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揖、拱手、鞠躬等中國傳統禮儀是不是比握手更文明?

禪茶一味qiao


文明,是進步與發揚光大的風格體現。失去了文明,就失去了歷史、今天以及明天!

作揖、拱手、鞠躬等中國傳統禮儀是不是比握手更文明?

非也!

作揖、拱手、鞠躬,從形態上講,比現代握手要隆重,在人的潛意識裡也會有種受寵若驚、尊師重道之感。可就在這倍感尊崇的背後,確無處不顯示著富貴貧窮兩級階級矛盾。作揖、拱手、鞠躬的深度就以說明了一切:深度鞠躬,規矩作揖,誠實拱手,說明了對方的尊貴。而你自己呢?對方輕描淡寫比劃一下也就算是意思到了。

握手,是種平等,更是不分高低貴賤的互相尊重表示。

因此,握手是傳統禮儀的一個進步,也是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


山野村夫70


禮儀形式文明與否與傳統或現代無關,重要的是怎樣做讓人舒服,讓人舒服就是文明的表現。傳統的作揖、拱手、鞠躬等不觸肢體的禮儀方式很完美既能表達善意又可有效地避免病毒傳染,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地尊重不同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感受。握手在禮儀中因肢體接觸可能會因握手力度、握手時間、手部清潔否、關係親疏、年齡、性別等因素影響部分人的心理感受而帶來負面影響。故握手不是最好的禮儀表達方式。作揖、拱手、鞠躬比握手更顯文明。


行風者168


其實,不管是咱們中國傳統的作揖禮,還是來自西方的握手禮,是不能比較兩種方式那種更文明的,如果強要比較,當然是更喜歡我們自己的傳統的禮儀,並不是因它更文明,而是喜歡自己國家的傳統而已。

我們傳統的作揖禮,大概起源於周代的“周禮”。周成王姬誦繼位時年齡甚小,還無力理國事,他的皇叔周公旦就攝政幫他輔理國政。在他攝政掌權期間,為了抓緊手中的權利,不僅制定了一系列的繼承製度,還開創了禮樂制度。

從那時起,作揖作為人們一種見面時的相見禮流傳下來。

作揖並不是兩手一抱一拱那麼簡單就得,作揖禮對於尊卑、上下區分的非常清楚,由於雙方地位尊卑的不同,年齡的不同、男女有別的區分,在手應該怎麼放,是左手在裡相抱,還是右手在裡相抱,拱手作揖時要幾次,要抱多高多低都是有繁瑣而明確的規定。

而握手之禮起源於歐洲的中世紀,那時他們那裡正是一個俠客之風盛行的時代,年輕而又好武的騎士們頭頂鋼盔,身披鎧甲,腰掛一柄長長的利劍,有的就連雙手都用鐵套套上,騎著高頭大馬招搖過市,散發出的豪俠之氣是讓人敬而遠之的。

如果他們遇到了親朋好友,不能也以此冰冷麵目對待他們,為了表達善意,就摘下頭盔露出面目,手上鐵套摘下和他們握手以示善意,脫帽握手慢慢的就成了表達善意、親熱的禮節。

清朝末年,華人飄洋過海去海外他國經商謀生、留學歸鄉,外國的一些新鮮玩意兒慢慢傳入中國,到了民國時期,崇尚自由平等的人們越來越多,而政府也是推波助瀾制定新的禮儀,廢除等級繁瑣的作揖禮。而在一些正式場合握手禮成為了一種時尚的禮節,很快就普及開來了。

相較而言,握手禮起源於顯示武力後的示好。

作揖禮則是當權者為了鞏固政權,對屬下百姓在禮節上強加的一種約束。

哪一種更文明?還真是不好比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