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中,周乙在雪地開槍,留下的子彈殼,高斌怎麼就沒發現?

李三萬

摘要:在諜戰劇《懸崖》中,有個橋段,男一號周乙在雪地開槍,一定會留下子彈殼,雪地上的子彈殼是非常顯眼的,素來觀察細緻過人的高斌怎麼就會沒有發現?


《懸崖》中,周乙在雪地開槍,留下的子彈殼,高斌怎麼就沒發現?

在諜戰劇《懸崖》中,有個橋段,男一號周乙在雪地開槍,一定會留下子彈殼,雪地上的子彈殼是非常顯眼的,素來觀察細緻過人的高斌怎麼就會沒有發現?

原著也好,電視劇的編劇也好,很多功課反應到具體拍攝時,是沒辦法還原的,就比方說這場戲的地形,拍電視首先就得找個攝像機能夠上去的地方,沒法表現出一個人連行走都很危險的地形,但實際上週乙帶顧秋妍去野外發電報,會選擇怎樣的地形?一定是少有人出沒,偏僻難行的地方。

這場戲裡周乙開槍留下的子彈殼,還真不是問題,那個時代別說周乙的身份,就是普通人要找一支沒有來歷的黑槍都不用費多大心思,因為幾乎每一支槍,哪怕是當時日偽機關的,都是沒有任何記錄的,所以那時候不會像後來那麼根據彈道特徵找到具體的哪一支槍上,也根本沒辦法這麼做。周乙只要不用自己常用的槍,就不用擔心,這種刑偵技術使用難度不是技術本身,而是要建立相對完整嚴密的槍支管理登記體系作前提的。


《懸崖》中,周乙在雪地開槍,留下的子彈殼,高斌怎麼就沒發現?


何況,周乙的公開身份就是幹這個的,如果有使用這項技術來偵查案件,他是最先知道的一批人。

再者說了,在東北深山老林裡開的槍,非要找子彈殼,難度也不小,開槍後跳出來的子彈殼是滾燙的,掉雪地上立即就會自己陷到雪裡去,雪地上就只留下一個小坑,這就夠難找的了,再像電視裡那樣,雪還在繼續下著,還颳著風,就更別想找子彈了。那個年代手槍子彈殼那麼個小玩意,埋進雪地裡,用當時的金屬探測探雷器都別想找出來,理論上是要等開春雪化了之後才會露出來。但實際上等到雪化,這麼個小東西就該被泥濘掩埋了。所以在這裡周乙開槍,留下子彈殼完全不是問題。

這個橋段理論上是存在瑕疵的,不過從周乙的反偵查能力來說,還是可以解釋的。顧秋妍雖然遺失了圍巾是給軍犬留下了氣味源,但是一般情況下低溫會對維持氣味是有影響的,特別是較大的風雪天氣對嗅源的影響更大,何況當時這麼大的雪,腳印早就掩蓋了好幾層了,對嗅源的屏蔽更是明顯,加上顧秋妍是滑到懸崖下面的,在肆虐的大雪中搜尋,軍警和軍犬都不可能冒險下去的,至於車轍印的問題周已已經搶先一步圓了過去,報告自己先開車到了現場,混亂中是難以查證的。周乙打死的偽滿洲國軍人肯定是留有有痕跡的,從彈道或者槍的痕跡上搜尋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周乙肯定不會使用自己配槍的。以他的老道,他行動時一定會有應急方案,找一支黑槍完全是可能的,因此雖然在這個橋段中表面上看,留下的痕跡線索很多,確有幾分風險,其實仔細分析一下,真正能牽扯到周乙和顧秋妍的還真不多,因此周乙能過關還是可能的。


《懸崖》中,周乙在雪地開槍,留下的子彈殼,高斌怎麼就沒發現?


問題是在顧秋妍,按照電視裡她藏身的那個山洞,只會在來年找出一具凍斃的女屍,臉上還帶著一臉神秘的微笑。因為,在東北的冬天,就劇中顧秋妍這樣的穿著,那生命就是以分鐘計算的,完全沒理由活下來,如果能夠活下來,要在幾分鐘裡找到一個山洞,這洞還得夠深,還要洞裡是朝上走的,裡面起碼還得有什麼動物做窩的一堆乾草枯葉。

這樣才可能苟活一陣子,等人來救,不過也就是論天計,什麼過了一夜自己穿著緊身毛衣跑出來,被老鄉撿回去救活是絕對不可能的。一旦出了山洞,在野外五分鐘後就不會有搶救價值了。所以這裡不能深究的是這個明顯的BUG,這個問題圓都圓不回來,只能在精神世界裡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東西:顧秋妍在絕不可能的情況下,頑強的活了下來!

高彬他們在這裡是放了水的,按常規,附近有人家的地方,都會派人蹲守,顧秋妍在這種情況下,遇得到的人家,距離會有多遠?以高彬這樣的精明,怎麼可能不派人蹲守?


《懸崖》中,周乙在雪地開槍,留下的子彈殼,高斌怎麼就沒發現?


歷史上抗聯最後就是被這招給終結的。還有雪地裡要埋藏裝發報機的大皮箱,以高彬的頭腦,應該不會想不到,一個女人是不可能拎著這麼個大的皮箱上山的,不是有車,就一定有同夥,周乙能夠這麼輕鬆過關真是有點靠編劇的腦洞了。

所以,這個橋段裡,周乙開槍,留下子彈殼,丟了大衣等等,都不是破綻。真正的BUG是顧秋妍就穿著毛衣,根本沒有可能在當時這樣大風大雪的嚴寒時節,能夠從野外活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