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每日一練4

【每日一練】

1.“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持之以恆,導之以行”符合( )的規律。

A.智育過程

B.德育過程

C.心理諮詢

D.教育學生

2.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和提高的過程,其實施順序( )。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

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行為開端,行知情意依次進行

D.視具體情況,可以有多種開端和順序

3.受教育者學習、修養和內在化的客體是( )。

A.德育方法

B.德育規律

C.德育內容

D.德育原則

4.品德心理結構中最具有動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5.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高度發展的“合金”,就構成了( )。

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操

C.道德品質

D.道德行為

6.張某是高中一年級學生,經常在上課的時候根據班裡的其他同學的性格特徵畫人物漫畫。班主任發現後,並沒有嚴厲批評他,而是充分肯定了他的繪畫天賦,並且讓他擔任宣傳委員,具體負責黑板報和“課外園地”的設計工作。在班主任和全班同學的鼓勵下,張某不僅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克服了上課不認真聽講的毛病,後來還如願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在對待張某上課畫漫畫這件事上,班主任遵循的主要德育原則是:( )。

A.疏導原則

B.教育影響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C.長善救失原則

D.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

7.下面能反映個人品德的行為是( )。

A.他每天堅持把臥室打掃的乾乾淨淨

B.他總是菸酒不離

C.營業員不小心找錯了錢,他主動退還

D.他有病也不去看醫生

8.德育原則是德育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下列能反映疏導原則的是( )。

A.要儘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儘可能的尊重一個人

B.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C.君子欲納與言而敏於行

D.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9.德育過程的矛盾包括(多選題)。

A.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矛盾

B.德育與智育的矛盾

C.德育與教學過程的矛盾

D.受教育者與德育內容、方法的矛盾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矛盾

10.懲罰是有效課堂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師不是不可以懲罰學生,而是應把懲罰作為處理問題的一部分,並且注意方式方法。以下關於使用懲罰的指導性原則表述正確的是(多選題)。

A.不要濫用

B.懲罰方式與懲罰的行為在邏輯上沒有關係

C.學生的每一種不良行為都應該接受相應的懲罰

D.慎用

E.注意懲罰方式與懲罰行為在邏輯上的相關關係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題幹描述內容符合,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的知、情、意、行互動發展過程的德育規律。

2.【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和提高的過程,其實施順序是視具體情況,可以有多種開端和順序。

3.【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德育內容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會思想、政治和道德規範,是受教育者學習、修養和內在化的客體。

4.【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道德情感是學生產生品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實現轉化的催化劑。

5.【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學生的道德品質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

6.【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長善救失原則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於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以達到長善救失的目的。

7.【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C選項反映了這個人良好的一種品德行為,A選項是一種道德意志, B選項、D選項都不是有關品德的行為。

8.【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該題考查德育原則。疏導原則又稱循循善誘原則。“要儘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儘可能的尊重一個人”體現的是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指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育,體現的是因材施教原則。“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指君子說話要謹慎,做事要敏捷。“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體現的是疏導原則。

9.【答案】ADE。中公講師解析:德育過程的要素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的內容和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矛盾由諸要素之間產生。

10.【答案】ADE。中公講師解析: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慎用懲罰,懲罰方式要與懲罰的行為在邏輯上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