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釀、老麥甜酒和甜醅,哪一種美味讓你心醉神迷

曾經對酒釀和甜酒兩種食物心存疑惑。從百度的詞條來看,甜酒不過是酒釀的另一種稱法,但實際上,甜酒和酒釀還是有區別的。

外觀上來看,酒釀比甜酒要稀釋多了,甜酒做好了,其實是需要衝水煮或者兌涼水喝的,酒釀就沒必要兌水,其形態就是液體的,裡面有些發酵好的米粒。

口感上來嘗,酒釀很甜,但是甜酒更甜,剛做好的嫩甜酒味道鮮一點柔和一點,沒那麼甜膩,但是老甜酒真心甜,還有一股酒味。

在酒釀與甜酒之外,還有一種形似味似的食物:藏區甜醅。其製作方法與前二者相似。

今天美食PK就拿酒釀、甜酒和甜醅同臺PK,這三種老祖宗們留下來的食物,至今依然帶給我們無窮的味覺感受。

首先來看酒釀。

酒釀、老麥甜酒和甜醅,哪一種美味讓你心醉神迷

酒釀圓子湯

酒釀還有酒糟、醪糟、糯米酒這些叫法。做得很好的酒釀味道極為滋補甜美:少量的酒精味兒使得酒釀有酒的芬芳味道,還有著大米天然的甜味兒,香味四溢,米花浸在酒裡,綿軟清甜,入口即化。它是江南人最地道的鄉味兒。江南人愛吃酒釀,就像廣東人愛喝湯一樣。江南女子的漂亮、智慧和風情,就跟酒釀一般醇厚、香甜和馥郁。

在中國人釀酒史上,酒釀其實是釀酒過程中出現的產物。

中國釀酒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1500 年,中國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從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古酒殘留物的發現, 表明我國釀酒歷史至少可以 上溯到距今9000年前。

從釀酒的文字記載來看,有關酒的文獻也不計其數。《孔叢子》有言:“堯舜千鍾。”在堯時,酒已流行於社會。《史記》記載,儀狄造“旨酒”以獻大禹,這是以糧釀酒的發端。《周禮天官酒正》中記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史記·殷本紀》中寫道“以酒為池、懸肉為林”;《詩經·國風·豳風》中“十月獲稻、為 此春酒”“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等。

《調鼎集·白酒娘》中記載:“白糯米一斗,夏日用冷水淘,浸過夜,次日撈起蒸熟,不要傾出,用冷水淋入甑內至微溫為度,傾扁缸攤涼。用白酒藥三粒,搗碎如粉,拌飯鋪平,飯中開一鍋穴,再用碎白藥一粒。糝勻窩穴四周。其缸用包袱蓋好。三日,其窩有酒,即成酒娘。”酒娘,即酒釀。酒釀的做法大抵如此。從製作工藝上看,其實酒釀就是一種糯米酒。

當時的酒有黍米釀造的黍米酒、用糯米釀造的糯米酒、用粳米釀造的粳米醪、還有甜菜酒白醪酒等等。無論是祭祀天地、祖先還是慶賀征戰或農業豐收,中國人都有喝米酒的習慣。酒釀作為一種糯米酒,自然也伴隨了中國人無數春秋年代。

酒釀怎麼吃?酒釀煮蛋、酒釀湯圓、酒釀蒸菜等等。《紅樓夢》第六十二回記載了一道“酒釀清蒸鴨子”,即用“酒釀”蒸的鴨子。曹雪芹先生留下的這道食譜,很多人都試圖還原,用酒釀清蒸的鴨子,實則口感並不好吃,甜鴨子的口味,似乎現代人並不買賬。

酒釀、老麥甜酒和甜醅,哪一種美味讓你心醉神迷

酒釀清蒸鴨子

但酒釀做菜卻是有其依據的,首先酒釀足以解膩、去腥味。然後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這也是科學的。 甜酒釀中除含有米、水、乙醇和糖分外,還含有多種有機酸、蛋白質、氨基酸和多肽等易被人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而乙醇、低聚糖、 氨基酸和多肽這些物質,經國外研究證明,對人體確實具有保健作用。

說到酒釀蛋和湯圓,我會想起我們湘西這邊的甜酒蛋和甜酒湯圓。同樣是煮蛋和煮湯圓,但是甜酒的味道更為香濃。

一般來說,甜酒是以糯米制成,做法很簡單。糯米浸泡24小時,然後蒸熟,蒸熟後放酒麴,把放了酒麴的熟糯米蓋上紗布,再放24小時,基本就熟了。

酒釀、老麥甜酒和甜醅,哪一種美味讓你心醉神迷

甜酒

在我們這,坐月子時,家人們總會給產婦煮一大碗甜酒蛋,多喝甜酒,溫潤、滋補、養血和下奶。月子坐得好,面色紅潤,眼睛明亮,氣血足,自然人就恢復得好,寶寶也會隨產婦一樣健康。

作為湘西侗家媳婦兒,在生完孩子後,我自然也享受到了這種待遇。

但我最愛的還是媽媽做甜酒剛出籠的時刻。剛剛熟的嫩甜酒,口感真的是很嫩很香,那種嫩是新米出籠的嫩,米香味兒在舌尖繚繞,酒味全無,甜味剛剛好,不膩味,不悶胸。不用兌水,直接舀一大碗吃,香到魂魄裡,甜到心尖尖。

只是那種嫩甜酒的享受,只有半天時間,過了那半天,甜酒就會逐漸老化,甜度逐漸上漲,直至抵達最高點。甜酒做好後放在冰箱裡冷藏,在一週到半個月的時間風味特好,過了這段時間,甜酒就老了,老甜酒的酒味漸濃,打開罐子蓋兒,一股酒味撲鼻而來,這酒味與我們這邊的米酒味道大致相仿,所以在招待客人時,有時候愛捉弄人的主人,拿米酒敬客人,說喝口甜酒解解渴。

客人問,這甜酒怎麼酒味那麼濃啊?主人就說,是老甜酒。不知道情況的客人就喝下去了。

這裡的米酒也是甜甜的、口感好。但是喝下一大碗,人就差不多飄飄然了。

以糯米做的甜酒不算特色,最讓人回味無窮的,是我們湘西這邊的老麥甜酒。老麥甜酒其實六七十年代的人吃得比較多。喝點老麥甜酒,一整天臉上都是紅暈的,心中充滿幸福感。

老麥甜酒,製作食材是大麥。上溯到5000年,居住在青海的古老羌族,開始大麥的栽培。

羌族大致從中亞高原而來。史書上記載,羌族和漢族交涉甚少,僅有《易經》上記載過有一次商朝討伐羌人的戰爭。《商頌》裡說:“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不敢來亨,莫不敢來王,曰商是常”。意思是當初商朝開國君主成湯時,包括遠自氐、羌的部族,沒有敢不來參與祭祀的,沒有敢不來朝供商王的,都說商是要經常參拜的宗主。到漢朝時期,西域諸國居住著氐羌行國,在青海和黃河上流兩岸,居住著羌族。

由於漢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與西域諸國建交,大麥這些西域的物種開始在中原普及。由於漢武帝好武功,向四方征服,推行郡縣制,南方小國如福建、滇國、南越國等都被征服,從而郡縣化。這個過程中,不同的物種、族群、習俗等從北方被帶到了南方。

在湘西這塊土地上,大麥於是也變成了製作甜酒的一種食材。大麥為青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成熟果實,與小麥的營養成分近似,但纖維素含量略高,因為大麥麥殼粗糲,人們通常叫做老麥。

老麥甜酒的製作,與糯米甜酒製作大致相仿,但是多出一道工序,即在浸泡之前,要用碓把麥殼舂掉,舂麥殼也是有技巧的,一般要兌上糠這些穀子皮,然後麥殼才更容易與麥粒分離。

做好的老麥甜酒,呈淡黃色,吃在嘴裡,是一股獨特的麥香。老麥甜酒有種更原始更天然的滋味,讓人沉醉。如果說糯米甜酒是一位溫婉的可人兒,那麼老麥甜酒還有著原始女人的野性。

然而,現在老麥甜酒不多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高粱甜酒、包穀甜酒、小米甜酒和紅米甜酒。老麥甜酒的滋味,也就停留在那一輩人心中了。

甜酒、酒釀這些有下奶功能,最後一種PK的食物甜醅,也同樣有養氣血、下奶、補虛的作用。

酒釀、老麥甜酒和甜醅,哪一種美味讓你心醉神迷

甜醅

甜醅是西北地區的一種特色小吃。它的原料是青稞製成。主要是藏區的人們食用。當地人形容甜醅的味道,一個字形容:甜。幾年前我和老公一起去青海吃到過甜醅,濃濃的酒香味道帶著一股甜味。酒味比糯米甜酒重,口感清甜濃郁。甜醅裡的青稞味道十分的香,而且比糯米耐嚼,關鍵是回味無窮,總覺得對青海美食最心有所念的,還是這碗甜醅。

提到藏區,我不由想起趙爾豐收復西藏的那段歷史,19世紀末,英國勢力到達印度北部,威脅中國西南,1902年英國要求中英西藏三方談判所謂“主權”之爭。當時,趙爾豐在川招募兵勇,訓練了一支裝備精良作戰悍勇軍隊。1908年,趙爾豐被任命為駐藏大臣兼川滇邊務大臣。

接下來的幾年裡,趙爾豐率川兵入藏,屢敗英國組織操縱的西藏叛軍,改土歸流。《趙爾豐經歷情況及其永世》注中記載:“爾豐之治邊也,先與兵威,……邊地既定,即從事各種建設。……但奠定西康政治之始基,宜為趙氏。……趙本人亦明敏廉潔,辦事公正。犯法者雖近親不稍恕,康人多信服之”。

當時,隨趙爾豐進軍西藏的兵將裡,有的將領隨身帶著家屬征戰。征途中,一位將士的夫人剛分娩,一方面征途疲憊,一方面營養缺乏,遲遲不下奶,新生兒沒有奶水喝。這時候,士兵們打聽到甜醅有下奶的作用,於是給夫人端上了甜醅,結果產婦一喝完甜醅,沒多久就開始奶水出來。這段不可考的軼事,為藏區美食增加了幾分神奇色彩。

江南糯米酒釀以其清甜醇厚調動人們的味覺神經,家鄉的老麥甜酒以其香醇濃郁讓一輩人牽掛,藏區的青稞甜醅,由於食材的區別讓口感更具風情。這些古老悠久的食物,總讓我們的舌尖念念不忘之餘,以古老滄桑的歷史和傳奇,耐人尋味並被津津樂道。但願你今生有幸,能夠在它們的原產地品嚐到這三種食物,人生是一個逐夢的過程,而對食物的追根溯源,也莫不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