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明萬曆時小說中常說的‘貂鼠臥兔兒’、‘海獺臥兔兒’。“到了冬天,更有用貂鼠、水獺等珍貴毛皮製成額巾,繫裹在額上,既可用作裝飾,又可用來禦寒,是一種非常時髦的裝束,俗稱‘貂覆額’,或稱‘臥兔兒’”。——《中國曆代婦女妝飾》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臥兔兒:古代女子的冬季奢侈品,是抹額的奢華版。明代抹額較為流行,與此同時,中國傳統傢俱也發展到了巔峰時期。與抹額極為神似的為明式傢俱中的“窪堂肚”和“壼門式輪廓”。雖作用不同,其形皆能追溯相同的傳統文化底蘊,可謂歷史文化審美的完美統一。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抹額的造型也有多種:有的中間寬闊,兩端狹窄;似明式傢俱中的“窪堂肚”。如上圖。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有的中間狹窄而兩端寬闊,中間窄的在使用時多將兩耳遮蓋。因為這種抹額兼具禦寒作用,所以叫暖額。形似明式傢俱的壼門式輪廓。

我們以經典傳統傢俱說“窪堂肚”和“壼門式輪廓”。

窪堂肚:牙條中不下垂,成弧線形。常見於椅子上的券口牙子。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扇形南官帽椅。扇形南官帽椅,紫檀制,尺寸:前寬75.8釐米;後寬61釐米;深60.5釐米;座高51.8釐米;通高108.5釐米。椅子為王世襄先生舊藏收入《明式傢俱珍賞》圖50。椅子為四具一堂展於上海博物館。扇形南官帽椅在諸多明式傢俱為明星產品,代表明式傢俱十六品的“凝重”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南官帽椅四足側腳顯著,椅盤前寬後窄,大邊弧度向前突出較多,呈扇形。椅盤寬大舒適。椅盤下三面設“窪堂肚”券口牙子,沿邊起肥厚的燈草線。管腳棖不但用明榫,而且索性出頭少許,保留著古建築中大木樑架的造法。椅子的尺寸、用材、花紋、線腳等設計,及舒展的間架結構、穩妥的空間佈局,讓它呈現一種大開大合的凝重氣度。雕工精到細膩的靠背板的浮雕牡丹團花讓椅子整體風格凝重且不失優雅。


壼門:唐宋時常用在須彌座及床座上的開光。

壼門式輪廓:鎪成壼門式形狀的輪廓。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四出頭彎材官帽椅。四出頭彎材官帽椅,黃花梨制,王世襄先生舊藏,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尺寸:長58.5釐米;寬47釐米;座高52.5釐米;通高119.5釐米。此件四出頭彎材官帽椅為明式傢俱十六品之“柔婉”代言人。它的特色是把曲線使用的淋漓盡致,不惜剖割大料,把構件做得纖細柔婉也是難能可貴。椅盤下正面用壼門券口牙子,用料窄且線條柔和,與椅子的上部非常協調。券口牙子上雕卷草紋,與上部椅子靠背板浮雕的朵雲雙螭紋相呼應。

此椅只在正面設壼門券口牙子,兩側用窄窄素牙板。如此,恰好能增加椅盤下空間的通透空靈,二來,也能突出椅子各構件的纖細柔婉。從各個角度看,此件椅子都是件纖細柔婉卻韌性十足的佳品。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無論窪堂肚還是壼門,除了用在券口牙子外,也有很多用於牙板、圈口之上。雖造型不同,所在崗位不同,都能充分發揮造型“地方服從中央”的精神,除穩定架構外,還起著錦上添花的裝飾作用。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明式傢俱知識點(引自王世襄先生《明式傢俱研究》):

券口:三根板條安裝在方形或長方形的框格中,形成拱券狀,故曰:“券口”。

圈口:四根板條安裝在方形或長方形的框格中,形成完整的周圈,故曰:“圈口”。

牙條:長而制的牙子為牙條。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明代抹額與傢俱都很考究 說傳統傢俱的抹額:窪堂肚與壼門式輪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