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出演《牡丹亭》杜丽娘,明清女伶人成为汤显祖的知己

我是江城女子林忆南,了解更多文艺知识,点击上方“关注”我

《牡丹亭》一完稿,便得到了文人士大夫们的青睐和追捧,更因其独特的人文情感,吸引了一大批的女性读者。

后来《牡丹亭》改编成戏曲,被搬上戏曲舞台,也让更多的人能感知杜丽娘对爱情的追寻。

与《牡丹亭》接触最多的可能是文人士大夫,也可能是那些看戏之人,但还有一群人我们也不能忽视,就是那些出演《牡丹亭》中杜丽娘一角的女演员们。

现在《牡丹亭》作为昆曲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戏而被很多观众喜爱,而其中杜丽娘的扮演者也更是吸引了我们更多的关注。

单雯是江苏省昆剧院新一代的“杜丽娘”,是“昆曲皇后”张继青老师的爱徒,也是第二十九届戏曲梅花奖的得主。

因出演《牡丹亭》杜丽娘,明清女伶人成为汤显祖的知己

单雯

她曾经就在采访节目中表示,自己在每个年龄段饰演杜丽娘时,都会对角色有新的体会。

刚刚学《牡丹亭》时,自己不过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老师教怎么唱自己便怎么学,完全不懂戏中人物的感情。

等到了十六七岁,和戏中杜丽娘一般大的年纪时,也会懂得杜丽娘那种对爱情的渴望,对心上人的思念。

明白了杜丽娘这个人物的情感,单雯说,每次自己在舞台上饰演杜丽娘时,都会觉得自己就是杜丽娘,杜丽娘喜她便喜,杜丽娘悲她便悲。

其实在明清时期的戏曲女演员们也和单雯有着同样的感受,她们在饰演杜丽娘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杜丽娘,说她们是汤显祖的知己也不为过!

正是因为戏曲女演员们和《牡丹亭》的接触是自己对人物的艺术再现,所以她们在体会《牡丹亭》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时,也会与女读者、女观众有不一样的效果。

在《牡丹亭》完稿的第二年,汤显祖写了一首《七夕醉答君东》,其中就描写了戏曲女演员们演出《牡丹亭》的情景。

因出演《牡丹亭》杜丽娘,明清女伶人成为汤显祖的知己

也就是说,女伶人们早早地就将《牡丹亭》搬上了戏曲舞台,和男伶人一起,在明清时期谱写了美妙、动人的《牡丹亭》演出史。

青楼女子中善歌者

在《昆曲演出史稿》中,明清时期的女伶人被分为了三类,即专业的戏曲女演员、青楼女子善歌者和私家歌姬。

在清朝初期,王士禛就在《望江南·秦邮有赠》中明确指出,南京秦淮河有女妓擅长《玉茗堂四梦》(即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

江南好,又过落花朝。玉茗歌残情历历,金堂人散水迢迢,魂去不须招。

而在明朝末期南京秦淮河的女妓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香君

因出演《牡丹亭》杜丽娘,明清女伶人成为汤显祖的知己

昆曲《桃花扇》李香君剧照

在明末才子侯方域的《答田中丞书》和《李姬传》中,就记载了李香君“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落落有风调”。

因李香君善演《牡丹亭》的事广为流传,所以清朝的孔尚任将这段史事创作为传奇小说《桃花扇》,后也被改编为昆曲,搬上戏曲舞台。

在《桃花扇》的第二出《传歌》和第二十五出《选优》中,孔尚任就专门为李香君设计了学唱《牡丹亭》和表演《牡丹亭》的情节。

专业戏曲女演员

关于专业的戏曲女演员,在乾隆年间“双清班”中有一位叫喜官的女演员,她以扮演崔莺莺和杜丽娘而著称。

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载:

顾阿夷,吴门人,征女子为昆腔,名双清班,延师教之。初居小秦淮客寓,后迁芍药巷。班中喜官《寻梦》一出,即金德辉唱口……小玉为喜官之妹。喜官作崔莺莺,小玉辄为红娘;喜官作杜丽娘,小玉辄为春香,互相评赏。

喜官与小玉在生活中是一对好姐妹,在舞台上则是一对好搭档,亲密的血缘关系让他们彼此之间没有隔阂,而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则使得她们在表演中不断进步。

因出演《牡丹亭》杜丽娘,明清女伶人成为汤显祖的知己

私家歌姬善歌者

在明清时期,私家歌姬中擅长《牡丹亭》的有很多,在有记载的史料中,曾经在家中演出过《牡丹亭》的有:

钱岱女乐、唐献可女乐、吴琨女乐、查继佐女乐、李明睿女乐、王永宁女乐等等。

在这些女乐中有名有姓的歌姬很少,只有钱岱家的女乐冯翠霞姓名双全,吴琨家的江孺名阿蘅、昌孺名阿荃,查继佐家的女乐有些艺名。

其他歌姬则以模糊的面孔出现在白纸黑字之间,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私家歌姬地位的低下和卑微。

在这些歌姬中,演技最好的是江孺昌孺,潘之恒曾称赞江孺“情隐于幻,登场字字寻幻,而终离幻”,称赞昌孺“情荡于扬,临局步步思扬,而未能扬”。

因出演《牡丹亭》杜丽娘,明清女伶人成为汤显祖的知己

《牡丹亭》剧照

由此可见江孺、昌孺的演技深得汤显祖至情至性的精髓,并上升到了“情痴”的境界。

虽说这些出演《牡丹亭》的女演员们在身份上各有不同,但是在舞台表演上还是具有鲜明特色的。

能够扮演《牡丹亭》中的各种角色

我们上面提到了李明睿家的歌姬,曾经有一次他家演出《燕子笺》、《牡丹亭》,邀请好友前来观看。

好友李元鼎看完之后,就写下了绝句八首,来记载此次演出的情形,而这八首诗恰好对应了生、旦、小生、小旦、末、净、丑八角。

而且我们将李元鼎所写的这这八首诗和汤显祖的原作进行对比的话,会发现二者基本完全吻合。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李明睿家的歌姬具有能扮演《牡丹亭》中各类角色的能力,而

行旦的细分,也是女艺人们表演能力进一步提升的表现。

不仅如此,明末杭州有位名伶商小玲,也擅长演《牡丹亭》,但她常演《寻梦》、《闹殇》两处,所以她应该是主攻旦角。

因出演《牡丹亭》杜丽娘,明清女伶人成为汤显祖的知己

而李明睿家的歌姬不仅能唱好旦角戏,也能演好其他的行旦,可谓是对自身表演能力的突破。

女伶或以唱工见长,或以做工擅长

这些女伶人中,在唱工方面表现突出的有查继佐家的女乐,钱岱家的冯翠霞,而冯翠霞据说很受主人家的喜爱,我想这应该和她高超的唱工有一定的关系。

做工方面有卓越成就的有女伶周玲表演的《寻梦》,女妓巧官的《离魂》,有“水晶帘畔,云母屏前,遥动歌尘,仿佛临风倩女也”之称。

而唱工、做工都擅长的则是前面提及的吴琨家的江孺和昌孺。

其实我们都知道,女性扮演旦角,有着先天的优势,符合自身的生理条件,但是扮演生角和净角,在做态方面更需要表现与本身性别不同的身段,难度更大。

这些女艺人们,凭借着对唱戏的严格要求,突破了很多表演上的难点,可见她们表演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她们出色的表演,也促进了《牡丹亭》的传播。

因出演《牡丹亭》杜丽娘,明清女伶人成为汤显祖的知己

《牡丹亭》以生旦戏为主

明清时期女伶人经常演出《牡丹亭》,不仅丰富了《牡丹亭》的表演历史,也推动了戏曲生行旦行表演艺术的成熟。

在可查阅的文献中,我们会发现,《惊梦》、《寻梦》、《闹殇》、《拾画》、《叫画》、《离魂》等剧目的演出比例很高,而这些戏都是生旦戏。

从剧目上看,《牡丹亭》是一部情爱戏,渲染的是女主人公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和生死追求,男主人公柳梦梅对爱情的忠贞和生死维护。

对明清时期的女演员们来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了解两位主角的性格和特点,还要把握二人追求爱情的心理路程和前因后果,还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表演手段将主角的所思所想呈现在观众面前。

因出演《牡丹亭》杜丽娘,明清女伶人成为汤显祖的知己

单雯

我们前面提到的杭州名演员商小玲,就是一位十分擅长演《牡丹亭》的艺人,她当时也是和杜丽娘一样,有心爱之人,却不能结为夫妇,心中十分郁郁寡欢。

所以她每次在舞台上演《寻梦》、《闹殇》等剧目时,仿佛自己就是杜丽娘一样,缠绵凄婉,脸上尽是泪痕。

有一次也是演《寻梦》,唱到“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恨相见”时,突然就晕倒在地了,等到演春香的演员上前去看时,她已经气绝了。

对于商小玲来说,她与杜丽娘有着共同的情感体验,在演出时,她情不自禁的将自己和杜丽娘融为一体,这样的演出是十分成功的,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

但是她在扮演杜丽娘的过程中,也品味到了汤显祖在杜丽娘身上赋予的独特的情感,这也对她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和社会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