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出演《牡丹亭》杜麗娘,明清女伶人成為湯顯祖的知己

我是江城女子林憶南,瞭解更多文藝知識,點擊上方“關注”我

《牡丹亭》一完稿,便得到了文人士大夫們的青睞和追捧,更因其獨特的人文情感,吸引了一大批的女性讀者。

後來《牡丹亭》改編成戲曲,被搬上戲曲舞臺,也讓更多的人能感知杜麗娘對愛情的追尋。

與《牡丹亭》接觸最多的可能是文人士大夫,也可能是那些看戲之人,但還有一群人我們也不能忽視,就是那些出演《牡丹亭》中杜麗娘一角的女演員們。

現在《牡丹亭》作為崑曲最有代表性的傳統戲而被很多觀眾喜愛,而其中杜麗娘的扮演者也更是吸引了我們更多的關注。

單雯是江蘇省崑劇院新一代的“杜麗娘”,是“崑曲皇后”張繼青老師的愛徒,也是第二十九屆戲曲梅花獎的得主。

因出演《牡丹亭》杜麗娘,明清女伶人成為湯顯祖的知己

單雯

她曾經就在採訪節目中表示,自己在每個年齡段飾演杜麗娘時,都會對角色有新的體會。

剛剛學《牡丹亭》時,自己不過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老師教怎麼唱自己便怎麼學,完全不懂戲中人物的感情。

等到了十六七歲,和戲中杜麗娘一般大的年紀時,也會懂得杜麗娘那種對愛情的渴望,對心上人的思念。

明白了杜麗娘這個人物的情感,單雯說,每次自己在舞臺上飾演杜麗娘時,都會覺得自己就是杜麗娘,杜麗娘喜她便喜,杜麗娘悲她便悲。

其實在明清時期的戲曲女演員們也和單雯有著同樣的感受,她們在飾演杜麗娘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杜麗娘,說她們是湯顯祖的知己也不為過!

正是因為戲曲女演員們和《牡丹亭》的接觸是自己對人物的藝術再現,所以她們在體會《牡丹亭》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時,也會與女讀者、女觀眾有不一樣的效果。

在《牡丹亭》完稿的第二年,湯顯祖寫了一首《七夕醉答君東》,其中就描寫了戲曲女演員們演出《牡丹亭》的情景。

因出演《牡丹亭》杜麗娘,明清女伶人成為湯顯祖的知己

也就是說,女伶人們早早地就將《牡丹亭》搬上了戲曲舞臺,和男伶人一起,在明清時期譜寫了美妙、動人的《牡丹亭》演出史。

青樓女子中善歌者

在《崑曲演出史稿》中,明清時期的女伶人被分為了三類,即專業的戲曲女演員、青樓女子善歌者和私家歌姬。

在清朝初期,王士禛就在《望江南·秦郵有贈》中明確指出,南京秦淮河有女妓擅長《玉茗堂四夢》(即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又稱臨川四夢)

江南好,又過落花朝。玉茗歌殘情歷歷,金堂人散水迢迢,魂去不須招。

而在明朝末期南京秦淮河的女妓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香君

因出演《牡丹亭》杜麗娘,明清女伶人成為湯顯祖的知己

崑曲《桃花扇》李香君劇照

在明末才子侯方域的《答田中丞書》和《李姬傳》中,就記載了李香君“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尤落落有風調”。

因李香君善演《牡丹亭》的事廣為流傳,所以清朝的孔尚任將這段史事創作為傳奇小說《桃花扇》,後也被改編為崑曲,搬上戲曲舞臺。

在《桃花扇》的第二齣《傳歌》和第二十五出《選優》中,孔尚任就專門為李香君設計了學唱《牡丹亭》和表演《牡丹亭》的情節。

專業戲曲女演員

關於專業的戲曲女演員,在乾隆年間“雙清班”中有一位叫喜官的女演員,她以扮演崔鶯鶯和杜麗娘而著稱。

在《揚州畫舫錄》中記載:

顧阿夷,吳門人,徵女子為崑腔,名雙清班,延師教之。初居小秦淮客寓,後遷芍藥巷。班中喜官《尋夢》一出,即金德輝唱口……小玉為喜官之妹。喜官作崔鶯鶯,小玉輒為紅娘;喜官作杜麗娘,小玉輒為春香,互相評賞。

喜官與小玉在生活中是一對好姐妹,在舞臺上則是一對好搭檔,親密的血緣關係讓他們彼此之間沒有隔閡,而互相欣賞、互相激勵,則使得她們在表演中不斷進步。

因出演《牡丹亭》杜麗娘,明清女伶人成為湯顯祖的知己

私家歌姬善歌者

在明清時期,私家歌姬中擅長《牡丹亭》的有很多,在有記載的史料中,曾經在家中演出過《牡丹亭》的有:

錢岱女樂、唐獻可女樂、吳琨女樂、查繼佐女樂、李明睿女樂、王永寧女樂等等。

在這些女樂中有名有姓的歌姬很少,只有錢岱家的女樂馮翠霞姓名雙全,吳琨家的江孺名阿蘅、昌孺名阿荃,查繼佐家的女樂有些藝名。

其他歌姬則以模糊的面孔出現在白紙黑字之間,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明清時期私家歌姬地位的低下和卑微。

在這些歌姬中,演技最好的是江孺昌孺,潘之恆曾稱讚江孺“情隱於幻,登場字字尋幻,而終離幻”,稱讚昌孺“情蕩於揚,臨局步步思揚,而未能揚”。

因出演《牡丹亭》杜麗娘,明清女伶人成為湯顯祖的知己

《牡丹亭》劇照

由此可見江孺、昌孺的演技深得湯顯祖至情至性的精髓,並上升到了“情痴”的境界。

雖說這些出演《牡丹亭》的女演員們在身份上各有不同,但是在舞臺表演上還是具有鮮明特色的。

能夠扮演《牡丹亭》中的各種角色

我們上面提到了李明睿家的歌姬,曾經有一次他家演出《燕子箋》、《牡丹亭》,邀請好友前來觀看。

好友李元鼎看完之後,就寫下了絕句八首,來記載此次演出的情形,而這八首詩恰好對應了生、旦、小生、小旦、末、淨、醜八角。

而且我們將李元鼎所寫的這這八首詩和湯顯祖的原作進行對比的話,會發現二者基本完全吻合。

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李明睿家的歌姬具有能扮演《牡丹亭》中各類角色的能力,而

行旦的細分,也是女藝人們表演能力進一步提升的表現。

不僅如此,明末杭州有位名伶商小玲,也擅長演《牡丹亭》,但她常演《尋夢》、《鬧殤》兩處,所以她應該是主攻旦角。

因出演《牡丹亭》杜麗娘,明清女伶人成為湯顯祖的知己

而李明睿家的歌姬不僅能唱好旦角戲,也能演好其他的行旦,可謂是對自身表演能力的突破。

女伶或以唱工見長,或以做工擅長

這些女伶人中,在唱工方面表現突出的有查繼佐家的女樂,錢岱家的馮翠霞,而馮翠霞據說很受主人家的喜愛,我想這應該和她高超的唱工有一定的關係。

做工方面有卓越成就的有女伶周玲表演的《尋夢》,女妓巧官的《離魂》,有“水晶簾畔,雲母屏前,遙動歌塵,彷彿臨風倩女也”之稱。

而唱工、做工都擅長的則是前面提及的吳琨家的江孺和昌孺。

其實我們都知道,女性扮演旦角,有著先天的優勢,符合自身的生理條件,但是扮演生角和淨角,在做態方面更需要表現與本身性別不同的身段,難度更大。

這些女藝人們,憑藉著對唱戲的嚴格要求,突破了很多表演上的難點,可見她們表演的成功,也正是因為她們出色的表演,也促進了《牡丹亭》的傳播。

因出演《牡丹亭》杜麗娘,明清女伶人成為湯顯祖的知己

《牡丹亭》以生旦戲為主

明清時期女伶人經常演出《牡丹亭》,不僅豐富了《牡丹亭》的表演歷史,也推動了戲曲生行旦行表演藝術的成熟。

在可查閱的文獻中,我們會發現,《驚夢》、《尋夢》、《鬧殤》、《拾畫》、《叫畫》、《離魂》等劇目的演出比例很高,而這些戲都是生旦戲。

從劇目上看,《牡丹亭》是一部情愛戲,渲染的是女主人公杜麗娘對愛情的渴望和生死追求,男主人公柳夢梅對愛情的忠貞和生死維護。

對明清時期的女演員們來說,在塑造人物形象時,要了解兩位主角的性格和特點,還要把握二人追求愛情的心理路程和前因後果,還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表演手段將主角的所思所想呈現在觀眾面前。

因出演《牡丹亭》杜麗娘,明清女伶人成為湯顯祖的知己

單雯

我們前面提到的杭州名演員商小玲,就是一位十分擅長演《牡丹亭》的藝人,她當時也是和杜麗娘一樣,有心愛之人,卻不能結為夫婦,心中十分鬱鬱寡歡。

所以她每次在舞臺上演《尋夢》、《鬧殤》等劇目時,彷彿自己就是杜麗娘一樣,纏綿悽婉,臉上盡是淚痕。

有一次也是演《尋夢》,唱到“待打併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恨相見”時,突然就暈倒在地了,等到演春香的演員上前去看時,她已經氣絕了。

對於商小玲來說,她與杜麗娘有著共同的情感體驗,在演出時,她情不自禁的將自己和杜麗娘融為一體,這樣的演出是十分成功的,但是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是慘痛的。

但是她在扮演杜麗娘的過程中,也品味到了湯顯祖在杜麗娘身上賦予的獨特的情感,這也對她自己的人生觀、愛情觀和社會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