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獨處

讀書與獨處 | 依欗聽雨

讀書與獨處


尋一處清淨之地,沏一杯香茗,心無旁騖,遠離喧囂與繁雜,捧一本好書閱讀,鍛鍊了思維,陶冶了性情,感覺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得到了昇華。愛因斯坦說過:做一個獨處的人,它給你時間去驚歎,去追尋真理,去擁有神聖好奇心,它使你的生活值得過。

曾經有人問我,你性格樂觀開朗,這麼獨守一隅,不感到寂寞嗎?我不置可否,有書為伴,內心豐盈,何來寂寞?當走過了青春年少,經歷了世態炎涼,忽然頓悟,曾經有多少時光白白虛度?美好年華不懂珍惜?

現在的我每時每刻都惜時如金,除了必須的工作與健身,閒暇之餘,讀書,是我最大的愛好。當忙裡偷閒,置身一隅,讀一本好書時,就如同相遇人生導師,與一個偉大的心靈對話。不得不說,如果一個人於靜心閱讀之中深領其會,你就會發現,不讀書是一種多麼大的遺憾。書在給你指點迷津、解疑釋惑的同時,這些精神食糧就如同吃飯一樣,在經年的歲月中,會深入骨髓,融入血脈,磨礪意志,伴你成長,使你的人生有一個大的飛躍。

當你感到萎靡不振、對生活失去信心時,你就去讀一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人可以被打倒,卻不能被打敗的硬漢精神會鼓勵你無堅不摧,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當你怨聲載道,牢騷滿腹,抱怨重重時,你就去讀一讀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那種身殘志堅,不向命運屈服,堅韌不拔的毅力會讓你發奮進取、增強信心、笑對人生;當你感到命運多舛,前途迷茫,步履維艱時,你就去讀一讀餘華的《活著》,那份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苦難、無聊和平庸,就算是人在動物本能與人性之間苦苦掙扎,也體現了絕望的不存在,你就會感嘆,活著本身所具有的實際意義。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明代詩人于謙把書比作故人,可見其愛書的程度。這耳熟能詳的佳句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多麼賦予內涵、深入人心。

晨曦中,開卷閱讀,文字如朝霞點亮我的未來;慕色裡,學而不厭,沁潤心田,我感到了生命的律動。就像周國平所言: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心情翻飛起波瀾。

讀書與獨處,讓我堅定信念,開拓視野,使心靈的皺褶得以舒展,這何嘗不是可以釋放自己,愉悅身心的最佳選擇。

讀書與獨處 | 依欗聽雨

作者簡介:依欄聽雨。山東壽光,以平常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誠摯心對別人,以進取心對自己,作品散見於報刊網絡文學微信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