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不婚,曾经被称剩女的蒙曼老师,却坚持自己的婚姻追求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在蒙曼老师这在合适不过,从百家讲坛到诗词大会,她的诙谐幽默处处散发着灵魂的魅力,在今天这样一个以色为美的时代,老师的风采再次证明;美人再骨不在皮。

45岁不婚,曾经被称剩女的蒙曼老师,却坚持自己的婚姻追求

利落的短发,爽朗的笑声,温文尔雅的蒙曼老师看上去颇有晋魏风骨。《百家讲坛》捧红了一大批学术明星,蒙曼是属于成名较晚的,但也是其中最年轻的。她说:“即使年轻,我也不会有什么压力,主讲人其实和老师一样,同样是传道授业解惑,只不过我的听众从大学生变成了大众,上有八旬老人,下有五岁的孩子。”就这样,受欢迎的蒙曼老师也多了一些昵称。被比作“小于丹”据说这个雅号来自鼎鼎大名的易中天老师,很多喜欢蒙曼老师的朋友替老师鸣不平;蒙曼就是蒙曼,不是别的任何人。老师坦然淡定,伶牙俐齿,谈笑自如的说: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是女性,都是短发,我们讲课的风格其实很不一样,希望喜欢我们的朋友多关注我们不同的地方而不是相同的地方。

45岁不婚,曾经被称剩女的蒙曼老师,却坚持自己的婚姻追求

除此之外,老师还对“女权”有着独特的见解。蒙曼老师生于河北,有着燕赵的豪迈犀利,也有异于常人的才情。生于书香世家的她,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在诗词的氛围中成长,在耳濡目染中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无论有多忙,她都一直保持这一习惯。17岁那年,蒙曼就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31岁成为中央民族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老师为人低调,一心钻研学术,后来成为《百家讲坛》最年轻的讲师。事业一路高升的蒙曼老师,感情却是一片空白,45岁的她仍然孑身一人。

现实生活吃瓜群众总是很多“蒙曼再才华出众又怎样,到头来还不是剩女一枚?”老师并不认可这些说法,痛批“剩女”一词,她用语精辟犀利:“我们经常说剩饭剩菜,剩女的称呼本身就是对女性的侮辱。这种说法,是男权观念未全部清除的表现。”时代在发展,因总总原因不能结婚就被判定是“剩男”“剩女”的说法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不尊重人的,她的想法,与负责主持第6版词典修订工作的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不谋而合,最终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剩女”一词被拒之门外。

45岁的蒙曼老师用她自己的方式活出不一样的人生。老师反对男权观念但也不激进女权,老师曾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进步,是可以不通过奋斗得来的。女性想要的一切,更应该通过奋斗得到,这是一个不容质疑的大前提。

男性是家里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他们也是工作中的前辈,同事和伙伴,而不是敌人。我们需要与男性交朋友,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在男女平等的问题上,老师有独立的思考,魅力又果敢的坚持自己的想法。

45岁不婚,曾经被称剩女的蒙曼老师,却坚持自己的婚姻追求

关于婚姻她曾在《诗词大会》中点评了三句关于古代爱情的诗句,至今让人难忘:“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是形容在爱情与婚姻之前的一种期待,还没有开始,内心里总是想要追求最美最纯的爱情。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这是对夫妻相处过程中一些困难事件的描述,形容守婚的不易。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蒙曼老师把这句诠释为夫妻离婚后的一种悲伤。

以上三点是老师对爱情、婚姻的思考,“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老师等待的是白首偕老的婚姻,世俗的眼光终归是世俗的事。不管将来有没有“王子”老师都有自己的婚姻思考。

也有人说,是不是越成熟就越难爱上一个人,其实不是,只是越成熟,越能看清楚爱。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渴望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所以毫无保留的爱对方。这或许也是现有婚姻的悲哀吧!很多人虽然结婚了但并没有脱单。

像蒙曼老师这样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与诗书为伴,自由随性的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哪里还会孤单。

2020.2.19观诗词大会笔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