出原因的患者,有解反覆血便的患者,建議做腸鏡;有家族性腸息肉、結腸腺瘤每年定期查腸鏡,做病理;有潰瘍性結腸炎、結腸血吸蟲病肉芽腫的患者要及時治療原發病,有吃魚生史的人要注意體檢。

5、適量的運動,生命在於運動。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我是藥博士,研究癌症早期篩查多年,對大腸癌早期篩查有一定的瞭解。

消化科醫生提醒:一定要密切觀察自己的大便,不要小看大便的改變,任何蛛絲馬跡,都可能是大腸癌來臨的徵兆。

1、便血,容易忽略,都以為是痔瘡或者是便秘導致,其實大便帶血,還伴有消瘦、腹痛、貧血等,是應該非常警惕的。

2、便秘,也容易忽略,尤其是新近突然發生的便秘或者原有便秘現象突然加重,則需要高度警惕大腸癌。

3、排便感覺改變,比如經常感覺有便意,但是拉不出來,或者每次拉出來很少,或者大便的形狀變細,呈條索狀,都應該警惕了,而往往到了這個時候,腫瘤已經出現了,而且已經較大了,已經阻塞腸腔了。

4、排便習慣改變,突然出現排便不規律,排便時間不固定,排便次數也不固定了,也需要高度警惕大腸癌。

應該做哪些檢查?

要想更好地發現大腸癌,最佳的檢查方式是腸鏡!像什麼CT、B超之類的方式其實是不太靠譜的。

建議高危人群,最好每年進行篩查,能有效的篩出來癌前病變,及早的進行手術,可以有效的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降低死亡率,所以定期檢查尤為重要。主要應該做2項檢查:

1、大便潛血檢查,需連續3天留取早晨大便行潛血試驗

2、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癌的金標準,所以必要時一定要做。

大腸癌的便血VS痔瘡的便血

有時候比較難區分這二者,其實一點都不難,因為大腸癌和痔瘡這兩種疾病發生的位置大不相同啊。

就是因為位置不同,所以便中帶血這個就容易區分,痔瘡的血是便便表面的鮮血,而大腸出血則是在便便中夾雜的暗紅的血,還有大量的黏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大腸癌還有其他的分辨方式,比如上面提到的便秘、排便習慣、大便性狀、排便感覺等,比如痔瘡通常是不會出現便秘問題的。

醫生告知:預防大腸癌,做到五點:

1、飲食需要調整,低脂低蛋白飲食,拒絕某些醃製加工過的肉類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等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

2、戒菸限酒。已經有非常明確的證據表明,腸癌的發生,菸酒是第一危險因素。

3、及時補充水分,幫助排便,成年人最好每天喝2500毫升左右的水。

4、多運動,提高新陳代謝,同時增加腸胃的蠕動,可以使容易癌變的息肉減少。

5、定期體檢篩查,建議高危人群,每年做1到2次的篩查。

【藥博士】簡介

博士,執業藥師,高級營養師,守護生命健康,拒絕偽養生,手把手調養一個健康的你!


不藥博士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我爺爺在60歲時死於直腸癌。對於腸癌,我是很關注的。

腸癌的病因與遺傳、環境因素有關,在早期,沒有特異性的變現,可能會出現大便習慣的改變、次數、性狀的變化,或是便有帶血或黏液。

預防著重注意兩點:

一是預防得病。在大腸癌的發病中,研究表明,與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有關。我爺爺小時候家裡窮,很早父母就去世了。後來自己努力成家立業,靠勤勞過上了較好地生活。那時候吃肉多,特別是肥肉,能吃幾碗。另外老家的習慣是,過年殺豬,醃製燻成臘肉。別人家殺一條豬,我家殺四條,因此吃得致癌物也是不少的。所以,病從口入。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在用嘴巴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帶著腦子,腦子裡還得懂。

二是早發現。早發現,治療效果好,長期存活沒有問題。看到我們社區的腸癌的老人,活二十多年的,我打心眼裡羨慕,為我爺爺感到心痛,為他們感到高興。他們有知識、有條件,有病及時治療。我聽父親講,爺爺四十多歲時就老說肛門不舒服。每次走完路,都需要在山澗找水洗洗。但他沒有去看病,沒有進行正規的檢查。所以,永遠不要忽視健康。生病了不僅自己受罪,您的親人更是難受。這種難受會一直存在。

綜上,預防大腸癌跟預防任何疾病都是一樣的。第一步:思想上重視,有相關的知識儲備,知道怎麼預防,要防大腸癌,多吃菜少吃油、肉等太多高蛋白的東西,少接觸致癌物,很多包括煙燻、燒烤、醃製食物等。第二步:嘴上把好關,科學健康飲食。第三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身體不舒服別抗。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不管有沒有症狀,建議45歲一定要篩查結腸鏡。

我爺爺沒能等到我學醫,告訴他這些。

但願每個人都有醫學常識,保重自己的身體,在人生的旅途中少點病痛。

本人武小一,家庭醫生,分享醫學常識。請您關注我,關注健康!


武小一家庭醫生


醫學上大腸癌是指大腸粘膜上皮和腺體發生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可以統稱為結直腸癌。而結直腸癌的好發年齡又以40—60歲之間多見。實際上結直腸癌並不是在結直腸粘膜上突然發生的病變,而是經歷了一個複雜的演變過程,即:結直腸正常粘膜→結直腸腺瘤→結直腸癌變;而結直腸腺瘤又可以再細分為:增生微腺瘤→早期腺瘤→中期腺瘤→晚期腺瘤;這整個過程大約需要經歷10—15年。

因此在大腸癌轉變過程中,早期常無特殊症狀,當出現臨床表現時,一般已經發展到中期了。而大腸癌的典型表現主要有:嚴重的貧血貌,短期內迅速消瘦,大便次數明顯增多,常伴有粘液血便,有的還有無力感、腹痛、腹脹的表現。

那麼該如何預防大腸癌呢?首先要明確不應等到出現臨床表現時才採取措施,而是要在大腸癌轉變過程早期還沒有出現症狀時就要採取措施了。如有些疾病雖然不是大腸癌,但是卻有轉變為大腸癌的潛能,稱為大腸癌的癌前疾病,如腸息肉狀腺瘤、增生性息肉病、幼年性息肉病、絨毛狀腺瘤、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如果患有此類疾病,就需要早期治療,從而阻斷上述大腸癌的轉化過程,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而且大腸癌是一類遺傳學背景比較突出的惡性腫瘤,其中約10%—15%的大腸癌病人為遺傳性結直腸腫瘤,常見的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腸癌(HNPCC)。他們患大腸癌的概率幾乎是100%,因此如果有這樣的疾病同樣需要儘早進行預防性治療了。





渠成健康進修站


您好,我是李繼臣,一位中醫腫瘤科的老中醫,能有幸回答您的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癌前期最顯著的徵兆就是有臭雞蛋味道的屁它預示的是大腸或胃腸道的腫瘤風險。

因為這種味道是蛋白質代謝到最後已經腐敗時才會產生的。

其次是臭魚味道的屁,它預示著你的心腦血管可能出現了問題。

有腥臭味的屁,說明這是伴有血的味道。

而這個血,就是我們的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導致血液積聚在患者腸道中,胃酸及腸道細菌把血液分解,會產生腥臭味。

另外,腥臭味的屁還有可能是身體心血管缺血的問題。

胃腸道基本的運動都是靠平滑肌,而滋養肌肉的正是血管,一旦肌肉出現缺血的問題,平滑肌就很難正常工作,難以幫助腸道將氣體排出。這些廢氣長期囤積在身體裡,加之細菌發酵就容易造成腥臭味。

一旦有以上症狀,請及時就醫,以防拖成癌症。

如果患者身體上真的出現了大腸癌早期的症狀,找到醫生進行及時治療才是正確的選擇。如果患者處於癌症初期,及時治療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死亡。到達癌症中後期,醫生可能會推薦患者進行靶向治療,放療,化療甚至器官移植等手術。

當然也有一些治療風險較小的治療方法,比如中醫治療方法,行之有效的中醫療法有“中醫三位一體療法”和“中醫經穴埋植術”等等,這幾種方法都是在抗癌中醫專家們數十年的抗癌經驗基礎上發展的無毒副作用的抗癌療法,對患者的治癒十分有益。

我是李繼臣主任,和癌症打了一輩子交到,大家有什麼關於癌症的問題,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會盡力為大家一一回復。


李繼臣主任


大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部位的不同,又可分為直腸癌和結腸癌。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人數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需要我們引起足夠的重視。大腸癌在發病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已經發現已處於中晚期,預後較差。如何預防和早期識別大腸癌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相關知識。


大腸癌早期可無明顯症狀隨病情的進展,可出現以下症狀:①排便習慣的改變:如平常規律的排便突然變得不規律,大便次數的增多等;②大便性狀的改變:可表現為大便的變細,也可出現血便(常於大便混在一起)、粘液便等;③腹痛或腹部不適:隨病情進展可有腹部疼痛不適,可表現為隱痛,如出現腸梗阻,可出現持續性劇烈疼痛;④腹部腫塊:主要見於腫塊型的結直腸癌,隨時間增加,腫瘤會逐漸增大;⑤腸梗阻相關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停止排便等;⑥貧血及全身症狀:如消瘦、乏力、低熱等。

大腸癌的發病與遺傳、環境等多因素均有關,常見的環境因素如不合理飲食(高脂肪、低纖維等)、腸道慢性炎症(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腸道息肉(主要是多發性息肉和家族遺傳性息肉等)、血吸蟲和其他因素(如盆腔放射、吸菸等)等。大腸癌的檢查主要推薦為腸道內鏡檢查,可以直觀觀察腸壁,並可取活檢行病理檢查。其他檢查還有大便常規、直腸指檢等。

希望大家重視大腸癌,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做到合理飲食,適當減少紅肉及肉製品的攝入,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要適當運動,避免久坐不動,並注意控制體重;要積極戒菸、限制飲酒。同時,對於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議常規體檢腸鏡。有炎症性腸病、息肉等病變的患者,要及時治療或切除,並注意隨訪。對已明確診斷大腸癌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正規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