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認為見面是握手好?還是行中華拱手禮好?

紅色文化傳承人


握手禮產生於冷兵器時代,除了簡單、方便、親切外,還有暗示對方,自己手心裡不藏有武器的意思。雙方一握手,戒備心就消除了,親切感油然而生。但它是西方傳來的禮節,與擁抱、接吻一樣,屬於接觸型的肢體語言,與我國傳統的非接融型禮節如鞠躬,拱手禮等有性質的不同。我國傳統的非接觸型禮節,除了表示親切和問候外,還有表示謙恭,敬重的意思,如鞠躬表示的就完全是尊敬。拱手禮除了問候外,還有時間匆忙,不及細談之意。握手禮的意思,沒有我國傳統禮節的深。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更加明白了,西式接觸式禮節存在感染病毒的風險,因此疫情過後,人們對握手禮會產生戒備和防範心理,所以我認為還是行我國傳統的拱手禮為好。既弘揚了傳統文化,又防止了病毒感染的危險,何樂而不為呢?


甲辛


我認為拱手禮好,理由如下:

一、\t簡捷。

人多的場合,一個拱手禮,就能對所有人表達致意,而握手禮要一個一個去握。

二、\t乾淨。

行拱手禮時,雙方可以保持一定的距離。行握手禮時,有的人手心出汗而不自知,十分難堪。如果一方是有些潔癖的,握了手之後,還要找個機會去洗手。

三、\t避免尷尬。

行拱手禮,是表達自己的致意,對方如果風俗禮儀不同,可以選擇自己的回應方式。行握手禮,無形中就是要求對方必須接受這種方式。

有的人不喜歡握手,看到對方伸出手,也不得不握。有的人不懂握手禮儀,隨意跟人握手,對方握也不好,不握也不好。

碰到不禮貌的,你伸出手去,他卻視若未見,你只好訕訕地把手縮回來,豈不尷尬。

另外,從文化上看,握手禮一般用在社交場合,雙方並不是很親密的關係,顯得客套。真正親密的朋友,直接就摟肩、擁抱了。

而拱手禮,可以隨意,比如路上打個招呼,拱拱手就過去了。也可以莊重,用標準的姿勢,拱手行大禮,表達對朋友深深的謝意,或者對親人濃濃的敬意。

在一些特定的場合,比如拜年、祭祀、賀喜時,行正式的拱手禮顯得有儀式感。

只是,拱手禮跟傳統文化有深深的聯繫,在不同場合,對不同人,所行的拱手禮姿勢也會不同。現今的禮節中沒有那麼嚴格的長幼、尊卑等級,平輩、朋友相交也沒有那麼多的繁文縟節,拱手禮就顯得難以被接受。如果簡化成生活中的簡單禮節,我更樂意接受拱手禮。


東梧文均


謝謝,關於握手禮與抱拳禮的問題我談一定自己的看法。

1,闡述自己觀點的時候,咱們要先明白握手禮的由來,握手禮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起源於英國冷兵器時代,一是起源於原始社會。

2,無論起源於何時,我們今天見面使用的禮節基本是從近代開始的,主要是五四運動以後,各個對面全面學習西方開始的,五四運動的功過現在看來已比較清晰了。全盤西學,是不可取的。

3,那麼問題來了,相較與兩種禮節,那種好呢,當然是我們前輩們傳下傳統禮節好了。

4,一是從當前疫情看來,抱歉禮衛生健康。二是抱拳禮又何止簡單地一個禮節,在抱拳行禮的同時,不也融入了傳統文化的因素了嗎?

5,由兩個禮節的討論,如果能拋磚引玉讓大家瞭解一下文化則功莫大焉。

一點淺見,僅供大家參考,歡迎討論。








雨落一方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見面是握手還是中華傳統行禮。可以從一下方面瞭解下: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拱手禮是人們相見或感謝時常用的一種禮節。行禮時,雙手互握合於胸前。當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若為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一說古人以左為敬,又有人在攻擊別人時,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女子行拱手禮時則正好反過來,這是因為男子以左為尊,女子以右為尊。

國人是講究以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來表現出“敬”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樣喜歡肉體親近。這種距離不僅散發著典雅氣息,而且也比較符合現代衛生要求。所以很多禮學專家都認為,拱手禮不僅是最體現中國人文精神的見面禮節,而且也是最恰當的一種交往禮儀

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更有義務去傳承這樣優秀的文化,展現我們“禮儀之邦”的魅力!

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基本禮儀是對心身的規範,對於拱手禮我們不僅應當恢復,而且應當做好、做標準,做到心到、身到、禮到,心與身合




新德書法


古人等級制度森嚴,相見時,按長幼之序和官職大小行禮。按照會面者的地位,見面禮儀從低到高分別為:揖、長揖、拱、拜、拜手、再拜、頓首、稽首。西方人喜歡肉體親近,什麼握手、碰鼻、貼面、擁抱,這在我們的老祖宗看來,是不成體統。我們的老祖宗通過程式化的禮儀,以自謙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敬意。而這種敬意,講究以人和人之間有一定的距離來表現。現代很多禮學專家認為,講求距離的文化,既典雅,也比較衛生。所以,拱手禮不僅是最體現中國人文精神的見面禮節,也是最恰當的一種交往禮儀。記得看過一則小故事,葛優說,他曾有幸和馬龍白蘭度就餐,當時這位國際巨星一見面,就先行了個拱手禮。拱手禮已經存在了兩三千年。從西周時起,同輩人見面、交往時就開始使用。《論語》中有語云:“子路拱而立。”這兒的拱,就是拱手,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下次見面,我們就別握手了。大夏天的,都是鹹溼手。不如互相拱拱手,互相道一聲:“幸會!”


阿智帶你看世界


你好筆者我是文化領域得創作者顛強時代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多民族得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種各樣得禮儀文化,禮儀文化是我國燦爛文化史上得一顆璀璨明珠,像這些文化禮儀中有“握手禮”、“拱手禮”而這兩種禮儀多用於社交,是一種社交文化。

“拱手作揖”在我國得古代多用於一些江湖俠士,我們在古裝電視劇中看到了“拱手禮”,一方向另一方拜別或者出於禮讓時都會行“抱拳作揖”禮儀,這種禮儀方式多用於習武人士,而不能在普通平民百姓中推廣,現在一些武術比賽中,一些中方得選手在賽前或者賽後有時候會行個“抱拳禮”,以此來顯示自己得武德和武品。

而“握手禮”多用於中國近代,社會文明的發展,和發展得需求,人們用“握手禮”取代了“拱手抱拳”,這種社交方式更加接近平民化,更加貼近我們得社會給我們得生活。當一方與另一方多年未見時,為了表示敬意,雙方互相握個手,比“抱拳禮”更貼近百姓生活。

隨著社會得發展,和中西文化得相互結合,一些西方得社交禮儀也引進了中國得社會中,像“擁抱”“親吻對方臉頰”,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村”,同在一個“藍天下”,文化得相互發展和相互融合,更能促進雙方文化得發展,促進文明得發展。

而在我們當前得社會中,我認為還是行“握手禮”比較好,這更適合我們得社會,更適合我們得生活,這種禮儀比較簡單明瞭。更加適用於現代社會得社交文化。

我是顛強時代如果喜歡可以留個關注,筆者和讀者有什麼想法可以評論出來。






顛強時代


結合當前疫情情況,我推崇拱手禮。禮儀這種事演變到現在,形式也變化了許多。但無論怎麼變化,都應以大局為重。

握手禮儀親切,拱手禮儀謙和。

一,從情感上說,我們傳統的拱手禮伴有頷首或彎腰的動作,將個人姿態放的低,顯得謙恭敦厚,把對方置於十分敬重的位置。

這樣的禮儀會防止個人的驕縱心理,讓人不急不緩,戒驕戒躁,對平和心態的養成有一定作用。

二,從衛生情況說,拱手禮是有一定距離的,不像握手要走到近前。

拱手禮的距離能避免一些病毒的傳播和感染。

就在當下,我們見面拱拱手就好,不必要接觸。為他人健康著想,也為自己和群體負責,這便是最大的愛護和尊重。

拱手禮就十分適合目前情況。

三,從動作的簡捷說,拱手禮有嚴格完整的始末,做完整即可。

握手就不好掌握,動作簡單,但度不好把握。看關係,看情況,看目的…握手的時間長短,力度都有說法。

當然握手禮更凸顯平等的關係,用於大場合還是必要的。

但我們民眾在特殊時期還是暫停握手禮比較好,如果需要禮儀,拱手禮也可以。

不管哪種禮儀,都是為人服務的。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還要記住,此一時彼一時。防疫期間,請大家自動取消握手,以傳統的拱手禮相待,靜候花開。


硬核的靈芽姑娘


說到拱手禮和握手禮哪個好?

我覺得我們先了解一下拱手禮和握手禮。

  • 我們先來說拱手禮:

拱手禮起源於我們國學中講的“四書五經六藝”,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中的《禮經》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的“禮”。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參考我的個人主頁中的視頻分享“國學經典-國學入門”

五經和六藝中講的“禮”基本都是以周禮為基礎。大家如果看過周潤發演的《孔子》這部電影,應該對孔子推崇周禮的禮節有印象。最早的拱手禮就是《周禮》裡面的其中一種禮儀,叫做“揖”。“揖禮”主要盛行於周、漢、三國、晉和南北朝,而到了唐朝就變成了叉手禮(根據手型的變化不同的叫法),這種“叉手禮”從唐朝開始實行,一直延續到五代十國、宋、元朝,到了明朝,就改成了“抱拳禮”,就是咱們電視上看到的左手壓右手抱拳行禮,一直延續到清朝至到民國。

  • 然後我們再來說握手禮:

大約百年前,咱們中國開始出現握手禮。握手禮來自英國。就民俗而言,只有英國(以及受英國影響的英聯邦國家)等少數國家有見面握手的民俗習慣。意大利、法國等施行混合禮節(有握手,也有其它)。其它大國家,日本人行鞠躬禮,美國人行招手禮(同時喊HELLO),俄羅斯行擁抱禮,都不行握手禮。由於英國的“日不落帝國”的地位,握手成為世界通行的外交禮節。

  • 瞭解了兩種禮儀的由來之後,我們再來說說哪種禮節好

我個人認為其實沒有好壞之分,這是不同的文化展現形式,入鄉隨俗,尊重各個地方的禮節,多種文化並存,保持文化的多樣性,才是合理的。


結合目前疫情的情況來看,拱手禮的方式有利於預防疾病傳播。


苗學思


拱手禮是我們傳統的禮儀方式,是古代的互相問候的風俗習慣只是一種手勢,握手同樣也是一種手勢隨著時間的推移,繼承的是風俗的文化精神而不是問候的手勢同與不同,在古代全國人民都這樣行拱手之禮男的有男的拱手方式,女性有女性的行禮方式,老人孩子都不同的,很多已經都消失了,握手是西方的,方便快速簡潔,要的是一個心意。但是有很多我們的東西,該繼承該發揚的還得發揚,並不說一個拱手就能凸顯我們與別人的與眾不同。

時過境遷隨潮流吧,學武術的有拜師茶,學文化的有拜師禮,還有結為義結金蘭的異性兄弟的禮節,夫妻間的行禮,要不然我們怎麼會是禮儀之邦呢?就連平常上別人家做客都有待客讓座之禮。可見周朝的禮儀是。是多麼的深入,行住坐臥生活的每處,不得不敬佩祖先的智慧。

精華要繼承,糟粕要丟掉,如果別人都握手,就小部分的人去行拱手之禮,對了讓別人學到了傳統禮儀之精華錯了呢?不是一笑大方嗎?在必要的場合裡,還要用我們自己的特有的傳統禮儀,其他的時候,不必較真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各位有不同意見參加討論,也希望能為您做出參考!





秋天的一粒穀子


這是個多面性的問題,關於見面時是握手還是行中華見面禮的方式,我來說說我個人的見解和回答。

1,握手:這種場景應該是在老同學、朋友、有過一面之情或者生意夥伴在一定的時間段裡沒有見面後和在他鄉遇見時相互用握手和寒暄的方式來打招呼的一種平等的,沒有特別含義的一種肢體語言。是比較單純的。

2,行中華禮:這種行禮方式是要在特定的時候和有著特定的意義的時候才能行中華禮的。這種特定的情況也是有兩種意義的,一種是我在有事情要求你辦事而你又爽快滴答應的情況下應該用中華禮最合適。這也是對對方一個尊重的表示。

再就是對方接受到我的求託又受到我的感謝而行中華禮的時候必須要用中華禮回禮與我才合乎情理的。

無論是行握手禮還是中華禮都是要在雙方個人素養相近的情況下才顯得相互之間不失禮儀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